分享

3分钟了解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

 昵称45689804 2017-07-24
所谓阿米巴的经营方式,其实就是将各个部门拆成独立营运的利润中心,并且由堪当大任、有经营概念的人作为负责人。我们熟悉的合伙人制和其精神有些类似,只是由于日本没有类似的经营制度,所以稻盛和夫不得不变通出这样的一种经营模式。
  就结果来说,阿米巴经营术就是上面那几行字,讲完了。
  但重点在于,你必须知道稻盛和夫是怎么设计出这样的制度,并且将它落实,学会这样的思考模式,你才能打造出跟他所打造出的具有一样超强生命力的组织。
  管理制度是演化出来的,不纯然是理论,也没有绝对的真理。稻盛和夫不是管理专家,所以他脑中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管理法则。他的思维完全来自于对企业体运作的观察、以及对社会、经营环境、消费者的同理心。这套方法是从日本的土壤中演化出来,一方面淘汰掉不合时宜的制度,而另一方面却又适合当地的文化与风土民情,所以能否顺利移植到其它文化的土壤上,我是打问号的,但他发展与调整这套管理制度的演化过程,肯定经营者应该思考学习的。
  一切的管理故事都从解决问题开始。 当他发现管理幅度无法扩大,就思考如何透过缩小编制,让管理幅度无形中缩小,但组织整体来说是扩大的。
  请记住一个真理:一旦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引发另外一个问题。
  组织拆细之后,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协调与分工的困难度。 为了让企业体能够高度分工又不至于各自为政,他选择模仿生物体的「自组织」现象:自己是独立有能力生存的个体,能够因应外在刺激做反应,但又配合整体做出协调动作(例如,手烫到了,脚会赶快移动到有水的地方让手可以冲洗)。
  要成为完全的自组织,每个组织的领导者就必须有经营者的意识,亦即“公司就是我的公司”。 于是乎,能力主义的需求就浮现了,这里的能力并非单指业绩,而是小领导人不但要和大领导人一样能力高强,有经营才能,而且也要具备人望,部属不服是不行的。
  这里又引发另一个问题,如果每个小领导者的反应都如此快,组织内的流程与制度也都要量身打造与修改,才不会成为拖累有能者的枷锁,所以无怪乎稻盛先生还特别发明了自己公司专用的会计制度。
  一切都调整好了,又引发另外一个问题:一群人毕竟不是一个生物体,如果大家都很有本事,为何要只听一个人发号施令? 当然日本人喜好群体生活的民族性多少有关系(欧美比较重视个人与自我),但关键因素就是经营者必须以德、以能服人,让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跟随,这又是另一道难关。
  总结以上的演化过程来说,稻盛和夫是一个在野外求生的“经营原始人”。他不问业界标准是什么,而问怎么样才能在这片丛林中生存,因为他知道,依照业界标准运作,你永远只是变成另一家差不多的企业。 把自己放到战场上思考,亲自到前线感受战场上的风向,制定出成功的生存制度,然后又严以律己的规范自己,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问我,阿米巴经营是否就是组织唯一的生存法则,人类企业的终极救赎?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要人类放弃个体而成为一个整体,基本上来讲是违反人性的,如果不是像稻盛如此以身作则的“圣人”,根本无法达成。但相较模仿机械的组织观点,仿生的管理论点已经是不可思议的飞跃与先进了。
  那么下一代的管理术会是如何? 可以推估绝对是回归人性观点,考虑人性,将人视为人的管理方式,此时管理的重心,将会放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与互动,放在人的发展与自我实现,透过断裂式的演化创新来超越对手,而不仅仅是改善企业体本身的运作效率而已。
  推荐大家必看!!(点击下方字体直接打开)
  生意越做越大,企业家需要学习的东西便越多,为了帮助更多企业家朋友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少走弯路,传授企业新思维与新方法,让企业永远前行!现诚邀您参加《资本大智慧与总裁峰会》点击查看
  不是让顾客向你买 而是让客户替你卖
  情商高,其实就是自我修养高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长期坚持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