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浪谈玄录第七话:木德绵绵,圣人以木德为心

 昵称27100987 2017-07-24

风浪谈玄录第五话

来自风浪人生

20:43




【图一注】

           我们学阴阳五行及八卦的道理,在人文素质层次是一种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作为中华子孙们,由此拉近与古圣先贤的心理距离。他们不再那么遥不可及、恍惚若存若不存。至少由于加深对甲乙木的认识,我们也重新审视了孔子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仁。

          仁,是木五行在人文领域的浓缩呈现。木五行的一切德性,都集中以“仁”字作为代表。增益别人的获得感,帮助别人,成人之美,……这些行为及思想理念的传播,同时让你自身的道德像每天每年都不断增长的大树,庇荫着自己的生命旅程,庇荫着子孙后代。

          木五行的德性,还包括“延续性”、“新生事物代替旧事物”。寒来暑往,这种季节交替属于木五行的范畴,而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何尝不是木德的体现?历史视角之下的王权朝代更迭,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这些都是木性之在。

         我们拒绝从一个好学上进的少年,变成一个讨厌变化、憎恶新生事物的老顽固。这是木五行之德对于我们人生旅程的重要启示……

(第一节完)





【图二注】

            孔子一生好学,这是“木五行”的德性在他的生命旅程里的释放。

           到了晚年,他尤其喜好《易经》。当时都是竹简拿牛皮筋穿起来的书籍,孔子对易经手不释卷,一方面通过玄学的学习而获得了新的感悟与自我提升,一方面也是在刻意借此忘掉晚年的丧子之痛。他如此痴迷于易经的道理,以至于多次将穿竹简的牛皮筋磨断,需要重新装订这本书。

            孔子的身份来历,据传是佛教里的“水月童子”化身再来。这是宗教领域的一种说法,但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处的人文先圣,不论他的来历如何,而他以一生的时间所践行的“好学不倦”,则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的品德。

          好学,增加了自己的见闻与知识,提高了个人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世俗生活能力。就像一棵树的生长,不断增高、增大,学习的过程既是木五行在个体生命层面的具现,也是中华文化之中极为宝贵的传统美德。

         学习了甲乙木的篇章,我们也由此增加了对于木五行与学习之间奇妙关系的理解。是啊!木之延伸性、增长性,在人生之中最寻常的体现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也就是在自身生命旅程之中增加着木五行的德性。

          这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为了学习,哪怕向一个小孩子求教,哪怕向比自己身份地位低得多的人求教,这是木五行德性在生命之中绽放时所必须的阳光、雨露条件。

          而水能生木,不耻下问,“稼穑则问老农”,这是水生木的五行关系。你对此有所体悟吗?

(第二节完)




【图三注】

         我们近年来在社会上兴起了国学热、私塾热、感恩父母热……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社会在完成工业化后,我们中华子孙在精神文化层面向传统回归的大趋势。

         你不懂阴阳五行的道理,你不懂水可养木的基本关系,你就不懂得:通过家长身体力行的教育和熏陶,让自家的孩子个性柔和,温柔待人,是我们整个社会回归传统文化趋势的最有力支撑。

        道理太简单了:水能生木!

         有的家长,性情急躁、强硬蛮横,这种家长就无法通过家庭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具有“水德”,然后涵养孩子自身的“木德”。不准让孩子做什么,事情虽小,但手段就非常粗暴、蛮横地命令甚至威胁孩子。这种家庭教育是金性里面的阴性特质,金能克木,这种家庭教育也是最损木德的。孩子由此也无法增长木德——家长是最有影响力的道德老师,家长的蛮横粗暴,也势必导致孩子缺乏水木二德,只学着父母增加金的暴虐冷漠特质。


         昨天新闻才报道,重庆一位父亲粗暴地命令孩子不准看电视,孩子气愤而不服,一纵身从阳台跳楼——二十层!

        这就是父母缺德,缺乏水之柔德,木之仁德,只有金五行负面的暴虐蛮横性质。这出悲剧,孩子付出了性命代价,不等不说是家长不懂教育方式所诱发的。

 

         家长缺德,是现代社会孩子们德性受到戕害的最大源头。举例而言,有些家长训斥/嘲讽孩子不会在班级里占同学的便宜,只知道拿自己家的东西给别的同学一起分享,是个败家子——这种市侩哲学深入到骨髓的家长,势必会由此培育处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孩子们。


         随着市侩哲学/市侩心理的的普遍深入,现代社会在市民阶层培育出出色的“人杰”的概率是大大降低,孩子们长大之后没有公益性、缺乏仁慈之心,只知道占便宜而不肯回馈社会。市侩哲学如此流行,也是今天的工业化社会日益繁荣所伴随着的必然现象。


          严重来说,有些家长们比五十年前的家长相比更加缺德,孩子们德性的成长也比以前受到更大的戕害。


           值得警惕:在回归传统文化的热潮之下,这些轰轰烈烈的新闻不要变成作秀和新闻噱头。对于家长自身道德水准的提升,也需要在社会层面/舆论阵地进行普遍反思。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具有足够的德性?


          假设单单让孩子们提高道德,家长们的市侩哲学深入灵魂的深处,这样的国学热、私塾热只能变味,成为令人惋惜的作秀类起哄。


          我生活的周边,现实里有位身家上千万的老板娘,家资富有,行为却令人觉得怪。在供货商的商品里偷拿一些没有付钱的小物品,偷偷掖在裤兜里不让对方发现——其实是几元钱的小便宜;买水果时,付钱之后又从摊贩那里多拿几个水果揣在怀里连蹦带跳跳回去,活像从火中取得栗子的高兴的母猴。


老板娘经常教育孙子说:“你要学得大方,不能这么小气!”小市民也许这才是眼中的精明吧!可悲的是也许会代代传承。


         我刹那之间忽然明白,侨居或定居国外的华人群体为何遭到国外土著居民的鄙视甚至仇恨了。曾经有个西班牙女性大喊:“中国人滚出去!“这也许是对华人精明群像的个体愤怒,而且顶顶重要的是,西班牙女人有她的情绪合理性。可是,我希望我的这种明白,在事实层面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错误的幻觉。

         


(第三节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