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孩子的本质是育自己

 读原著 2022-04-02
    跟孩子讲那些大人的道理最是无效的教育,不仅孩子听不进去,觉得厌烦,大人自己很多时候都清楚这话自己说出来尽管表面理直气壮,看上去有条不紊,天衣无缝,但背后他早就预感了这对孩子不会有什么实质之用。可即使他明知道孩子听不进去,对孩子作用不大,他还是要说,这是什么缘故呢?好为人师罢了,无可奈何罢了,假戏真做罢了。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大人跟他讲道理,原因很简单,首先大人自己德量就那个鸟样,凭什么信你?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无声的,是亲自身教,去力行为范的,是无需靠口舌的,正所谓:教,效也。孟子·公孙丑上》中也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这其中的以力服人不仅包含了以所谓的权威,资历,暴力服人,更也包含了以嘴,以言语服人,这些服人的方式顶多只能达到让人外服,根本无法让人心服。等到哪一天孩子生活经验够多,身强力壮,能说会道了,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让大人服他,你曾经怎样教育他,后来他就怎样教育你,这叫“怎么出去的,就得怎么回来”,曾子称其为:“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唯有以德服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这也是孔子的弟子们为何心悦诚服孔子的根本原因所在,孔子不说话时是北辰,偶尔讲道理时其背后也有着足够的人格自信,道德自信,榜样自信作基底,依然是北辰。北辰光足,自然众星拱之。

    大人自己德量不去先提升起来,有一大堆缺点不自己去先改,反过来用一大通看似有道理的话来要求孩子,这显然是不自知,不自量力,也不知人的体现。

    为什么一件小事要屡次三番的说,孩子才听?为什么一件小事非要等到发脾气时孩子才想着去改变?这都是大人自己德量浅薄,无法让孩子从心底里信服他,尊敬他的缘故。

     任何一个灾祸,疾病,磨难,或不幸降临到孩子身上,大人最该去考虑的绝不是自己有没有细致入微的关照好孩子,而应是要去深入反思自己的德性是不是没有提升?自己德行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自己德性没有提升,自己德行出了问题,顺便的就会潜移默化给孩子,以至于孩子德性遭到破坏,德行下滑。好比手不离手机,嗜好吹冷空调,背后好言他人是非,公共场合声高气粗……大人禁止孩子这样做,自己却身在其中不亦乐乎,这就是典型的自作孽,不自我尊重。

    一个人德不够,自然多灾,多病,多磨难,多不幸,而德不够不只是表现在外在言行上,德不够,内心不够安然,同样影响身体,影响生理,影响命运走向。

    福自哪里起?人靠什么养最好?答案只有一个,《诗经》里说:“既饱以德。”《大学》中说:“德润身。”德有多厚,福即有多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