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最流行的折扇——明泥金折扇

 憨痴呆 2017-07-24

能产生高质量的手工艺品的原因离不开当时文人的参与。比如,明式家具是有文人参与设计的,王世襄先生和马未都先生都有研究;篆刻也是在明代出现了文人治印的风尚,当奉文彭为鼻祖,明代扇子自然也和文人脱不开干系,今天我们我们就来聊聊明代折扇。

一、明代最流行“土豪金”扇面——明泥金扇面

nijinshan

明代苏州折扇有什么讲究,它涉及到扇面、扇骨、扇坠以至于香色等各个方面。先以扇面说,明人习尚使用金扇。据潘群考证,这是由于明代折扇,除了在初期从朝鲜流入者为贵重外,当时一般人喜爱日本所制的“泥金面乌竹骨”(《蓬窗续录》)。

但是,所谓日本传来的“苏扇佳作乌骨泥金扇”,实际上并不曾“泥金”。据明人郎瑛的考证,日本折扇“古称戗金而无泥金,有贴金而无描金、洒金”。原来泥金之法是我国工匠吸收了日本、朝鲜两国折扇制作的精华,加以融会贯通而进一步独创的。

1973年吴县明代许裕甫墓就出土了文征明书画泥金扇。扇面为泥金,高20.3厘米,宽55厘米。扇面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连文征明都爱写泥金扇面,可以想象这种泥金扇面的流行程度了。

二、确有出土的明代苏州折扇

1979年的《文物从谈》期刊中,潘群在《明代的折扇》一文里提到,明代著名的“乌骨泥金扇”,则以苏州所做为最佳。他这么说,绝对是有物为证。他在文中提到1973年吴县明代许裕甫墓就出土了文征明书画泥金扇。

nijin


出土的文征明书法/绘画泥金扇面,1973出土

刚才提到扇面为泥金,高20.3厘米,宽55厘米。虽在尸水中浸泡几百年,仍然不失光泽。才外,我们得知这柄折扇“扇骨为乌木,十二股,长31厘米”,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十二方,九寸半。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有名的书画家,在他数量众多的传世作品中,书画扇面占了相当一部分,并有不少精品。他的作品可做收藏书画扇以珍藏,这柄出土的折扇,一面画的是雨景山水。近处的水坡烟树,用墨笔混点,结合晕染的技法,树丛中用淡漠勾勒出小屋三两间,远处则有山峰在云雨中起伏。

墓中还出土了申时行手书折扇,为竹骨十三股方端混金面,骨长28厘米,扇面高15.2厘米,宽43.5厘米。一面行书五律《兴福寺》、《石公山》诗两首。另一面无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