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在久蹲直立后,有时会出现头昏眼花,血压下降,此现象称为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但在正常人可经过反射性调节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收缩等相应改变,使血压回升。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以及使循环功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这一反射称为降压反射。 (一)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主要特征 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器的主要特征是: 1 适宜刺激不是动脉血压本身,而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因此压力感受器实际上是机械感受器或血管壁牵张感受器; 2 .在一定范围内( 8.0 ~ 24KPa 或60 ~180mmHg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 3 在同一水平的血压时,搏动性压力变化引起传入冲动比非搏动性压力变化更高; 4 游离一颈动脉窦灌流,并分别切断窦神经和双侧缓冲神经(主动脉神经),观察窦内压与窦神经放电,呈 S 形曲线关系,压力感受性反射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最为敏感,有最好缓冲作用(图4-16 ); 5 主动脉弓与颈动脉窦分别有两类感受器。一类是低阈值感受器,通过有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是一群锋电位较大,出现在窦内压120 ~ 140mmHg 以下时,对动脉平均压均有反应,似乎反映正常血压水平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另一类是高阈值感受器,通过无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是一群锋电位较小,出现在窦内压超过 120 ~ 150mmHg 主要对平均压有反应;颈交感神经可调制窦反射,现已证明刺激支配窦区颈交感神经或在窦区局部涂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窦区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窦神经中无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此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交感极度亢进,通过加强压力感受反射限制过强交感兴奋和升压作用,这是对机体十分有利的保护作用。 图 4-16 单根窦神经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在不同动脉压时的放电 (二)降压反射的途径、递质、生理作用及其实验依据 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窦、弓区受到牵张刺激增强,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终止于延髓背侧两旁的孤束核经两方面发生作用(图 4-17 图 4-17 脑神经核团、递质参与的降压反射示意图
孤束核经释放谷氨酸,激活延髓尾端腹外侧区( cVLM )中谷氨酸受体兴奋cVLM 后,再通过含γ-氨基丁酸( GABA )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GABA 抑制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 )心血管交感神经紧张活动。孤束核经疑核、迷走神经背核,通过释放ACh 使心迷走神经元紧张性活动增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