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必须要重视体位性低血压!

 华民 2020-01-21
老年人必须要重视体位性低血压!

别小看体位性低血压,因为它有时会要了你的命。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可以发生,青年女性和7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容易发生。无论你有没有高血压病,当然血压偏低者更要当心。

颈动脉窦位于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均有颈动脉窦。窦壁外膜发达,内含大量胶原纤维,中膜平滑肌稀少,弹性纤维较多。在窦壁的外膜深层有压力感受性神经末梢装置,即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有意思的是它对压力特别敏感,甚至很小的压力,即可导致心跳缓慢,血压下降,甚至丧失知觉。所以颈动脉不能随便乱压。颈动脉体也有压力感受器,但对迷走的兴奋和动脉瓣的调节功能没有窦部强烈。

体位性低血压怎么会发生?

1.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
举个例子:长颈鹿🦒从喝完水到抬头吃树叶时头部落差达到3米以上,牠的脑血流既不能因喝水血压过高发生脑溢血,抬头吃树叶时也不能因为血压骤降脑缺血而昏倒。就是靠牠颈动脉内的压力感受器调节血管瓣样的阀门。头位低时“阀门”部分关闭;立位时头位抬高“阀门”部分开放。长颈鹿因为头位的落差太大,这种调节过程时间需要稍长些来处理“阀门”开、关,所以动作必须慢些。

先天性因素
导致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过高或过低。
往往与遗传因素相关,假说甚多比较集中于:发天性迷走兴奋反应过强、内源性对腺苷ATP、缓激肽组胺等介质的敏感性过强或过弱。
往往儿童、青年女性、老年女性蹲下或坐在小櫈站起时容易黑朦、昏厥、跌倒、站立不稳等,这些人与他们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差,基础血压低有关。

后天性因素
1.)与年龄相关颈动脉压力感受器退行性变。

2.)老年人在长期高血压等因素作用下,颈动脉压力感受器钙化、纤维化等导致敏感性下降。

3.)基础血压低,站立动作过快;尤其是睡眠中要小便站立时更容易发生。故建议髙龄老人用尿壶或可放床边坐椅式便盆。

4.)药物因素:大部分降压药通过各种机制对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都有抑制作用,尤其是α受体阻滞剂唑嗪类最明显。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类等。
老年人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在退化,血压降得太低更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不能一味追求把收缩压降到140mmHg以下,应用大量降压药而牺牲了舒张压,后者是心、脑、肾的灌注压。

2.基础血压偏低
原因:从小缺乏运动鍜练心肌泵功能弱、体型瘦小血容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差或减退、迷走神经张力高、中小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自身体内扩张血管物质如缓激肽、内皮源性过极化因子、组织胺等产生较多、血管紧张素系统不活跃等因素,还有一些我们说不清楚的原因。就像有的人就是吃不胖,有的人少吃也吃也胖,为什么?

危害?
体位性低血压极容易跌倒,轻则皮肉伤痛,重则骨折,尤其是老年女性,长骨骨折能耐受手术治疗还好,脊椎骨折就硬睡三个月,骰骨头、颈骨折不能手术(老年人围手术期本身风险就大)可能恢复得更慢。于是长期卧床后褥疮、肺部感染,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最后成了超级细菌感染,很快发展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产亡。这是老年人离世最常见的模式。
跌得不巧头部撞击硬物脑出血也常会发生,甚至致死。

怎么预防?
1.有体位性低血压的人尽量少蹲下!坐着或起床时动作一定要慢,最好有搀扶。绝对不要太好强,事故往往发生在你大意、疏忽的时侯。

2.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药期间,为了排除是否有体位性低血压(自身或药物引起)应该测量三种状态下的血压:卧位十分钟以后或早上起床前测一次卧位血压。然后立即坐在床上测一次坐位血压。最后站立时立即测一次立位血压(血压器托于心脏水平),在体位没变时先给血压器充气。

3.降压药使用时尽量不用特拉唑嗪、哌唑嗪一类药物。用降压药过程或替换降压药后关注是否起床后有黑朦、短暂的站立不稳。必须按上法测不同体位的血压。必要时更换药物,血压过低时应减量。

我遇到最严重的一个82岁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原来血压就低,可体重190斤;发作那段时间睡着血压90/60mmHg,坐看不到半分钟脸色㪥蒼白、意识糢糊,血压0/0mmHg,趕紧睡下就恢复到原样。原因始终找不出来,无法治疗。吓得与几乎把不必要的、对血压可能有影响的药全停光。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低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出现突然站立时眼睛有黑朦的人要特别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2019.10.2#心脏英雄# #清风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