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警惕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

 秋荷雅韵 2016-10-17
url:http://epaper./shtml/fzwb/20161017/266997.shtml,id:0

本期专家:福建省立医院干部特诊科林春锦主治医师

■记者罗谦

我国是高血压大国,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50%。近年来,随着科普宣教的推广,老百姓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稍有改善。然而,有一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危害,却更容易被我们所忽视,这种隐蔽却具有很大危害的疾病就是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蹲久了之后突然站起来,会觉得眼前发黑,并且伴有头晕、站立不稳等不适,然后在持续数秒之后逐渐恢复。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福建省立医院老年科心血管专业林春锦主治医师介绍,人在久蹲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大量的血液流向腿部,并由于下肢屈曲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在突然站立后的短时间内,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减少,进而由心脏泵出的血液也相应减少,血压下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大脑缺乏能量和氧气的供应,于是就出现了上面说的症状。林医生说,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而自有应对措施——血管中血流减少会触发分布在血管壁上的压力及容量感受器,这些感受器再把信息上报给大脑,大脑发现自己的粮草供应出了问题,赶紧发出多条命令,这边让血管收缩,那边让心跳加快,还要心脏收缩得更加卖力些——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使血压迅速回升,大脑血供恢复,于是头晕、眼睛发黑的症状就很快消失了。

林医生介绍,当上述的应对机制出现故障,比如血管里的感受器失灵,信息传达不通畅,或者大脑无法发送指令等,就可能使得血压回升变慢,以至于站立后数分钟内血压都无法回升,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头晕、乏力等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发生晕厥。因此,结合上面的现象来理解,所谓体位性低血压,就是上述应对机制发生故障,使得身体位置突然发生变化,如由蹲位到站立位,或者平卧位到站立位时所发生的低血压现象,通常认为体位发生改变3分钟内收缩压较平常下降大于20mm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10mmhg,不管是否有症状,都可以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老人跌倒风险

体位性低血压在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而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该比例可高达30%~50%。因此,我国及欧洲的血压测量指南都要求在测量老年人血压时,应同时测量直立位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之所以青睐老年人,也无非是由于上述应对机制的故障所致,如老年人由于衰老可导致血管中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长期高血压常可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糖尿病可使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等,而且,老年人往往同时具有多种疾病而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利尿剂等降压药、硝酸酯类等扩张血管药、安定等镇静催眠药、

来源: 福州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