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想让味精变“害人精”,用的时候别犯4个错!

 mjx1234图书馆 2017-07-25

 

味精是很多家庭的必备调味料,主要用来为菜肴提鲜。不过放味精也是有讲究的,稍不注意,味精可能会变成“害人精”。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注意:食用味精有四忌

1、忌高温使用

做菜时,如果在温度很高时加入味精,它就会出现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仅无法起到调味作用,还会产生轻微毒性,不利于身体健康。

科学实验证明,在70℃-90℃的温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

若菜肴需勾芡的话,味精投放应在勾芡之前。

2、忌低温使用

上面提到,味精至少要在70℃的环境下才能溶解,一般的凉菜加入味精,是溶解不了的。

如果您想在拌菜里放味精,可以将味精用温开水化开,放凉后浇在菜肴上。

3、忌用于碱性食物

在碱性溶液中味精会起化学变化,产生谷氨酸二钠,有不良气味。

比如鱿鱼是用碱发制的,就不适合加味精。

4、投放过量

过量的味精会产生一种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

通常来说,每人每天摄入味精不宜超过3g,否则就可能出现恶心、头痛、发热等症状,过量摄入味精还可能导致高血糖。

因此,要像控盐一样控制味精摄入量。

两类人最好不吃味精

1、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

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不要食用味精。

因为其中谷氨酸会和血液中的锌结合,降低锌的血浓度。

谷氨酸通过母乳或汤汁进入婴儿体内,会生成难以吸收的谷氨酸锌,排出体外,导致婴儿缺锌。

缺锌严重者会出现智力低下、生长发育障碍、贫血、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2、60岁以上老人

味精中含一定比例的钠,过多食用味精会让人觉得口渴,60岁以上的人更要严格控制钠的摄入。

所以,老年人及高血压、肾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味精。

小贴士:选鸡精还是味精?

在实际生活中,选择味精还是鸡精,是不少主妇感到头疼的,其实,应该根据食物的特点选择:

1、如果烹饪对象鲜味比较突出,如猪肉、鱼肉等,可以选择单一的味精,只起到增鲜效果。

特别是瘦肉,肌苷酸含量比其他食物高,只要加少许味精,就能起到提鲜作用。如果这时候加复合调味料,反而可能有损食材本身风味。

2、假如烹饪的食物风味不突出,如馅类、汤类等,可以考虑用鸡精

3、对酸性菜肴,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等,不宜使用鸡精和味精。因为这两种调味在酸性物质中很难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

4、由于味精和鸡精本身含有盐分,所以,如果炒菜时已经加了它们,用盐量一定要减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