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证——醒狂汤(崔文彬方) 【组成】 绵纹大黄12g,芒硝10g,煅龙牡24g,煅滑石24g,槟榔片10g,广木香6g,广郁金10g,片姜黄10g,天竺黄10g,石菖蒲10g,清半夏10g,珍珠母20g,远志肉10g。 【功效主治】 泄火涤痰,理气安神。用于初发之癫狂证属于气火痰郁者。 【方解】 精神失常疾患之癫狂证,虽根据其症状特征而划分为:以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为癫证;以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为狂证。但从临床所见,二者在症状上实难截然分开,且又能相互转化,故往往将癫狂二证并称而用于临床。这是因为癫狂多由情志怫郁所引起,从一般来说,情志引起的疾患相当复杂。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并创立六郁之说,然六郁之中又以气郁为先,而后湿、痰、热、血、食等随之郁滞。故在癫狂初起时期之因,或以谋为失志,或以思虑郁结,屈无所伸,怒无所泄,以致肝气郁结。崔文彬医生认为郁者,乃滞而不通之意,若肝郁及脾,脾气不伸,运化失权,则必生痰涎,气郁痰结而阻蔽神明,此时虽有痰气上扰的现象,但主要原因在于痰气郁结,郁而结聚不得发越,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故出现情志抑郁之寡言痴呆,语无伦次等郁证见症,俗称为“文痴”。盖肝为风木之脏,性曲直而主条达,若肝气郁结,不但可见肝郁结痰之象,亦会显现郁而化火之征,气火痰郁上扰神明,逆乱狂发,故见喧扰不宁,躁妄打骂,动而多怒的症状,俗称为“武痴”。二者并称为癫狂,是因为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而转化的因素则与痰有关。癫病经久,痰郁化火,可以转狂;狂病既久,郁火得泄,痰气滞留,亦可转癫。在治疗上,由于二者在症状及病因病机上不能截然分开,且又相互转化,立法处方时虽有偏重,但总不离行气解郁、涤痰清热等法。本方即是崔文彬医生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摸索而成的经验方药,其方剂组成是根据癫狂初发之时多属实证,并依据气郁痰火的病因病机所选药立方的。如方中大黄、芒硝通腑泻热,既能清泻实火,又能配合半夏、天竺黄、石菖蒲、滑石等利气除痰之品,使胸膈之痰浊从大便而出。这较古之催吐痰涎之法安全,而且患者及家属也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对于初发而痰火实热甚者更为适宜,但此二药泻下力量较猛不可长期服用,以防热去阴伤;木香、槟榔片、郁金、姜黄行气解郁,气畅则痰、热、湿、食诸郁自解,正如《证治汇补·郁证》中所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另外,无论气郁痰结之癫证,或是痰热上扰之狂证,皆为神明逆乱而终发,故方中加以龙骨、牡蛎、珍珠母、远志等镇静安神之品,以使神明得安。 【加减】 火盛伤阴者去大黄、芒硝,加生地黄12g,麦冬10g,玄参10g,养阴清热;烦渴引饮者可去芒硝,加知母10g,生石膏20g,以养阴生津;不寐易惊,烦躁不安者可加炒酸枣仁15g,辰砂0.6g,生铁落15g,以镇静安神。 【按语】 本方的特点是泄火除痰,解郁安神,只适用于癫狂初发之实证,证属气火痰郁者,而对于心脾两虚、火衰痰恋、气滞血瘀者不适合应用。 【方源】 《崔文彬临证所得》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1..名老中医的秘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