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急通知!省农委下发抗旱保苗“动员令”,快看有哪些救急的“方子”可以帮到你

 飞扬AB 2017-07-26

近日,我省自南向北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晴热高温导致土壤失墒快,部分地区已旱情显现并呈持续发展态势。为此,7月25日,省农委印发《关于抓好当前抗旱保苗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抓好抗旱保苗,确保秋粮丰收。


据省气象台预测,7月底前我省维持晴热高温天气,旱情将蔓延加重。当前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在地粮食作物正处于生长关键时期,需水量大,对温度敏感。


通知要求

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秋粮生产的中心任务,做好水源调度和抗旱物质准备和机械检修。引导受旱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靠天等雨的思想,组织发动群众,全力推进抗旱工作。


通知强调

各地要针对在地作物生长进程和土壤墒情,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分类指导,利用早晨和晚间温度较低时段,尽快对受旱地块浇灌一遍。


1
对旱情较重的地块要立即进行浇水,可通过喷灌、沟灌等方式及时灌溉补墒,一般每亩地浇水不低于40方,以缓解旱情影响。
2
对底肥不足、苗情较差的三类苗要施肥后结合灌溉,以利肥效发挥,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3
对于水源不足无法及时灌溉的田块,及时喷施黄腐酸类抗旱剂,增强根系吸收活力和抗蒸腾作用,缓解高温干旱的危害。


要进一步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监测分析调度,为科学指导生产提供依据。发挥好示范片和种粮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抗旱灌溉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保苗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


延伸:

7月中旬以来,我省各地陆续出现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达到37~40℃,最高达41.2℃;未来一周我省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最高气温普遍为37~39℃。目前,我省少部分一季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大部分一季中稻处于孕穗期,7月底开始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持续高温对处于孕穗和抽穗期特别是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影响大,导致开花授精受阻,小花败育,空秕粒增加,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各水稻产区应密切关注高温热害预防工作,及时做好各项防控技术措施。


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措施如何做?

1

--采取灌深水,实行以水调温。


保持稻田有一定水层,可显著降低高温伏旱气候条件下产量损失程度。抽穗扬花期田间水层保持5-10厘米,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减轻热害。尤其是对缺水干旱的田块,要及早提水灌溉,增加田间湿度,防止干旱与高温热害叠加影响。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

2

--采取根外喷肥,增强水稻抗逆能力。


根外喷施3%过磷酸钙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外加喷施叶面营养液肥,以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

--追施粒肥,防治后期早衰。


对孕穗期受热害较轻的田块,于破口期前后补追一次粒肥,一般亩施尿素3-5公斤,恢复植株正常灌浆结实。

4

--防控病虫害,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做到防病虫与防热害相结合。水稻主要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叶面喷施药肥一定要掌握好喷施浓度和喷施时间。溶液浓度不宜过高,否则,过高浓度容易导致植株叶片损伤,影响养分吸收;时间最好是傍晚。


补救措施有哪些?

不同品种、不同抽穗时段和不同田块受高温影响的程度不同,对受到高温热害严重影响的水稻,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1

--蓄养再生稻。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遭遇高温热害,结实率在20%以下、亩产不到100公斤,并且水源较好的田块,应于8月15日前割茬蓄养再生稻。割苗时应掌握早割的留低茬,晚割的留高茬;割茬应越早越好,同时要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确保安全齐穗和较高的产量。

2

--改种秋季作物。


对结实率低于20%且水源条件差的田块,若蓄留再生稻可能因高温伏旱而失败。应选择割苗耕地,及时改种秋季作物,如蔬菜、红绿豆,秋荞麦、鲜食甜玉米等生育期较短的粮经作物,以弥补高温热害带来的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