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祖贻从和胃五法治疗胃脘痛经验

 负鹏载舟 2017-07-27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 刘芳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410006) 周慎
刘祖贻研究员是国家第一批老中医药继承的指导老师,精通中医内科,主攻脑病与脾胃病,刘老认为胃以通降为顺,胃痛的治疗以和、降为关键,故提出胃痛从和胃五法论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特总结于下。
1.解郁和胃法
此法适宜于肝气犯胃证,症见胃脘胀痛,或牵及两胁,嗳气后减轻,心情不好时加重,纳食减少,大便不爽,舌苔薄白,脉弦。常用自拟解郁和胃汤加减,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2g,八月札30g,青木香6g,乌药10g,酒川楝子10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甘草10g。若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或瓦楞子;脘中灼热者,加蒲公英。
治验举例:周某,男,45岁。1998年6月12日初诊。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3年,曾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刻诊胃脘部胀痛,饥饿时明显,偶见夜间痛醒,稍有灼热感,时嗳气,纳差乏味,口不苦,大便偏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之剂,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2g,八月札30g,乌贼骨10g,蒲公英30g,青木香6g,乌药10g,酒川楝子10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甘草10g。服药7剂后,胃痛及灼热感减轻,继续以上方调理巩固。前后服药1个月,半年后随访,胃痛未复发。
按:此案为肝郁与郁热相兼为病,故在解郁和胃汤的基础上加蒲公英清解郁热,乌贼骨制酸止痛。
2.降逆和胃法
此法适宜于肝胃气逆证,症见胃脘胀痛,恶心呃逆,嗳气泛酸,纳食减少,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常用自拟降逆和胃汤加减,药用:旋覆花10g,代赭石30g,八月札30g,法半夏10g,竹茹10g,石见穿15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甘草10g。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九香虫;痞胀明显者,加大腹皮、乌药;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脘中灼热者,加蒲公英。
治验举例:李某,女,69岁。1998年10月16日初诊。胃脘部胀痛反复发作10年,曾胃镜检查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刻诊胃脘部隐痛、刺痛,胸骨后灼热,恶心欲呕,口干喜温饮,嗳气纳少,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治以疏肝理气、降逆和胃之剂,药用:旋覆花10g,代赭石30g,八月札30g,法半夏10g,竹茹10g,石见穿15g,九香虫10g,丹参30g,灵芝30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甘草10g。服药7剂后,胃痛及胸骨后灼热感减轻,有泛酸感,上方加瓦楞子,再服7剂,症状不明显,守方稍作调整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为肝郁与胃气上逆、血瘀相兼为病,故在降逆和胃汤的基础上加九香虫、丹参活血化瘀,灵芝宁心安神。
3.化痰和胃法
此法适用于肝郁痰滞证,症见胃脘痞满胀痛,嗳气频繁,进食后尤甚,有时泛酸,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治宜用自拟化痰和胃汤加减,药用:柴胡10g,酒白芍12g,炒枳壳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竹茹10g,酒制川楝子10g,炙甘草6g。痞胀明显者,加乌药、莱菔子;痰气上逆者,加旋覆花;痰郁化热者,加蒲公英;痛处固定、舌质偏暗者,加丹参、延胡索;纳食减少者,加鸡内金、麦芽;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夜交藤。
治验举例:刘某某,男,30岁。1998年3月13日就诊。胃脘疼痛反复3年,复作2个月。去年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而住院。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发性十二指球部溃疡。症见胃脘胀满疼痛,进食后尤甚,嗳气频繁,不吐酸,大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脉细滑略数。治以疏肝解郁、化痰和胃之剂,药用:柴胡1Og,炒枳壳lOg,白芍l2g,法半夏10g,竹茹10g,陈皮10g,蒲公英15g,酒制川楝子10g,炒莱菔子6g,炙甘草6g。服药7剂后,胃脘痛胀减轻,嗳气减少,上方加麦芽30g,继进l4剂,诸症基本消失。
按:此案乃肝郁与痰热相兼为病,故在化痰和胃汤的基础上加蒲公英清解郁热,莱菔子理气降逆。
4.养阴和胃法
此法适用于阴虚气滞证,症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口干咽燥,知饥不欲食,大便偏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用自拟养阴和胃汤加减,药用:生地黄15g,麦冬10g,沙参12g,石斛10g,蒲公英15g,酒制川楝子10g,佛手10g,炙甘草3g。痞胀明显者,加枳壳、大腹皮;纳少者,加砂仁、生谷芽、生麦芽;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泛酸者,加瓦楞子。
治验举例:王某某,女,50岁。1998年12月18日就诊。胃脘隐痛反复2个月。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萎缩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有时泛吐酸水,脘中有堵塞感,口咽干燥明显,纳食尚可,大便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治以养阴和胃之剂,药用:生地黄15g,麦冬12g,玄参10g,沙参12g,石斛10g,蒲公英15g,酒制川楝子10g,佛手10g,枳壳10g,瓦楞子15g,炙甘草3g。服药7剂后,胃脘隐痛稍减,大便转软,上方加九香虫,继进l4剂,诸症基本消失。
按:此案乃阴虚与郁热、气滞相兼为病,故在养阴和胃汤的基础上加枳壳理气宽中,玄参清热通便,瓦楞子制酸止痛。
5.温中和胃法
此法适宜于脾虚寒滞证,症见胃脘隐痛或冷痛,腹胀不适,口干不欲饮,大便偏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弦无力。常用自拟温中和胃汤加减,药用:黄芪30g,党参10g,八月札30g,乌药10g,高良姜6g,薏苡仁30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甘草10g。泛吐酸水者,加乌贼骨或瓦楞子;痛处固定者,加延胡索、生蒲黄、五灵脂;腹中冷者,加肉桂。
治验举例:周某,男,54岁。1998年6月17日初诊。胃痛反复发作2年,胃镜检查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现胃脘隐痛,时腹胀且冷,口不干苦,纳食少,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兼弦。治以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之剂,药用:黄芪30g,党参12g,八月札30g,乌药10g,高良姜7g,瓦楞子15g,薏苡仁30g,鸡内金10g,炒麦芽30g,甘草7g。服药7剂,胃痛稍减,大便次数减少,精神转佳,上方去瓦楞子、鸡内金,加延胡索、乌贼骨,又服7剂后,胃痛已少,但腹中仍有冷感,上方加肉桂以巩固疗效。
按:此案为脾虚与寒滞相兼为病,故用黄芪、党参、甘草健脾益气,乌药、高良姜温中散寒,八月札理气,瓦楞子制酸,鸡内金、麦芽消食助运,薏苡仁缓急利湿,共奏健脾益气、温中和胃之效,药证相符,故效如桴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