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创意设计研究——以“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为例

 GXF360 2017-07-27


[摘 要] 教学微视频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载体,它正全方位地介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教育观念等意识形态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人们在不断追求视觉美感享受的时代,大量的教学微视频在画面艺术性和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众多问题。在阐述教学微视频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微视频进行归类,并通过分析目前教学微视频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以案例分析为主提出教学微视频创意设计的策略(创意融入教学微视频设计流程;用创意技术呈现教学微视频;以创意手段提升教学微视频的艺术性),以期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学微视频学习资源。

[关键词] 教学微视频;微课;创意设计;策略

在技术不断变革创新的信息时代,教学微视频已逐渐深入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在不断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电影、电视以及广告在画面呈现方面都不断地注重视觉审美感受,对于教学微视频学习资源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除了学习知识外更注重追求视觉上美的享受。黎加厚针对微课提出: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1]因此,创意设计出优质的教学微视频资源对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而雅致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一、教学微视频的内涵及特点

1.教学微视频的内涵

教学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的视频学习资源,现有的相关研究中所提到的相似名称有微型教学视频、微教学视频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定义和解读。郇玉龙[2]等人提出教学微视频是应用于教学的一种微视频,教学微视频和微课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录制的微视频,从资源角度教学微视频又可以作为微课的一部分或者一种形式存在,按照知识点关联规律和要求组织起来的教学微视频或者微课组成了一门完整的微课程。著名学者黄慕雄教授提出凡是有教育意义的视频都是教学视频。郝银华[3]将微型教学视频规定为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即时长在10 min左右(不超过20 min),用视音频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的媒体。王觅[4]认为教学微视频属于微型化资源,其学习内容短小,学习时长相对于传统视频课程明显缩短,它可作为微型学习活动的适宜学习资源。

从上述概念可以总结出,教学微视频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一种微视频,具有完整意义的知识点或知识模块,知识点目标明确,内容精练,知识容量小,播放时间短,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展开碎片化学习,是微课或微课程的重要构成内容。

2.教学微视频的特点

教学微视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微型短小。一般要求时间在10 min以内,但根据知识内容、授课对象、应用场景的不同,时间的长短可以适当调整。[5]第二,内容精练。从信息接受者角度出发,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冗杂程度与人的接受度成反比,要想只是获得有效传达,就必须对信息进行目的性简化,以达到更准确的传播,有效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另一方面,接受者在心理上有一种“完整联想”的能力,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有一种越来越强大的对信号进行“补充完整”的能力,也即见到局部就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整体。[6]因此视频在围绕某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创建时,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达清楚某一重点知识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压缩提炼。第三,视频具有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不同,教师在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微视频。第四,具有完整意义的知识点或知识模块。教学微视频宜呈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

3.教学微视频的归类

通过资料查找与网络搜寻,目前,根据网络上大量发布的教学微视频可以归类出教学微视频类型。胡铁生[7]将微课按教学方式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也有学者根据教学微视频的内容时长、教学方法、制作技术、使用范畴等进行了归类。不同的人分类方法不一致,但其本质相同,笔者根据华南师范大学李运林教授电视教学的表达形式,得出目前大多数教学微视频的典型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微视频的典型类型

典型类型特点分析课堂式讲授型教学微视频的创建比较简单,只要在现场将教师的讲授过程录制完成,无须进行后期编辑,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图解型教学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声音生动有活力,增加幽默感,是比较理想的适用于微课教学表演型教学微视频的设计制作,教师必须密切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为表演而表演综合型有机地综合运用几种形式去构成一部具有完整教学内容的教学微视频,要求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掌握制作视频的技巧与技能,为学生提供满意的视频

通过上述对教学微视频所具有的特点的探究,归纳出了几种不同的典型类型,可以利用来设计和制作教学微视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目前,教师自行创建的教学微视频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表现学科知识的内容。

二、教学微视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教师将自行创建的教学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8]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追求视觉美感享受,视觉效果对于知识的有效传达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为了知识的有效传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进一步分析目前教学微视频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画面单调乏味,缺失视觉美感

通过观看网络上所发布的教学微视频不难发现:课堂式讲授型的教学微视频整个画面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以固定位置的拍摄点所拍摄的教学微视频大部分都是授课教师的近景或全景,没有镜头的切换与景别的变化,还存在镜头晃动与聚焦不清晰、转场不顺畅等。除此之外,对于画面色彩方面也存在着众多问题。如视频色差大,文本设计方面除了字号、字体、字间距、字幕呈现的方式以及呈现的位置等设计不合理之外,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字幕的配色混乱、不美观。色彩的巧妙设计是一种教学内容上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学习情绪的调节,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9]在教学微视频中,色彩搭配的和谐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色彩搭配不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

2.教师形象欠佳,地方方言较重

众所周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教学微视频,都需要对知识进行讲解,因此,教师的语言便成了支撑整个教学微视频的核心因素,然而由于地区差异,有些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吐字不清晰,地方方言较重。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言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10]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授课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重大的密切关系。教师用自己的言语魅力去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高效传达。

3.背景噪音较大,配音音质较差

目前,许多教学微视频存在背景声音大于教师讲解的声音、杂音混乱等一系列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拍摄或编辑方面缺乏如同拍摄电影广告一样专业化的拍摄制作环境。对于声音的处理措施较薄弱,在教室环境下进行录制时,主讲教师声音干涩不饱满、环境噪音过大的问题也比较明显。[11]因此,教师在自行创建教学微视频时除了重视讲授内容之外需要注意对声音的处理,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对知识的传授具有重要的作用。

4.趣味性不充足,启发性较薄弱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学生可通过网络选择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知识信息的方式供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进行学习。然而,目前大多数的视频类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趣味性,视频内容因单调乏味而显得索然无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微视频不仅仅是给学习者灌输课本上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更高层面上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对学生的目的性教育,有启发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对当前教学微视频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教师自行创建的教学微视频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将进一步提出创意设计制作优秀教学微视频的策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视频资源。

三、教学微视频创意设计的策略——以“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为例

教学微视频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一个短小视频,集中表现某一教学重点或难点问题。每段教学视频的时间应控制在10 min之内,因为学生的视觉驻留时问一般在5~8 min,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12]基于教学微视频的四种基本典型的类型,教师可通过如图1所示的流程创建教学微视频。

图1 教学微视频创意设计流程

按照教学微视频创意设计的流程进一步分析如何将创意元素融入教学微视频的编辑制作中,使教师能够创建出优秀的教学微视频非常重要。

1.创意融入教学微视频设计流程

按照该流程进行教学微视频的创意设计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采用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内容都适合用教学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因此,教师要避免盲目创建教学微视频,明确教学目标,适合用视频形式展示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将知识进行结构化分解,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易错点进行层次性划分,以便于教师在创建教学视频时能够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录制出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

第二阶段:根据知识目标选择适合的视频表达类型。该阶段在整个设计流程中占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知识的性质以及熟悉本文所提出的四种典型类型的优缺点,选定最能体现该知识特征、最适合传授知识内容的表达类型。教师在创建教学微视频时要克服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利用视频所具有的优势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升知识的高效传达。

第三阶段:根据选择的类型进行视频的录制编辑处理。视频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形成个性化的具有创意的教学微视频。适当引入电影的创意拍摄技巧和创意编辑技巧,制作出具有创意的视频短片。

第四阶段:观看教学微视频,效果评价。教师对视频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观看视频,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学习态度对教学微视频提出优缺点(例如,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理解或接受视频传授的知识等),进一步对视频进行反复修改编辑,最后创建出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

以knovia精心制作的“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13]为例进一步分析,其视频特点为:时长短,内容精练,简单易懂但不失创新性、趣味性,符合教学微视频的要求。其中视频内容仅用了4 min左右的时长呈现了由公元前3 000年至今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在知识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创建者根据内容选了图解型的表达类型,采用画图的方式将一系列人类在学习知识的方法变化和演变制作成动画的形式逐一呈现。其优点表现在:(1)以动画的形式将图像与声音两种传播符号同时传递教学信息,传递的知识信息不但密度高速度快,而且能提高教学效率;(2)声画同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牢固的记忆。在制作图解型的教学视频时能充分发挥教师制作视频的技术技巧,也提升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2.用创意技术呈现教学微视频

在视频教学不断盛行的阶段,创建出别具一格、出奇制胜的教学微视频,就是通过创意技术以丰富的艺术构思呈现教学微视频。创建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是一个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进行创意编辑时,对于所整理好的素材,剔除与传授知识信息无关或容易出错的部分,必要时添加文字或特效引起学生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教学微视频中,创建者使用图形、图像以极简化方式呈现了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极简化的设计使得内容更容易成为焦点,并且视频中教师以幽默的语言以及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背景为视频添加了意想不到的趣味性。在视频的录制过程中,声音的设计是不可忽视的要点,声音与画面是“从属”的关系,是为画面服务的,用于展开、解释、辅助画面,因此教师要避免口齿不清晰、普通话不标准或言语过于平淡等问题,尽量提升声音的感染力,用强调的语气或带有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缓解基于教学微视频学习所引起的枯燥、单一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3.以创意手段提升教学微视频的艺术性

教学微视频设计不是单一的、纯正的传递教学内容的创作,是教学性与艺术的融合。除此之外,教学微视频的科学性、技术性也同等重要,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知识的传授。一个优秀完整的教学微视频作品基本构成元素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微视频作品基本构成元素

教师可通过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找到可以借鉴或模仿的创意,视频的类型可摆脱单一乏味的知识讲解,添加特效呈现知识,使创建的视频内容别具一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刺激—反应理论认为,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受众更多的是感性接受信息,易受信息刺激做出情感反应。[14]视频创建编辑时借助影视蒙太奇艺术规律,使画面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感染力,这样直接刺激学习者的欲望,形成学习的冲动。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学微视频的艺术性不仅能够消除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加深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而且为学习者带来更加新鲜、刺激的视觉享受,有助于调动学习者视觉感官,从而实现教学微视频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的良好应用效果。

四、小结

随着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微视频凭借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通过上述笔者所提出的创建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策略,教师在充分分析学习者学习特点以及教学微视频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知识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选用不同的表达类型创建出不同的教学视频。其中,特别需要重视视频画面的视觉美感享受,要有效合理地安排文字内容,加强画面色彩的协调,突出视觉中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高效完成知识的传授。高质量的教学微视频,既是一个科教短片,又应该是一个艺术大片,能够向人们传达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参 考 文 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 郇玉龙,梁洪瑞,焉旭光.微时代背景下有关教学微视频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1):55-58.

[3] 郝银华.学习科学视角下微型教学视频设计与学习效果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 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 郑炜冬.微课情感化设计:理念、内涵、模型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4(6):101-106.

[6] 王建.广告创意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8] 李小刚,靳素丽,王运武.教学视频支持下的而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7):38-42.

[9] 许艳丽.国家精品课程网站中教学视频的应用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2.

[10]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0.

[11] 李小刚,马德俊.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2(7):11-16.

[12] 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5.

[13] 人类学习历史的演变过程[DB/OL].[2016-04-1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0g5FSJcJG8/?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14] 薛媛.广告创意设计中的视觉传达策略[J].中国广告,2007(10):144-146.

[责任编辑:陈学涛]

[DOI] 10.16165/j.cnki.22-1096/g4.2017.02.013

[收稿日期] 2016-08-05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D/2015/01/44)。

[作者简介] 王洪梅(1991-),女,青海海东人,硕士研究生;孟性菊(1989-),女,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王运武(1981-),男,山东聊城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477(2017)02-0051-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