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第一个II型限制性内切酶HindIII被分离纯化

 stingray928 2017-07-28

在1970年的7月28日,第一个Type II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dlll被分离出来。以下三个小问题,帮助你更好了解它。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什么

限制性内切酶可切割双链DNA。每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在识别序列处或一定距离范围内将DNA切割,因酶而异。识别序列长度通常为4-8个碱基,酶切后可生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是什么

基于结构复杂度、识别序列、酶切位置及所需辅助因子,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分为4类,以下总结了4类内切酶的不同特点:

由于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殊性能,其常用于多种实验应用中,如克隆、司法鉴定分析等。由于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高效用途,II型限制性内切酶成为了最常使用的限制性内切酶。


Hindlll酶是如何命名的

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是基于分离出这种酶的细菌。名称分别为宿主属名第一个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最后是菌株中分离出酶的序列号。

例如,HindIII是从Haemophilus influenzae菌株分离出来的,其名称的含义为:

  • H”代表Haemophilus”

  • in”代表“influenzae

  • “d”代表菌株号d

  • “III”代表分离出酶的序列号,区别于从该细菌中分离出的其余内切酶(如HindIII VS HindI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