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点滴-43

 叶晓锜 2017-07-29

43、哲学和哲学史

什么是哲学?有各种说法,如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具备最大普遍性,是极限真理;哲学研究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从所有领域整体抽象出来的,在任何领域都成立;哲学是对普遍而又基本的问题的研究,确立人们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和原则;哲学是热爱智慧,是智慧的学说等等,等等。

我的看法是,所有这些见解和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没有深入到哲学思维的起源,深入到人类心灵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产生哲学思维的,因而都没有真正理解哲学,给予哲学透彻的说明。

一、哲学思维。

黑格尔的逻辑学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

黑格尔主张了世界是由一个先验的,高高在上的“绝对理念”所统摄的。“绝对理念”如同上帝,先于一切和创造一切,它是世界终极的、至高无上的绝对所在。勘察、发现和阐述“绝对理念”,使“绝对理念”在人类思维的追求中荻得显现,是哲学的任务和哲学思维的特殊所在和根本所在。

黑格尔逻辑学揭示了哲学是一种追求“绝对”的思维运动,至于“绝对”的本体到底是什么,自古以来哲学家们是有不同见解的,例如,中国哲学家们认为是“天运”、是“易理”、是“阴阳”等等,西方哲学家们认为是“理念”、是“原子”、是“数”等等,而在宗教哲学中则是“上帝”、是“佛”等等。这些不同的见解,对何谓“绝对”本体的各自追求,虽有各异,但共同显现了哲学是一种追求“绝对”,以“绝对”为对象的特殊思维运动。

至于为什么有种种各异的“绝对”,以及哲学的特殊思维运动为何能够在人类头脑中发生,黑格尔则回避了,以为是不可讨论的。

人类大脑交集着两种不同的意识活动,一种是身体方式的的意识活动,另一种是概念方式的意识活动。概念方式意识活动的特点是,通过符号为标识的指称,把身体方式意识活动提供的经验材料制作为具有名称和性状构造的概念抽象、概念认知和概念事物,并由此展开概念意识活动的进一步创作。

概念具有抽象统摄和集合进阶的特质。

首先,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抽象统摄的功能。如“牛”、“动物”、“机器”、“星球”、“高兴”、“自由”、“幸福”等等的一切概念,都能够抽象统摄一切可以被它们所包括的对象,生成事物的共性和共相。

其次,概念的集合进阶,即个别概念上升到特殊概念,特殊概念上升到一般概念,一般概念上升为根本概念的集合进阶,产生了个别、特殊、一般和根本的概念阶乘。不同的概念站在自身的阶乘上统摄一切,生成了个别事物的共性和共相,特殊事物共性和共相,一般事物的共性和共相,根本事物的共性和共相。而当一个概念一经站在了根本概念的阶乘上,它就成为了统摄一切,统摄整个世界的共性和共相,并被认为是世界终极的绝对所在。

概念意识方式的运作,概念特质的抽象统摄和集合进阶,使得人类大脑的意识活动,概念地发生和生成了种种共性和共相的思考,并在根本概念的阶乘上,生成以绝对为对象的哲学追求的思考。

由是,哲学思维起源于人类意识结构的概念方式中,是概念特质的抽象统摄和集合进阶的逻辑造就和驱使。

无论在东方和西方,在世界各个民族,只要那里的人们拥有概念意识方式,都必然会以概念特质的内在逻辑发生和生成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即哲学的思维运动。尽管由于东西方和各民族生活的、环境的、历史的、文明的、传统的和聚焦的种种不同,会造就哲学思维的显现方式和视角切入各异,以及发展程度的不同,但这并不能改变哲学是人类概念意识方式的内在驱使和必然。

二,哲学史。

在哲学史上有先验和经验,唯心和唯物,经验和理性,可知和不可知等等争辨,这些争辨存在于哲学史的发展中,但它们都不是哲学史的根本架构和行进主导。

今天,我们当以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高勘察,阐述哲学史的发展。从古至今,横贯东西,哲学史在其总体主导上,大体经历了古代本原(本体)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主体论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第一,古代本原(本体)论哲学。

在古代,人类的生存始终处在大自然威力的笼罩之下,这种状况决定了人类早期的哲学思考,必然把目光投向外部世界。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某种深藏在世界背后,既先于一切又高于一切,并无所不在地统摄一切的终极本原所造就和控制的。至于这个终极本原,在古人以及还有的今人看来,或者是天命、易理、阴阳、理念、数;或者是元素、五行、原子;或者是神、上帝、佛等等。我们可以在东西方的古代文献中看到种种关于世界终极本原的哲学思考和神话传说,它们尽管各自不同,但都殊途同归地认为,在万事万物背后有一个终极本原,万事万物的发生和生成,存在和归宿都是由这个终极本原所建构的和操控的。同时,更认为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事物本体方式在我们头脑中的留存或摹本。

第二,近代认识论哲学。

在中国古代有理学和心学之争。理学认为,“理”在万事万物之中,须格物致知。但理学既讲不清“理”的本体形态是什么,也讲不清“格物致知”的绝对途径何在。心学则认为万事万物的相状都由心之所生,以其外在地求“理”,不如内在地求“心”。然而心学亦讲不清“心”的本体形态是什么,“心”是如何以其自身方式运作的。理学和心学之争,始终被框架在本原论或本体论的束缚中。

而在西方,近代的物理实验、航海探险,地理发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的各种新的发现和涌现,以及随之伴随的经验和理性、可知和不可知、唯心和唯物的种种讨论和思辩的出现,使得哲学的视野和眼光开始由外在的投向转向了内在的投向,从外在的本原(本体)论转向了内在的认识论。休谟关于因果关系是经验恒常的或然,而不是普遍必然知识的绝对基础的质疑;康德对普遍必然知识的理性方式的求取,以及对心灵方式的勘察,造就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发展。

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认识论哲学认为,认识是一种心灵方式的建构,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心灵方式是一种人类的先验架构,具有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一种是知性的时空架构方式,心灵以其自身的时空方式架构,整列经验材料,使一切经验材料普遍必然地获得了形状、位置、大小、距离等等的知性的时空认知样式。第二种是理性的判断架构,这种理性判断的心灵方式在整列经验材料中,以其质的、量的、关系的、模态的属性判断架构,普遍必然地赋予经验材料理性判断的认知样式。

康德的学说由经验到理性,从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上,把普遍必然的绝对知识基础,从休谟的质疑和毁灭中挽救了出来,在哲学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基础,使哲学从古代本原(本体)论哲学转向了近代认识论哲学。黑格尔很中肯地说过,要进入哲学就必须经过康德。

第三,现代主体论哲学。

自上世纪初以来,全球化贸易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和物质财富的大规模涌现,显现了人类主体创造所显现出的难以想象的巨大伟力和潜在可能,由此带来了以人为核心的主体绝对和哲学思考。

在哲学上,自黑格尔以来的自然和心灵统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的更高进阶中,西方学者在康德和黑格尔哲学的重大影响和传承中,一方面,对康德学说中的“自在之物”进行了扬弃。无论是马赫、罗素以及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等的学者,都浑身不舒服地认为康德的“自在之物”是一种多余的累赘。康德因其学说体系的需要,设立了“心灵方式”和“自在之物”两个基本点,在哲学上造就了“心灵方式”和“自在之物”的二元绝对或多元绝对,而哲学数千年来是以一元绝对为传承的。另一方面,扬弃了黑格尔的那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绝对理念”,转向了以人为核心的主体绝对和主体创造,用以人为核心的“主体绝对”替换了黑格尔的虚无缥缈的“绝对理念”。由此,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主体绝对的哲学思想发展了起来,哲学由近代认识论的革命转向了现代主体论的创立。

有尼采的强力意志论,认为世界历史是强力意志的主体扩张和造就,强力意志造就了超人,强力意志是日神和酒神,理性和原始的统一。

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说,以性本能的原始冲动和社会道德等等的压抑机制,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中的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心理构造,以及这样的心理构造对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人类文化、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和操控。

有分析哲学的语言方式的主体绝对。认为世界是语言的建构和创立,试图通过通用语法的确立,对语言进行规范和治疗,消除因语言使用不当所造成的种种歧义,在语言的主体绝对上还原哲学和重构哲学。

有现象学的“纯意识”方式的主体绝对。认为意识既是意向的又是行为的,是一种建构的力量。人们可以在纯意识活动的裸露中,直观纯意识是怎样建构本质和现象的,从而直观人的本质,直观世界的建构。

有存在主义的“发问”方式的主体绝对。认为存在源自于以人为核心的主体发问。没有主体关于存在的发问,就没有存在的发生和显现。存在主义以主体的发问、操作和企业绽出存在和世界。

主体论哲学对人类主体性状和主体绽出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清理和发掘。当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则更为现实地和强烈地,从哲学到科学地展开了人类主体智慧的逻辑引擎的勘察和造就。

以上,我就哲学思维和哲学史作了简要论述。当今世界,在高科技支撑、全球拉动,互联网联结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中,显现了越来越快速和深刻的变动和新的发展趋势,这样的时代特性必然引发哲学的新的走向、新的使命和新的发展历程。这样的新的走向、新的使命和新的进程的花落何处?是东方还是西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