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成为汉族民间信仰之一,据传他活了140岁,身体健康,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为什么他会说现在的医生治病顺序都弄反了呢?这是因为他说过一句话,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先说一个他治病的小故事。 传说他给一户地主人家治病,地主家全家都得了脚气,苦不堪言,孙思邈治了几天,也不见好转。 于是,他心生疑惑,就去地主家转了转,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找,发现地主家的米缸装的全部是精细白米饭。 他就喊来地主询问,地主告诉他:自己全家人都喜欢吃这种白米饭,口感好,又香软,所以,他平时都把大米磨的很精细才食用。 他忽然想起,平常农民家好像吃的都是糙米之类的,也从来得过脚气,他想是不是这个方面的原因呢? 于是,他让地主家所有的人来吃糙米,吃了一阵子,脚气就全都好了。 现代研究证明,长期吃精细白米饭,缺乏维生素B1容易引起脚气,你看1千年多年前,药王就懂的用食物来调理病症,而现在的人却不懂呢,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西医占据的主导地位,不管有什么病症都是打针、吃药,西医也就是几百年发展起来的,要是没有显微镜和抗生素的发明,西医也类似”巫医”。 在欧洲黑死病横行的年代,西医救治了多少人?西方基本上死了,一半人,要是西医那套真的厉害,怎么没见它救治很多人呢? 相反,我们看看中医,黑死病其实也就是鼠疫,在中华大地也是发生过,但是,没有造成西方那么大规模的死亡,这些病症中医找到的根治和控制的办法,挽救很多人的性命。 但是,近代以来,西方医术突飞猛进,很快把中医甩在了后面,这也和满清禁锢人的思想也很大关联,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流传很广,代表了当时最高的中医水平。 到了清朝,大兴文字狱,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大批有血性的汉族精英知识分子被屠杀。 剩下的都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人,不敢多研究什么医术,只能研究什么考据什么呢,清朝都没有什么大的科研成果而整个明朝出现了大批中华文明的灿烂成果。 比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武器方面出现了最早巡航导弹—水龙在天,医术方面出现了集大成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医和营养学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治愈疾病,提高人的免疫力,不是去杀死什么,而是去维持人体正常的体内环境,达到健康的目的。 西医则不是,西医是靶向性的药物,简单来说就是哪里痛就治哪里,痛就给你止痛药,至于怎么才能让你不痛,那他不管,反正帮你止痛了就够了。 接下来靠你自己的免疫力来应付,免疫力好的,可能就好了,不好的,不好意思,我还有止痛药。 其实说起来,西医在治疗急性病和细菌感染上面很有一套,但是,它有点像战地急救的医学,暂时把你控制住就好了。后面就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了。 话又说回来,中医和营养学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很有一套,但是急性病效果就不好。 最好是西医治疗急性病,中医和营养学治疗慢性病,俩者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样才能真正治疗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疾病,保障大家的健康。 只可惜现在西医占据强势,排斥中医营养学,卫生系统基本上都是西医,这样下去人民健康危矣! 所以,在1千多年前,药王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他说:当医生的,先要了解病人生病的原因,知道他得了什么病,然后用食物治疗,食物治疗不好,再用药物治疗。但是,现在呢? 原话是:“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我知道有很多西医粉准备来组团喷我了,我不怕,你们来吧,中医粉丝在哪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