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速解决肌肉筋膜与关节问题的“统一思路”!

 解脊厄 2017-07-29


昨天在医院参加一个交流会的时候,遇到了“整脊派”和“软伤派”的激烈交锋,笔者作为“中间派”,借着自己前面五代伤科先师的经验,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想法,内容如下:

在我们面对同样一个疼痛问题的时候,只做关节复位,或者是只做软组织松解,亦或是只做动作治疗,同样都是有效的。但是很多不同派系之间喜欢彼此抨击,就像软伤派总喜欢说整脊派的治疗“不持久”,但软伤派的治疗就可以保证让患者不复发吗?显然不能

当然,现在最普遍的观点就是整脊、正骨和软组织松解都要做,不然治疗就很“片面”,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并不需要给每个患者都来一个“正骨”加“松解肌肉筋膜”再加训练的“全套”。举个例子:有些肌肉紧张只是单纯因为关节有微小的错位而惹怒了神经系统对关节的保护机制而诱发的,只要把关节对位好,神经系统解除了其为了保护关节而变得僵硬的肌肉,肌肉自然就松开了,不需要再画蛇添足的去把肌肉挨着揉一遍。

所以笔者想说,不管是动关节还是松肌肉筋膜,都是在通过同一个“结果”来产生作用的,这个“结果”就是躯干中轴的“首先对位”,这个“首先对位”的意思就是脊柱向各个方向转动的时候不能有张力限制。而其他的所有关节对位和肌肉筋膜松解只是一个“过程”,但很多人都把它当成了结果。我们不管是做整脊派的扳关节,还是软伤派的松解肌肉筋膜,亦或是动作派的动作模式纠正训练,都是在通过这个“结果”来产生作用的,笔者称这个“结果”为治疗的“统一思路”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从氨基酸这种复合分子的随机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生物开始的,那个时候我们的身体是以躯干中轴为核心的简单结构,也没有复杂的运动轨迹和复杂的感受,当然也没有疼痛。后来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这个原来“简单”的躯干中轴有了更复杂而且承担更多四肢活动动态的时候,我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疼痛。

所以说躯干中轴承担更多来自四肢活动动态影响的时候,这些骨结构、软组织结构和神经系统会共同协作去惹怒神经系统,疼痛或者不舒服的感受才被激活,而仅凭单纯的任何一块肌肉或者某个关节的异常都没有惹怒身体产生疼痛信号的能力。 

以前跟师父上门诊的时候,遇到常见颈椎痛的患者,师父总会让我去松一松患者的“寿台包骨筋”(胸锁乳突肌锁骨部分)和“琵琶骨包骨筋”(覆盖在肩胛骨区域斜方肌上的筋膜)。

师父说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位好躯干中轴。我想这个中轴的对位之所以会把颈到肩绷住的张力都解开,源自这个中轴线对整个躯干活动的“定点”作用。如果有认真练过身体的人都应该知道,只有脊柱中线两旁的肌肉拉力是均衡的时候,我们在转动躯干的时候筋膜向各个方向的滑动才是正常的,在很多只有一侧肩背痛患者身体上都能看到这种不均衡的状态。要去解开这种异常的状态,要先用手把整个后背的筋膜都向下移动,目的是为了先让锁住颈肩的异常张力解除一部分,然后再去定点的纠正筋膜下面肌肉的紧张或者肌肉与肩胛胸壁的对位。

如果跳过前面筋膜的向下移动,直接去压揉深层的肌肉,当然效果也是有,但是这个效果可能建立在更远端(如腰部)的肌肉代偿性保护收缩之上

以前师父经常跟我说,在松后背的时候要先让患者的躯干沿着督脉(脊柱纵向的轴线)做左右的旋转,但是不能出现离开这个轴线而东倒西歪的乱摇,目的是让这个中轴线和后背的肌肉筋膜一起归位(我师父称之为“气贯督脉”),这个操作的目的和笔者前面说的先让后背筋膜相信滑动的目的是一样的。

其实每一派的治疗技术为自己辩护的理由都是“我的治疗有效果”,但是这个辩驳毫无说服力,因为对于80%的常见疼痛问题,很多治疗都有效果。复杂点的技术就不说了,就连简单的热敷都很有效。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把其他20%的疑难问题做到同样很有效,这20%的疑难问题才是真正暴露我们治疗短板的关键所在。

就像一个沿用着传统的局部“松筋结,正歪骨”思路做了一辈子的手法医师,如果遇到一位腕骨错位引起的腰痛,他是肯定治不好的,因为他的思路是被囚禁的。每一次治疗思路的破冰,都是对我们正在做的徒手治疗技术的敬畏,更是对患者的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