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为经济学】结果偏见

 有而无限 2017-07-30



1、信息总体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你知道的东西,我应该也是知道的。

2、人总是理性的,我们总是能够做出非常理性对自己有利的那个选择。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在很多情况之下,并不是那么的理性。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词:叫做结果偏见。


我们看到一个人获得成功,就会立刻认为他过去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的有道理,可成功者自认为的那个经验,也很有可能是他没有获得更大成功的绊脚石。


【1】销售团队月底发奖金。平常自由散漫的销售A,业绩特别好。平常打法凌厉、很有章法的销售B,业绩很不好。业绩奖金当然发A,但最佳员工奖,你会发给谁?


如果只看结果,那么应该发给A。但是你调查后发现,A的做法很危险,只有20%的成功率,B的做法很严谨,有80%的成功率。


正确做法:克制自己的结果偏见,给经验可供推广的B发最佳员工奖。


原因:不能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要分清楚哪些是努力,哪些是运气。因为瞎猫也会碰着死耗子,而瞎猫一辈子能碰到几次死耗子呢?


【2】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说华为老总任正非只身一人拖着行李打出租车,然后在食堂跟员工一起排队打饭。然后结论是:这么一个大的老板没有专车,平民化,不搞特殊化。这就是华为成功的原因!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马云,又是保镖,又是豪车,又是私人飞机。他们不都是成就世界知名企业嘛!所以一个人成功,并单看一个成功的结果,别被成功的结果去误导,我们要去往回推算,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去推。


【3】偶然的成功比失败更可怕!


【4】我们可以这样推断:所有的方法如果成功都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是凌厉而有章法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于是如果假设成为伟大的企业需要无数次成功的话,那么每一步都需要选择高概率的方法去践行,或者是风控决定了企业的这一步怎么走!


【5】结果偏见在各行各业都极其常见。从小学习好的学生永远被认为有最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取得最优秀的未来,所以获得各种优待,而那些有想法的学生被埋没。到了工作,结果好一样被认为是优秀的员工,领导也常常忙于手中的事情,听信于“好员工”的话,把他听到的好方法广而宣之,却不听那些结果不好的员工倾诉,久而久之,大家形成激进的氛围,寻求短平快的取得成绩的捷径,造成公司内部的文化乌烟瘴气,当老板意识到的时候,又已经很难挽回。这是我认为结果偏见带来的最大恶果。


【6】每一个实体零售系统在做各连锁门店的销售指标时都是相对客观的,可是在月度考核时,有很多客观因素导致大家的完成情况参差不齐。商圈内人口变化,竞争环境改变等等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遇到此种情况我们都难免会有结果偏见,对于完成好的门店,看哪都觉得表现好,偶尔有做的不到位的,也主管认为瑕不掩瑜,对于没完成指标的门店,总觉得是有很大问题,总想找出内在根源,往往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此工作上了。其实,遇到此种情况,第一,一定要对现有商圈做细致的调查,掌握一手数据,才能客观反应实际情况。第二,要对店内的工作流程做考察,看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这两项工作落在实处,就会最大限度的消除我们的结果偏见,能够让员工得到客观的评价。


【7】买彩票赢1000万和做买卖赚100万,当然是做买卖的方法过程更值得讨论学习,小概率事件知道了过程也于人无益。推论、演化、实践,把成功法方用到实践之前势必要区分哪些是运气、哪些是可复制且有成效的,也是需要运气的但更多的还是要靠打拼。


【8】大部分名人传记都是弱化运气成分,一代有一代人之体,一代有一代人的机会。把他们的战略换个时间节点也许就行不通。所以他们的战略和经验有哪些对我们是有价值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9】1.很多时候大胜与大败,就是一个原因。像做股票一样,有的人大胜是因为激进策略,但是大败同样是因为激进策略;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能赚什么钱(大败),是因为太保守了,而同时他也没有亏太多钱(大胜),也是因为太保守了——盈亏同因。

2.有时候,逻辑看似不合理的事物,其实不是不合理,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这件事物本来的逻辑,而我们只是在用我们的逻辑推演它,它当然就不合理了。

比如德州扑克牌桌上有时候看上去非常不理性的人,却能经常且大大的赢钱,而那些看上去非常理性的人却经常输钱。但是不能盲目的认为,看上去不理性的行为就是赢钱的原因,而非常理性的行为就是输钱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说非理性赢钱是偶然瞎猫碰上死耗子(因为它不符合我们一般的逻辑常识),而应该去探寻它本身的内在逻辑。其实就是因为:像疯子一样策略,在遇见胆小鬼的面前特别好用而已,要是对方不是胆小鬼,它就失效了。


【10】以结果代替原因的客观分析,其实就是“以成败论英雄”。如何避免?运用逻辑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对结果提出三个问题,有否可重复的可控的原因?成功者知道真实的原因否?这个他所认为的原因是否恰恰是不可控或者不可重复的?托尔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写下了这样一句开篇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有人引申过来就是:成功者都是相似。其实,寻找任何一个企业或者领导者的成功之处发现,成功才是各有各的不同,当然了,失败更加如此。


如何解决结果偏见?

1、用复盘,就是通过一张白纸把结果先写出来,往前推,这件事的过程是什么?从头到尾演绎一遍,做好不要孤立的看个案,而是在添加一两字例子去做对比。

2、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①、这个结果真的有一个人为可控的原因吗?

②、这个分享的人,真的知道那个人为可控的原因是什么吗?

③、他引以为傲的东西是否有瑕疵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