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推手竞技的由来——原国家武协副主席张山先生讲述

 矛盾道一 2017-07-30




1954年,国家体委设立武术研究室,决定从太极拳开始,编写简明统一的教材,在全国普及开展,为此,广邀各派太极名家商讨。


1955年,国家体委武术处毛伯浩、李天骥、唐豪、吴高明等多次研究,决定以流传范围和适应性最广的杨氏太极拳为基础,本着大众健身、易学练的原则,选择其中主要内容,保留传统风貌,重新编排出一套简化太极拳,因共有24个动作,后被称为“24式太极拳”。


1956年,《简化太极拳》图书出版,很快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中国城乡出现了普及太极拳的热潮。1962年发行《32式太极剑》。


为满足群众的进一步需要,丰富太极拳内容,提高技术水平,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在1976年4月,成立专家小组,我通知门惠丰牵头,借调了中国人民大学李德印、宁夏的王新武,编写第二套太极拳教材。11月最终审定,命名为“四十八式太极拳”。


1989年、1991年,中国武协、国家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太极拳竞赛套路》、《太极剑竞赛套路》,我担任组长,副组长是张继修,成员有计月娥、李秉慈、曾乃梁、阚桂香。指导思想确定为,传统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侧重竞赛,兼顾普及;增加观赏性与科学性。


由于太极拳独特的技法,以及具有的健身、修身和观赏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武术流传最广泛的项目。




1979年以来,国家体委为了继承发展武术的技击属性,决定开展武术对抗性项目,太极推手列入了规划。


体委武术处邀请30多位太极拳专家,研究制定了第一部《太极推手竞赛暂行规则》,分别在上海、黑龙江等地进行太极推手的试验。


1981年在沈阳市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进行了太极推手竞技表演赛。


1982年在北京召开了修订太极推手竞赛规则会议。同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全国武术对抗项目散手、太极推手的表演赛。


从1983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对抗项目比赛。


为了规范比赛的同类性,自1989年起,太极推手与武术散手比赛分开,每年举办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使太极推手比赛方法不断改进,更趋于合理化。


作为新生的体育竞技项目,发展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此,我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1992年9月,“全国重点单位太极推手观摩交流大会”在山东济南市举办。大会历时4天,每天安排3单元的活动,主要内容有座谈讨论、演示交流和对规则的探讨、实战比赛。


这是开展太极推手10年来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特邀代表和技术研究组的同志,老中青三代结合,集聚一堂,有70多岁的老太极拳师,有人到中年的武术骨干,还有青年太极推手爱好者,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太极推手代表人物。


大会第一步安排各队进行理论讲座和技法演示;第二步是各队交叉比赛;第三步是专家与运动员交流技艺。


在会上,李秉慈老师介绍了10年来太极推手开展的情况,以及规则演变的过程。与会者对规则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有11个队代表介绍了练功方法、经验及技术交流。


4月26日,安排老师献技献艺,不按正规的比赛形式,而是给老师们找个“靶子”,让他们运用技法为大家表演。


大家观看了老师们交流技艺,发不出去的也有,因为找不到时机,不能说这些老师不会推手。我认为值得强调的是,太极推手比赛这种形式,同群众表演性的推手,在理论、技术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我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既无论研究还是推广,以及媒体宣传太极拳推手,都要本着求实的态度,不能搞迷信和玄虚。


作为一个体育项目,用现代科学理论来指导太极拳推手的发展,把武术从民间技艺靠感性传播,提升到理性教育的层次上来,去除传统武术中的朦胧状态,使之具有更广阔的前景。


过去有人说,年龄越高,功夫越深,徒弟不行找师父,师父不行找师爷,这都是小说的描写,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可能有的老师坚持训练,年龄大了,精神和技术还能保持一定的水平。


我希望武术界都要注意,不要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吹嘘,搞体育工作,应要搞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东西。要本着继承发展、推陈出新的原则去工作,既要破除迷信,也要有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




1993年9月,在杭州举行“全国第二届太极推手观摩交流大会”。


当时,武术界对太极推手有很多不同看法。为此邀请了几位曾在武术杂志上发表过太极推手文章的“专家”与会,请他们把在杂志上发表的与“真功夫”内容相关的东西,表演给大家看。


结果没有一人上场。


我觉得必须创造机会,让不同的观点从理论和技术上都得到充分体现,对分歧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在交流和讨论中逐渐解决问题,形成统一的看法。


在整个过程中,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研讨,从全体人员参加的大会到小组发言,从比赛交流到技术座谈。


大家在宽松的气氛中,争先恐后畅所欲言,本着对武术事业的热爱,献计献策。对现行规则的认识深化了,对太极推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也在讨论中趋于一致。


我在会议总结时说,要从竞技性、科学性、传统性、观赏性的角度,全面考虑竞技推手。要按照比赛的需要,用扬弃的方法,来研究太极推手的理论和技术。这一点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同。




经过不懈的努力,1994年6月,经国家体委审定,首次颁布了《武术太极推手竞赛规则》,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太极推手竞赛规则裁判员培训班。


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决定,从1994年起,将太极推手竞赛列为全国武术锦标赛项目,标志着太极推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10月,由我主编的《中国太极推手》一书出版发行。这部书记载了我与广大太极推手爱好者共同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凝聚着我20年钻研太极推手每一点滴的体会。


令人惋惜的是,200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取消了太极推手项目,20年的努力就此停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