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风过竹笑 2017-07-31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疏理】上官沧海

通读苏东坡词作,婉约词量多,清旷豪放词亮眼,而除此之外,也有极少数戏谑搞怪之作。

这些谐词戏作,无法作为东坡词思想艺术水平的典范,有些甚至不免有瑕疵,却反映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词创作革新与突破。

正因有谐词戏作,东坡真性情才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其人形象才更完整。

东坡词,未必因它们而添彩;东坡人,则因它们而更被人喜爱。这一判断,应可成立。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菩萨蛮

(杭妓往苏,迓新守杨元素。寄苏守王规甫。)

玉童西迓浮丘伯。洞天冷落秋萧瑟。不用许飞琼。瑶台空月明。

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

宋代,官员赴任迎任,都有官伎作为先导的惯例。迓,即迎接之意。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夏,杨绘(字元素)任杭州知州,杭州官伎前往苏州迎接。

时任杭州通判、37岁的苏轼,在杨绘赴任途中,写下这首词,寄给苏州知州王诲(字规甫)。

词中“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意在托王诲“转劝”杨绘,不要经过苏州城,不然见了官伎美色,恐怕会动心,重演范蠡西施的故事。

对新上司的调侃,可见苏轼的率性。

注解:1、玉童,即仙童;浮丘伯,嵩山道士,传说修炼成仙。

2、许飞琼,神话传说中王母的侍女。

3、清香凝夜宴。借与韦郎看。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韦氏曾任苏州刺史。

4、扁舟下五湖。据传,春秋时期范蠡辅助越王灭吴国之后,带着西施乘舟泛五湖(太湖)而去。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南乡子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

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书。试问伏波三万语,何如。一斛明珠换绿珠。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杨绘在杭州知州任上没几个月后,被调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又被任命典兵参与军事。

苏轼给离任的这位上司写了这首词。虽然词的前面,有倾慕杨绘赴新任的表示,然而到了词尾,笔锋一转,又开起了玩笑:劝杨绘高价买下送行的官伎。

杨绘来去都被“开涮”,杨、苏这对上下级的关系也算是另类。所幸,杨绘没有给苏轼“穿小鞋”。

注解:1、喜子,即蜘蛛。东晋葛洪《西京杂记》引过陆贾对樊哙语:“干鹊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喜。”

2、伏波三万语:《后汉书》载,伏波将军马援在平定岭南后,奏言西于县户有三万二千,远界去庭千馀里,请分为封溪、望海二县。其建议被采纳。

3、绿珠:西晋石崇的歌伎。据传石崇为交趾采访使时,以三斛珍珠买下绿珠。此词中,喻指官伎。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减字木兰花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坐皆绝倒。)

惟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多谢无功。此事如何到得侬。

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

赴任途经湖州,好友、湖州知州李常(字公择)得子请客,苏轼在宴席上作此词,借用典戏谑了一番——

李常生儿子,发钱物给众人,众人可别客气称谢,说什么“无功不受赏”。李生儿子,是他夫妻的结晶,没有别人什么功劳,有别人功劳,反而坏了。

不过,这多少有点像现在一些酒席的荤段子。幸亏苏轼这样的词作毕竟是少数,不然,真叫人瞠目结舌。

注解:惟熊:古代以梦熊为男子的好兆头。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南歌子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

《冷斋夜话》里说,东坡镇钱塘,无日不在西湖。尝携妓谒大通禅师,师愠形于色。东坡作长短句,令妓歌之。

大通禅师何许人呢?这位禅师俗姓董,又称善本,原在杭州净慈寺。

《咸淳临安志》载,善本禅师,开封人。力学,举进士于京师。可见,禅师年轻时曾寻求过“学而优则仕”之路。

据《释氏稽古略》载,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农历八月,汴京法云寺法秀禅师入寂。

皇帝下诏,由善本禅师继席住持法云寺,赐号“大通禅师”。

而《五灯会元》提到,法秀当年也曾被神宗皇帝召至御前说法,获赐号“圆通”。

对于大通禅师这些经历,苏轼也许认为,这不是真正出家人,所以才携伎入寺作词以讽之。

“不见老婆三五、少年时。”此句比喻大通年轻时曾有放浪举动,挖苦至极。

注解:1、溪女,指乡村女子。2、老婆,指老妇人。

沧海词话|苏东坡的戏谑搞怪词作,将率性进行到底

减字木兰花

(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春,苏轼生命里的倒数第二年,60多岁的东坡在海南儋州贬居,访70多岁的地方官王仲翁,与之饮宴,便有了这首词。

海口如门,黄流电奔,将王老翁口大如门、把黄酒一饮而尽的形象刻画至深,虽或有夸张成分,却让人读来痛快又有趣。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暮年东坡,虽远处“天涯海角”,仍保有旷达的情怀。

注解:1、栲栳,又名笆斗,用柳条所编的盛物器具。

2、昆仑,此词中指一处古岛,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的昆仑岛。

3、玉女盆,《集仙录》里说,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