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中医汇】名医大讲堂第十七期课堂笔记--湿热体质的康复与养生(2)

 伊悠帆123 2017-08-01


中医汇17

课堂笔记


课程要领

1、正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夏天湿热蕴蒸,让人很不舒适,让体质差的人受邪生病,但大自然安排清风送来缕缕清香,减轻了湿热带来的苦恼。我们受此启发,夏日适时香疗也算是祛除湿热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采摘金银花、玉兰花、荷花、橙花等制作香囊提神醒脑,也可以将檀香、艾叶、菖蒲、藿香等制成可燃香,芳香化浊,健脾祛湿。

2、案例:患者,男,41岁,湖北人,前些年一直在沿海从事管理工作,最近才回到武汉。这个人身材瘦销,口气有点重,面色红,是典型的湿热体质。他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反复口腔溃疡;二是长期失眠;三是大便干稀不调,次数偏多,常有腹泻症状。他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细滑。这位患者性格低调,最近刚刚离异,生活压抑。

3、在患者背部施用了升阳开泄为主的手法,也就是从命门沿督脉向上做滚法和推擦法,然后重点弹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肝腧、胆腧、脾腧、胃腧、膈腧等穴位,并在这一区域从督脉向两侧做滚法叠加按弦走搓摩,继续向上在两侧的肺腧、天宗也用快速的滚法开泄,最后沿督脉和膀胱经用桑枝棒轻拍收工。

4、推拿之后,让患者仰卧,在他的腹部和下肢针灸,腹部主要取上中下脘、天枢、期门和带脉,以及腹角。双下肢主要针刺阴陵泉、足三里、丰隆。此外,还在患者的头顶四神聪和百会施针,留针不到五分钟,患者就睡着了,还打起了小呼噜。一周后患者复诊,神情气色较一周前大为好转。

5、第二次治疗,仍然坚持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同样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就甜美的睡着了。一般来说头顶有针,患者是很难睡着的,可是这个患者却能睡得安稳,而且我治疗的时间都是在上午,不是午睡时间。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整个治疗能够扶正祛邪,驱除湿热,阴平阳秘了,患者的睡意就来了。

6、循经刮痧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七胸椎膈俞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区域,以活血调脾、清热利湿,调治湿热体质。患者取仰卧位,结合辨证,湿热蕴于上焦,加刮手太阴肺经,沿循经方向,自胸走手,从中府穴刮痧至少商穴;湿热蕴于中焦者,加刮足阳明胃经,自头走足,从髀关穴刮痧至厉兑穴;湿热蕴于下焦者,加刮足厥阴肝经,自足走腹,从大敦穴刮痧至阴包穴。每3~7天刮痧1次,以痧点消失为准

7、针刺治疗:体针取穴:内关、合谷、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湿热蕴于上焦者,加曲池、列缺;湿热蕴于中焦者者,加丰隆、内庭;湿热蕴于下焦者,加阴陵泉、太冲。

8、刺络拔罐治疗:取大椎、肺俞、膈俞、肝俞、胃俞、十七椎、委中及出痧较重部位,每次取3个穴位,用梅花针点刺,再于穴位处行闪罐5~10次,继续留罐10~20分钟,轮流取穴。如果头面痤疮严重的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取穴:面部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美容针局部围刺法,不施手法。

9、案例:李某,女,26 岁,2013 年 6 月 12 日来诊。自述痤疮2 年余,以口唇周围较重。3 年前体检双侧乳腺增生,自述经前乳腺胀痛。刻诊:红色丘疹主要分布在口唇周围,其上多有黄白色脓点,咽部疼痛,痰多色黄质粘,近期入睡困难,寐轻多梦,小便黄赤,白带黄,痛经,舌尖红赤,苔黄腻,脉滑稍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表格,湿热体质得分:66. 7分。辨体:湿热体质。辨证:湿热蕴结证。辨病:痤疮。

10、治疗:循经刮痧,沿督脉和膀胱经从第七胸椎膈腧区域自上向下刮痧至第十二胸椎胃俞区域,再刮足厥阴肝经,自足走腹,从大敦穴刮痧至阴包穴;面部采用0.12×15mm 美容针局部围刺;普通体针均采用双侧取穴,选取曲池、合谷、中脘、天枢、大横、气海、阴陵泉、阳陵泉、丰隆、申脉、照海、太冲等穴;刺络拔罐选取大椎、膏肓、至阳、膈腧、脾腧、十七椎、八髎、委中、承山等穴,每次 3个穴位,轮流取穴。

11、嘱饮食禁忌辣椒、胡椒、羊肉、荔枝、桂圆等辛辣油腻发性食物;治疗期间多喝水,多食白菜、冬瓜、红小豆、薏苡仁、莲子、茯苓等清利化湿的食品。刮痧每3~7天1次,以痧点消失为准;针刺、刺络拔罐每日1次。治疗5日后,患者咽部疼痛减轻,咯痰渐少,小便转清,睡眠治疗亦有所改善。治疗2周后,丘疹颜色变淡,新出现的丘疹明显减少,期间痛经症状亦减轻,经期乳腺仅出现轻微疼痛,睡眠安稳。治疗1个月后,诸症皆愈,再次判定湿热体质得分:25 分。3个月后随诊,仅偶见少量丘疹。

12、除了刮痧、拔罐、推拿、针灸等通过经络穴位祛除湿热以外还可以用中药外治采用从外熏洗或做成散剂、膏剂敷贴也是很好的选择。整个夏天都是湿热兴风作浪的时候,湿热之邪蕴积时间长了,还会酿毒化瘀。湿热毒瘀合并为患,往往最容易受伤害的是皮肤。

13、消痤散药用:黄连10g、丹参15g、皂角刺10g、夏枯草10g、白鲜皮15g、栀子10g、当归10g、白芷10g、白花蛇舌草15g,冰片5g等,共研细末,拌匀,过筛。用法:温水洁面并消毒后用粉刺针压出脂栓,将消痤散调匀后敷于面部,上覆保鲜膜保留30~45min后洗净,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据研究,这个方子总有效率为97.6% 

几个治疗带状疱疹的验方:

验方一:蚯蚓适量,置于冷水中2小时,排净泥土,加适量白糖,使蚯蚓融化为液体,将涎液过滤后敷患处,每日5~6次,3~5天可愈。


验方二:马齿苋30g,蒲公英30g,地榆30g,甘草3g。水煎取浓汁,搽患处,每4小时1次,此法尤适用于疱疹破溃糜烂渗液较多者。当水泡结痂,红斑消退,但疼痛不消,可用徐长卿30g,肿节风30g,鱼腥草30g,重楼30g。水煎洗患处,每日2次。


验方三:蜈蚣8条,大黄15g,黄连15g,黄柏15g,乳香15g,没药15g,研末浓茶调敷,每日3次。尤适用于水泡密集成簇,皮肤灼红疼痛 。更为简单的方法是用鲜大黄10g,鸡蛋清20g,调敷患处,每日3次。

14、对于下焦阴部湿痒的患者,可以用中草药煎液(板蓝根50g,山豆根50g ,大青叶30g,香附30g,木贼30g,桃仁30g,黄柏30g)外治。加水煎煮20min ,将中药煎出半盆药液,乘热熏蒸,水温降至40~45℃时浸浴30min,而后吹干,1日2次。

15、治疗湿热的外用方药以后,最常用药物组合有五个: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外加苦参。湿热所导致的各种损害从外治,就可以用这五个药为基础,适当加减化裁,可以用来熏洗,可以用来研磨过筛油调,也可以用酒制成酊剂外擦。

16、通常的加减规律就是在上焦的可以适当加上金银花、野菊花、连翘、浮萍、荆芥等;在中焦的可以加藿香、佩兰、石菖蒲、苍术、马齿苋、陈皮、枳壳、蒲公英等;在下焦的可以加艾叶、蛇床子、土茯苓、红藤、败酱草等,这种分类是一种模糊的大体的分类方式,不必刻板,因为湿热之邪往往是弥漫三焦的,没有典型意义的上中下三焦之分。桑白皮、丹皮、土槿皮、冰片、薄荷等轻轻解表、透皮的药物可以酌情选用。

17、湿热体质养生,调神至关重要。因为湿热缠绵难愈,人的精神性情对体质的影响至关重要。而调养精神性情的捷径就是美美的睡一觉。

18、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课后福利

艾灸祛湿--穴位治疗上篇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艾灸祛湿--穴位治疗下篇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