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路志正:湿邪已成现代健康最大敌人!这份最全祛湿方法您收好了

 我是张伟亮 2017-08-02



路志正 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2009年被国家卫计委、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第一届国医大师”称号。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罗大伦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


王睿林 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科主任。

路志正

“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发现很多病人体内都有湿邪作祟。可以说,湿邪现今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

国医大师路志正在其著作《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一书中这样说道。

古人总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危害?究竟应该如何除去?

道哥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引述名医的观点,为您一一解答。


01

什么是湿邪?中医里面的六淫之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CCTV百家讲坛中医专家罗大伦解释说:

我们人类,是从海洋里面走出的动物,和水的关系那是密不可分的,水约占人体重的50%—70%。血液的80%是水,水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的营养素,是构成机体的重要原料,是各种物质的溶剂。水在体内直接参与物质代谢,输送氧气和各种物质,调节体温,滋润器官等重要作用。所以,水在我们的健康中很重要,如果水出现问题,那么,我们的身体也就状况百出了。

在中医里面,这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本来是正常的天气变化,但是,如果太严重,比如连天都是湿气,根本见不到太阳,都影响我们的身体了,那么它就变成邪气了。

湿气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自然界中的水湿,比如天上的云、地下的水、早晨的雾露、冬日的冰雪。

内湿:人体内的津液,也就是西医学上的体液。

正常的湿气没什么,但湿气太过,就叫做湿邪了。

正常情况下,我们起床后应该是神清气爽的,但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会感觉身体沉重、困乏、睡不醒。有的人还会关节僵硬,但是活动以后又恢复了,尤其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这种现象比较多,我们把这称为晨僵现象。还有一些人,早晨起床后眼睑水肿,也就是我们说的肿眼泡,这也跟湿邪有关系。

02

湿邪的危害: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很多病都和湿邪有

外界的湿气,很容易就会钻进人体,比如天气潮湿、淋雨。如果你还经常久坐不动、熬夜、猛吹空调、爱吃冷饮,就很容易让脾脏受伤。

有些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湿疹等,与我们中医上所说的湿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其他的一些疾病,虽然在命名中没有涉及湿,但在发病的过程中却与湿有很大关系,比如一部分的头痛、眩晕、失眠、高脂血症、冠心病、中暑、痛风、腹泻等,都与湿邪有关。

此外,湿邪还有这些危害——

如果侵入人体的胸膈部分,就会阻挡气机的升降,出现胸闷。

如果湿困脾胃,就会使脾胃功能减弱,出现吃饭不香,胃脘胀痛、便溏、小便短涩的情况。

还会带来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

风湿病、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也和湿邪脱不了干系!


03

如何判断有没湿气?伸舌便知

路老指出,判断自己体内湿气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的舌头。看舌头主要看两部分:一是看舌体,二是看舌苔。

1、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

水分越少,舌体越瘦;水分多了,舌体就会胀大起来。舌头胖了、大了,但是口腔还是原来的大小,舌头就会顶上牙齿,时间长了就留下齿痕。

2、舌苔厚、发黏

正常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清净的,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如果舌苔出现了腻苔,那可能就预示着身体出现了问题。腻苔就好像舌面上挂着一层刚喝完的牛奶一样,又白又厚。值得注意的是,吸烟对舌苔的影响较大,吸烟之人不适合这种辨别方法。

其它症状:

1、起床后身体疲劳,四肢沉重(湿性重浊)

2、便完不爽,大便冲不净,小便淋漓不尽(湿性黏滞)

3、下肢容易水肿(湿性趋下)

4、面色淡白,精力不济(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04

现代人的两大错误——喝水、吃饭


路老指出,很多现代人喝水、吃饭的方法都不对,主要表现在:

1、喝水:一天要喝够8杯水才能补充人体水分?要因人而异

很多人主张,一天要喝够8杯水才能补充人体水分。这样对吗?

路老解释说,其实,水喝多少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由于代谢能力的不同,对水的需求也有差异。这就好像同样是植物,绿萝可以养在水里,而芦荟稍多浇点水就会烂根。

一天之内,正常人补充1500~2500毫升的水即可,主要以自己不渴、口唇不干为好。喝的时候也不要狂喝,而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喝,否则就会损伤脾胃,导致水湿内停。

2、吃饭:要吃七八分饱,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前要喝点汤

我特别注意病人的脾胃功能,胃主纳,脾主化,不管你是吃饭还是吃药都要通过脾胃消化吸收。人到中年后,脾胃运化功能转弱,吃了东西不消化出现了“中年发福”,不过是身体代谢功能减退的体现。

调理脾胃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饮食入手,比如饭要吃七八分饱,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前要喝点汤,等等。每日饮食要保持搭配的平衡:寒热平衡、粗细适当、荤素搭配。常吃点山药、白扁豆之类的健脾食物。

收好这份史上最全的祛湿方法

1、泡脚

热天阳气最盛,用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胃经、膀胱经等足部的6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罗大伦给大家推荐了“三仁汤”泡脚:

杏仁6克(后下)

白蔻仁6克(后下)

薏苡仁30克

茯苓20

白术9克

猪苓9克

法半夏3克

甘草6克

注明“后下”的药,在关火前10分钟放入,其他的药正常煎。然后将药渣去掉,倒出药液兑水泡脚,每次20分钟,水淹过脚面就可以了。

2、排汗,是祛湿的重要手段

湿气重克增加运动量,多做一些挥汗如雨的运动,比如打球等,让汗出透,这样有利于气机的通畅。

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医科主任王睿林指出,我们人体排汗是一种很重要的调节内湿的功能,发汗可以通过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饮食比如麻辣味食品来实现,从养生防病的角度讲,更推荐加强运动锻炼,既可以直接排汗,又可以间接加强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来加速湿的运化代谢。

3、按摩穴位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委中穴

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所以平时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极泉穴

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

4、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


薏米,利肠胃,消水肿。红豆也有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且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将红豆50g,薏米100g,加水约1000ml熬成粥,充分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醋泡生姜

【材料】 鲜姜、山西(镇江)米醋、糖适量。

【做法】 鲜姜连皮切薄片后放入坛子或瓶子中,倒入米醋(米醋一定 要盖过姜片),放入糖,密封 3 天。

【用法】 每天早饭后吃 1~2 片。

【功效】 适合脾胃虚寒,吃完胃胀、打嗝,或有胆石症的人群。

???赤小豆鲤鱼汤

赤小豆和鲤鱼熬汤,具有健脾益肾,利尿消肿功用。对水湿凝聚引起的脸肌、腹肌、肢肌浮肿,经前水肿,孕妇水肿,甚至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肝硬化腹水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至于具体的做法,唐代的《外台秘要》这样记载:“以鲤鱼一头,极大者,去头尾及骨,唯取肉,以水二斗,赤小豆一升,和鱼肉煮,可取二升以上汁,生布绞去滓。顿服尽,如不能尽,分为二服。后服温令暖,服讫下利,利尽瘥”。

???冬瓜粥

冬瓜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涤秽,利水。可以煲汤,煲汤时冬瓜切记不要去皮,因为冬瓜皮的药用效果比冬瓜肉更好。除了煲汤之外,冬瓜还可炒食、生腌。

对于家中的老人或者肥胖者,将冬瓜皮晒干加荷叶一起泡茶喝, 可以起到降低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山药薏米芡实粥

用干怀山药500克,如果自己有鲜的怀山药,可以洗干净,不去皮,切片,然后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放到外面风干,这样再太阳晒也不会变黄了,太阳出来后拿出去晒的,会变黄,这是传统的方法。这种山药片最好自己做,因为现在的药材加工里面,用硫磺熏制是非常普遍的。我们自己按照传统工艺晒,每七公斤会晒成一公斤,而用硫磺熏,则产量会大很多,所以商家乐于硫磺熏。但是,硫磺熏过的山药,对身体不利,所以除非您能买到老字号可靠的干山药,否则我主张自己烘干。

然后放入芡实150克,芡实又叫鸡头米,有收敛、固肾的作用。再放750克薏苡仁。然后,把怀山药、薏苡仁、芡实打成粉末,现在很多超市都有给加工粮食的地方,您除了山药,剩下的食材可以在她们那里买,她们就会给您加工的。

做好以后,服用的方法是:每天一或者两调羹,放入小米,或者大米中,熬粥,每天喝一次,坚持一个月左右,体质会有一个明显的改善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