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误导了《道德经》的写作历程

 昵称39860810 2017-08-03

判断一个历史事件,不但要看文字记载,也要根据情理和逻辑来判断!

《道德经》写作的经历如何?真的象司马迁所说的那样,是仓促之间写出来的吗?

《史记·申韩列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司马迁距离老子时代约有四百多百年,司马迁写史记也是根据历史资料以及传说,估计也访问了某些口述历史的传媒人,司马迁所记载的估计就是当时人们所认可的故事。

司马迁的记载有两大漏洞,其一,老子“居周久之”都做了些什么?没有时间写书?其二,被尹喜强求,就很快“乃著书上下篇”,没有基础,没有积累,就能写出伟大的经典吗?

但历史文献的真实不代表历史的真实,一部经典的确立,一定有其内在的理由,有其生命的规律,经典的形成就是发现“道”和遵循“道”的过程。

1、《道德经》不是仓促写出的

《道德经》理论深奥、结构严谨、体系完整,不可能是仓促之间就能够写出来的。

这不是写小说,不是所谓的议论文,不会象尼采那样心血来潮凭幻觉就能写出一本什么精神错乱的东西来。

2、《道德经》不是语录体

《论语》是语录体著作的典范,主要是就事论事,微言大义,章节之间不必有连贯的体系。

而《道德经》以宇宙生成为主线,以天道运行为重点,以道德为精髓,以社会问题为针对目标,天地人一体,属于严谨的哲学体系。

比如第一章讲述了天道原则,第二章讲大地的自然原则,第三章讲人类社会的原则,前三章就是天地人的总纲,理论体系何其严密。其余章节都围绕这三章展开,天道理论包罗万象,“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3、《道德经》不是鸡汤

《道德经》中有大量的格言,从中也引申出了许多成语,但是《道德经》的精神绝不仅限于此。《道德经》教给人、要求人的是:(1)立身,需“治人事天”;(2)立命,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3)立道,乃“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老子在书中都提出了具体的步骤,具体的内容。

4、老子研究天道,写作《道德经》,不是凭空想象的结果,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子在《河图》《洛书》理论启发下,具备了“通神明之理”的能力,通过对宇宙、天地、自然、万物生命的研究,认识到了其中的奥秘和规律,运用象物精信的思维方法,进行了观察认识和总结,进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出了这样伟大的著作。

这是一项艰苦繁重的研究工作,反复增删修改的创作过程,智慧与灵性的发挥的体现,绝不会那么轻松的“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参见《老子天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