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 10】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dreameyes 2017-08-0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汕头模拟)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


1930年

1940年

拖拉机

92万台

156.67万台

谷物联合收割机

6.1万台

19万台

玉米摘收机

5万台

11万台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B[根据表中内容可以看出,1930—1940年机器的数量发生了急剧增加,与财政金融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用国家干预的方法对产业规模、产业数量、产品价格等进行了规划,根据表中内容可知,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均属于此类,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政策方面实行减耕减产、政府补贴的方法,与表中内容数量的增加不符,故C项错误;“以工代赈”即通过兴办大量的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岗位,与表中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武汉调研)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经济的发展导致司法解释的变化

B.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

C.罗斯福新政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联邦行政权力扩张影响司法公正判决

A[最高法院对联邦政府通过的法律先否定后肯定,反映出随着罗斯福新政的不断深入,美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故A项正确;1935年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分权制衡机制削弱了新政的实际效果,但这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无法解释1937年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缓和,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判决不公,故D项错误。]

4.(2017·蚌埠质检)下面是一部专著的部分章节标题。

第四章 价格垄断损害了美国的商业

第五章 阻碍农业发展

第六章 失业者并未真正受益

第七章 更多失败的公共计划

第八章 干预金融

第九章 以保护工人的名义损害劳工利益

第十章 奇高的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

A.垄断组织产生不利于经济发展

B.胡佛的经济政策加剧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

D.福利国家制度带来了负面影响

C[材料中的公共计划、干预金融等信息与垄断组织的产生无关,故A项错误;胡佛总统坚持的是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不可能出现干预金融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关键词“损害”“阻碍”“失败”等表明作者认为罗斯福新政并未挽救美国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未体现福利制度的影响,故D项错误。]

5.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都主张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都注重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

C.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D[罗斯福新政主张维持资本主义私有制,故A项错误;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不是根本相同点,故B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地变革生产关系,故D项正确。]

6.(2017·邯郸模拟)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出现了村苏维埃、图书阅览室、俱乐部、合作社等一批新型政治、经济、文化机构。该现象出现在()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D.赫鲁晓夫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市场规律,取消自由贸易,与材料中有市场、各种副业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市场、集市、店铺、磨坊、各种副业等保障农户日常生活需求的体系相当完备”可得知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故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在斯大林时期,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规律,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领域,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1931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 800人。20世纪30年代,苏联三大钢铁基地之一的马格尼托格尔斯克,是由450名美国工程师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美国格里钢铁厂为蓝本设计的,电力系统由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和装备。由此可见()

A.苏联在工业化初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苏联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大大提升

C.社会主义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融洽

D.美国为转嫁危机向苏联进行资本输出

A[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时期有大量外国专家参与,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苏联的外交活动,不能体现苏联国际地位提升,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西方专家在苏联工作,不能表明苏联与西方国家关系融洽,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是指对外投资设厂,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在苏联建立工厂,故D项错误。]

8.(2017·唐山模拟)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知识界掀起一股苏联热,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甚至有人要求“向俄国人学习”。这反映了()

A.苏联计划经济成效显著影响巨大

B.西方急需苏联援助摆脱经济危机

C.西方主张学习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D.苏联打败德国影响美苏外交关系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而苏联实行计划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此美国提出“向俄国人学习”指的是学习苏联制定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措施,故A项正确;当时西方与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对立,要求援助说法明显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学习的是苏联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模式,不是发展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前的史实,故D项错误。]

9.(2017·莆田质检)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两者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A[图一反映的是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图二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反映的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正确。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苏联没有建立起工业化,而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前已经完成工业化,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苏联当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故C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

10.(2017·德州模拟)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

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B[材料中的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小修小补,与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农产品采购,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有利于调动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改革是在农业集体化出现严重弊端的情况下进行的,符合苏联社会现实,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故D项错误。]

11.(2017·肇庆质检)下面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的原因

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B[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工业产值增长总的趋势不断下降,1975—1980年增速较慢,美国工业产值增长有一定的起伏,从图中得不出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故A项错误;虽然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经济增长趋于停滞,故B项正确;美苏经济此长彼消主要是双方经济政策导致的,故C项错误;美国走出“滞胀”是由于减少干预,故D项错误。]

12.1981年,里根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撒切尔夫人则主张,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据此可知,两人都强调()

A.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转型

B.扩大政府开支,增加货币发行

C.恢复自由放任,激发市场活力   

D.限制政府权力,发挥市场作用

D[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故A项错误;同理,且材料中未提及财政、货币调节经济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减少政府干预,而非不干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不能解决问题,它本身就是问题”“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并让市场在更大的领域与程度上主导英国经济转型”强调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汉中质检)社会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形成了自然经济瓦解、原始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的历史巨变,重商主义走向全盛。1759年,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看不见的手”。1776年,他的《国富论》的出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理论高峰。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于20世纪初期形成重重危机。20世纪前期,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史上最严重危机的时代,英国经济政策“重返”国家干预,形成第二次大变革。20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

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英国四次经济政策变革的主要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影响。(12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根据材料一中“国内出现了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英国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方经济大危机”得出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自由主义的弊端暴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根据材料一中“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得出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等。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得出在政治上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根据“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得出经济上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确立和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答案](1)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的原因是英国首先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急需倾销工业品,其产品具有竞争优势;20世纪前期,英国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1979年起,英国“重返”自由经济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经济发展出现“滞胀”,大规模福利政策导致财政困难;1997年,工党提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的原因是自由主义对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其他政党开始上台执政并提出新的政策。

(2)表现:政治制度创新: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民主共和制)。

经济体制创新: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影响:确立和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4.苏联的五年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进行经济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如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却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社会主义乐园。

不发达世界中前殖民地各民族的反应则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远没有获得经济独立。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说:“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有些国家甚至开始了自己的持续时间不一的计划,希望来减轻本国的经济困难。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五年计划的观点。(12分)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有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明确观点,没有观点不得分,在选取观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寻找便于论证的角度;第二,论据必须充分,且与观点保持统一,能够充分说明观点的正确性,所列举的论据层次和逻辑要清晰。

[答案] 

观点(2分)

论证(10分)

五年计划导致苏联物质生活贫困,束缚人的发展和解放

苏联公民受到严重的剥削,生活水平低下;苏联公民缺乏个人自由、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所有交流媒介受到严格的控制

五年计划促进了苏联的强大,同时它的巨大成就使其成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的对象

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影响中国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

五年计划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

面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借鉴了苏联的做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