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便异常

 恬淡虚无212 2017-08-03

我们现在治疗大便异常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辩证其病机属于脾胃虚寒、湿邪困脾、中气不足、推动无力、大肠气滞,选择温补脾胃、健脾化湿、补中益气、行气导滞的治法,以温里药、补气健脾药和行气药组成的方剂,绝对不用过去选用泻下、泻火通便药,因为苦寒的泻火药服后会麻痹患者结肠的压力感受神经末梢,使其对粪便到来的刺激不产生排便的冲动即便意。治疗时考虑到每个患者对药物作用敏感性有差异,所以先给予基本方剂。这个处方可能对患者不一定是最恰当的,它带有医生的主观性和经验,患者服药后复诊,医生可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变化再做适度的调整,增减药味或各个药物的剂量,这时的处方应该是符合患者的病情变化。这个过程一般是经过3-5次复诊可以达到患者大便每天1次、粪便松软、排便前后无不适感的地步,有时则需要经过多次复诊才能达到。在复诊中医生根据患者粪便的软硬程度增减鹿角霜的剂量,每次增减剂量为3-5克,偏软者增加、偏硬者减少;根据大便时困难的程度增减黄芪和枳实的剂量,大便非常困难、总觉得无力排出大便,或排解大便后特别疲乏无力者增加黄芪的剂量,适当增加枳实的剂量,黄芪的最大剂为90克;根据患者每次大便相隔的天数增加枳实的剂量,一般来说患者2天大便1次者18克就够了,3天大便1次要用24-30克,4-67天大便1次或者更长时间者,则需要用到35-60克。

典型病例:

1:黄海臣  77 住院号:002614022014714日就诊。便溏,大便3-4天1次,排解艰难,便后仍有不净感。伴畏寒肢冷,脘腹冰凉,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口干涩多饮水不能改善,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弦滑。辩证属于心脾虚寒,湿困气滞,心神失养,气不化津。治法:温补心脾,健脾化湿,行气导滞,养心安神,化气生津。处方:附片15克、鹿角霜30克、黄芪60克、人参15克、白术10克、薏仁30克、枳实24克、玉片15克、厚朴15克、木香10克、煅牡蛎30克、煅龙骨30克、合欢皮18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炙甘草10克。

   2:患者晁玉芳,女性,73岁,住肛肠科,住院号:00242042,诊断:粪石性肠梗阻,就诊于2014320。患者诉大便5-61次,粪质溏稀,排解十分困难,感觉无力排解大便,便后疲乏无力明显、仍有大便不净感。伴畏寒肢冷,脘腹冰凉,厌食生冷。疲乏无力,口干涩多饮不能改善,失眠多梦、早醒,舌质淡白、胖大,苔白腻,脉沉无力。辩证属于心脾虚寒、湿困气滞、心神失养、气不化津。治法:温补心脾、健脾化湿、行气导滞、养心安神、化气生津。处方:附片15克、草寇12克、鹿角霜10克、黄芪90克、人参15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枳实24克、玉片15克、煅龙牡各30克、琥珀6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木香10克、炙甘草10克、开水煎服,每天1付,根据病情变化3-4天调处方次。经过6次调方,425复诊,患者大便21次,粪便不成型,排便稍困难,便后仍有轻微的不净感。口干涩、睡眠、畏寒肢冷均改善,脉舌象同前,辩证、治法不变,处方:附片15克、草寇12克、鹿角霜25克、黄芪90克、人参15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枳实45克、玉片15克、煅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琥珀6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炙甘草10克,每天1付,开水煎服。57复诊,大便每天1次,粪质松软,无大便前后不适感,畏寒肢冷、脘腹冰凉、睡眠状态改善,口干涩缓解。嘱患者以上方为水丸,每次3-6克,每天2-3次,口服3月以上善后巩固治疗。

3:患者李宗平,男性,47岁,住肿瘤外科,住院号:00278298,身份证号61032219661129071x20141031就诊诉:结肠癌(925号手术)术后后化疗后纳差、腹胀、恶心,呕吐,伴畏寒肢冷,脘腹冰凉,失眠多梦、早醒,口干涩多饮不能改善,大便艰难,粪质松软,每天1 ,便后仍有不净感,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辩证属于心脾虚寒 湿困气滞 心神失养 气不化津。治法:温补心脾 健脾化湿 行气导滞 养心安神化气生津。处方:附片15克、草寇12克、砂仁12克、鹿角霜12克、黄芪60克、人参15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枳实24克、玉片15克、厚朴12克、煅龙牡各30克、琥珀6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炙甘草10克。四付开水煎服,每天1付。117日复诊:恶心、呕吐、口干涩缓解,纳差、腹胀、睡眠状态改善,大便前后不适感消失,仍时不时打嗝,要求巩固治疗。根据病情改善的变化,处原方厚朴量加之18克、加丁香12克按原服法口服,10付后除仍畏寒肢冷,脘腹冰凉外,其他症状全部消失。

    4:患者张周岐,男性,67岁,住肛肠科,住院号:00250291,诊断:结肠炎,就诊于2014514。患者诉纳差、腹胀、潮热自汗,大便3-41次,粪质干燥,排解十分艰难,便后疲乏无力更加明显。伴畏寒肢冷,脘腹冰凉,反复感冒或感冒后难以康复,口干涩多饮不能改善,舌质淡白、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弦无力。辩证属脾胃虚寒格阳、湿困气滞、气不化津、表虚不固。治法:温补脾肺、健脾化湿、行气导滞、化气生津、益气固表。处方:附片15克、草寇12克、黄芪45克、人参15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枳实24克、玉片15克、紫草30克、麻黄3克、琥珀6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肉桂3克、炙甘草10克,3付开水煎服,每天1付。517复诊:患者纳差、口干涩、潮热改善,腹胀减轻,大便31次,粪质松软,排解稍艰难,排便无力和便后疲乏无力改善,便后仍有不净感,舌质淡白、胖大,舌苔白腻,脉沉无力。前治疗有效,调整前方相关剂量继续治疗。处方:附片15克、草寇12克、黄芪60克、人参15克、薏米30克、白术10克、枳实35克、玉片15克、紫草30克、麻黄3克、琥珀6克、桂枝10克、乌梅30克、肉桂3克、炙甘草10克,4付开水煎服,每天1付。522复诊:汗出减少,潮热、腹胀、口干涩缓解,大便1-21次,排解顺畅,便后无不净感。嘱患者以前方制水丸口服3个月以善其后,口服剂量:每次3-克,每天3次。916复诊:纳差、口干涩、腹胀改善,潮热自汗消失,大便11次,粪质松软,排解前后无不适感。仍伴有轻度畏寒肢冷,脘腹冰凉,反复感冒或感冒后难以康复得到改善,舌质淡白、胖大,舌苔白腻,脉沉无力。

   结束语:目前这个治疗方法非常有意思,治疗便秘和治疗便溏、腹泻所用的处方只差一味药,从理论层面上无论传统中医和西医都是说不通。你分析治疗便秘的处方时,好像它是一个治疗便溏、腹泻的处方,用了那么多健脾、利湿实大便的药物,很难理解它有通便的效应,甚至会说有点荒诞。我声明这个治疗方法是我在临床上得到的,后来我想了想它的道理,因为尚无理论可依据,这一想就想了20多年,现在想明白了是中医学的脾胃虚寒、湿邪困脾、中气不足、推动无力、大肠气滞。我们观察便秘和便溏、腹泻病人的症候会发现它们都有脾胃虚寒的症状,都有脾胃虚寒、湿邪困脾、中气不足的病机,所以在治法上都应该有温补脾胃、健脾化湿、补中益气的部分存在,至于便秘是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大肠气滞,治疗时在温补脾胃、健脾化湿、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再加用行气导滞的治法;而便溏、腹泻的病人与便秘的病人除有脾胃虚寒、湿邪困脾、中气不足的病机外,其湿邪困脾的病机较为突出,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大祛湿健脾药物的剂量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