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少陵古诗众家集评『3』

 雨雪霏霏vwngx3 2017-08-03




哀王孫

題注:《舊書》:“天寶十五載六月九日,潼關不守。十二日,明皇自延秋出幸蜀,親王妃主俱不及從。”

引用典故:佳氣隆準

長安城頭頭①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又向(一作來)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一作得)同馳驅。腰下實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爲奴。已經百日竄荆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高帝子孫盡隆(一作高)準(音拙),龍種自與常人殊。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不敢長語交衢,且爲王孫斯須。昨夜東(一作春)風吹血腥,東來橐(一作駱)駝滿舊都。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竊聞天(一作太)子已傳位,賢德北服南單于。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哀哉王孫慎勿疎,五陵佳氣無時無。

按:① 一作多,一作頸

集评:

《岁寒堂诗话》:

观子美此诗,可谓心存社稷矣。

《后村诗话》:

乱世惟富贵尤难全。

《唐诗品汇》:

刘云:起以童谣,省叙事处(“长安城头”四句下)。刘云:忠臣之尽心,仓卒之隐语,备尽情态(“哀哉王孙”二句下)。

《诗源辨体》:

子美七言歌行……如《哀王孙》,《哀江头》等,虽稍入叙事,而气象浑涵,更无有相类者。

《唐风定》:

《兵车》、《王孙》二起语,至高至古,不摹古而自合,盖《风》《骚》之遗意也。

《唐诗归》:

谭云:邂逅王孙,惓惓有情,写得可歌可泣。钟云:看他仓卒,叙致有节奏。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蒋一梅曰:首句,头下另安一头,奇。吴山民曰:“身上无有完肌肤”以上,发自忠悃,故叙得痛切。“豺狼在邑”二句,语健而古。周启琦曰:两“慎勿”,殷勤厚语。陆时雍曰:深情苦语。又曰:《哀王孙》、《哀江头》去繁就简,语归至要。观其分布起伏,有断崖千里之势。

《唐诗评选》:

世之写情事语者,苦于不肖,唯杜苦于逼肖。画家有工笔、士气之别,肖处大损士气。此作亦肖甚,而士气未损,较“血污游魂归不得”一派自高一格。

《唐诗快》:

古致错落,硱硱粼粼。屡唤王孙,一唤一哀,几于泣涕如雨矣。

《原诗》:

至如杜之《哀王孙》,终篇一韵,变化波澜,层层掉换,竟似逐段转韵者。七古能事,至斯已极,非学者所易步趋耳。

《抱真堂诗话》:

工部之《哀王孙》、《哀江头》,其工部之《风》乎!

《读杜心解》:

末一段,化用咏叹法,笔笔开摆。先着“不敢”二句,有添毫之妙。“东风”、“橐驼”,惕以贼形也。“健儿”“何愚”,追慨失守也。“窃闻”四句,寄与不久反正消息而戒其勿泄,慰之也。“慎勿疏”,申戒之;“无时无”,申慰之也。丁宁恻怛,如闻其声。

《杜诗镜铨》:

蒋云:见其宝玦尚存,故疑为王孙;问其姓名不得,又因见“龙准”而断为高帝之子。叙次语意曲折。张云:数语形容奔驰困辱之状殆尽(“已经百过”二句下)。险极恨处,写二句(“朔方健儿”二句下)。

《一瓢诗话》:

提得笔起,放得笔倒,才是书家;撇得出去。拗得入来,方为作者。王右军字字变换,提得起,放得倒也;杜丄部篇篇老成,撇得出,拗得入也。显而易见者、右军《兰亭序》、工部《哀王孙》。世人习于闻见,不肯细心体认耳。

《老生常谈》:

工部七古,选本颇尽其精华,馀则启韩、欧一派,可以缓读。前人学前人,亦只能得其中等之作,再加以自家心胸学问以变化之。如《哀王孙》等作,虽韩亦不能得其妙,所谓各人有各人独至处。

《岘傭说诗》:

是乐府体,故起用比兴。“高帝子孙”六句,笔头提得起,尤佳在一句一转,曲尽贼中相逢心胆俱怯光景。结处勉励得体。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引用典故:何劉沈謝鮑昭

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復得之名譽早。愛客滿堂盡豪翰(一作傑),開筵上日(一作月)思芳草。安得健步移遠梅,亂插繁花向晴昊。千里猶殘舊冰雪,百壺且試開懷抱。垂老惡聞戰鼓悲,急(一作羽)觴爲緩憂心擣。少年努力縱談笑,看我形容已枯槁。坐中薛華善(一作能)醉歌,歌辭自作風格老。近來海內爲(一作無)長句,汝與山東李白好。何(遜)劉(孝綽)沈(約)謝力未工,才兼鮑昭愁絕倒。諸生頗盡新知樂,萬事終傷不自保。氣酣日落西風來,願吹野水添(一作注)金杯。如澠之酒常快意,亦知窮愁安在哉。忽憶雨時秋井塌,古人白骨生青苔,如何不飲令心哀。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第能此起,不患辞穷(首二句下)。刘云:此老歌行之妙,有不自知其所至者(“近来海内”二句下)。

《杜臆》:

诗须出自性情。今佳辰胜友,会集一堂,岂非快事?而“开怀抱”即接以“战鼓悲”,“乐新知”即接以“不自保”,才是自家做诗。

《唐诗快》:

可谓老气横九州。冲门而出,遂成名句(首句下)。健甚(“近来海内”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梅鼎祚曰:悲壮可喜。周珽曰:成局在手,穿插顿挫,色色匠心。其点睛处,尤有鳞甲飞动之势。唐陈彝曰:“急觞为缓忧心捣”七字练前语,极散缓矣;至“气酣日落”数句,才振作。唐孟庄曰:杜不虚赞,恨薛华歌不传。尾七字,振起一篇。

《诗辩坻》:

子美“文章有神交有道”,虽曰深老,且起有势,却是露句;宋人宗此等失足耳。滔滔一韵,未见精工。至“气酣日落”以后,浮气乃尽,真力始见耳。

《义门读书记》:

唐初七言歌行,多用齐梁旧体,至公等乃专法鲍明远《行路难》,极于遒壮,故诗中专以“长句”为言也(“近来海内”句下)。

《杜诗详注》:

杜诗格局整严,脉络流贯,不特律体为然,即歌行布置,各有条理,如此篇首提端、复,是主;再提薛华,是宾;又拈少年诸生,则兼及一时座客;其云悲笑忧乐,腰尾又互相照应。熟此可悟作法矣。

《围炉诗话》:

子美如《苏端薛复篇》言饮酒者不多,而“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宛似太白语。

《唐宋诗醇》:

词气朴老,脉络井然,末幅纵笔排宕,单句径注,亦别有神味。

《岘傭说诗》:

“文章有神交有道”七字,总提有力,以下便挥洒日如;“气酣日落”一段与赠郑虔“春夜沈沈”后半同一笔墨,所谓气足神王处也。

《读杜心解》:

“坐中”以下,另表“薛华”,次座客也。而“诸生”句随手总束端、复,“万事”句随手蹴起醉怀,使笔正似梨花枪矣。看他将三人分作两处,日身夹入中间,而末段之醉怀,正伏根于夹入一段内,既变化,复细密。

《昭昧詹言》:

起叙端、复开筵,是点题。起句妙,先起棱。“安得”三句插入。“百壶”以下叙饮,入薛华,亦是点题。“气酣”以下,总收起棱,神气俱变。

 

雨過蘇端
題注:端置酒。

引用典故:雞鳴

雞鳴風雨(一作雲)交,久旱雲(一作雨)亦好。杖藜入春泥,無食起我早。諸家憶所歷,一飯(一作飽)跡便(一作更)埽。蘇侯得數過,歡喜每傾倒。也復(一作復也)可憐人,呼兒具梨棗。濁醪必在眼,盡醉攄懷抱。紅稠屋角花,碧委(一作秀)牆隅草。親賓縱(一作絕)談謔,喧鬧畏(一作慰)衰老。況蒙霈澤垂,糧粒或自保。妻孥隔軍壘撥棄不擬道。

集评:

《唐诗归》:

钟云:老杜每受人一酒一肉,不胜感恩。不胜得意,盖有一肚愤谑,即太白所谓“今日醉饱,乐过千春”也。钟云:“入”字有景(“杖藜”句下)。谭云:偏要写出,供千古人笑端,非惟朴直,亦见游戏(“无食”句下)。钟云:“一饭迹便扫”五字有分晓,有斟酌,许多嗟来呼蹴之感俱在其中(“一饭”句下)。钟云:“得”字可怜(“苏侯”句下)。钟云:“必在眼”三字,馋语好笑(“浊醪”句下)。钟云:饥困中尚自点景(“红稠”二句下)。

《杜臆》:

访人须晴,故久旱之雨本好,而着一“亦”字,非本愿也。“杖藜入春泥”,行极不便,而以无食起早,则泥淖不暇顾矣。叙致委宛,而实与陶之《乞食》同。可怜可怜!高人偏不以为讳,此玩世之意,亦因以见苏之德也。“一饭迹便扫”,固是世情,而诸家遍历,明是乞人行径。……屋花、墙草,有何奇胜?虽在饥困,心目及之,想见此公胸次,所以千般艰苦,磨难不倒,声戛金石,日月不刊,岂偶然哉!末云拨弃妻孥,无可奈何,语似宽,心愈苦矣。

《杜诗详注》:

末述雨后遣怀之意。花草增妍,粮粒有望。流离穷困中,作对景舒愁语,亦无可如何而安之耳(“红稠”八句下)。

《读杜心解》:

乞食诗也。雨只起讫一带,中间详写贫穷乞食,开怀无愧,益见此老胸襟。只“也复”句似嫩。“红稠”、“碧透”,亦为雨色点染。

《杜诗镜铨》:

李云:真率有味。此及下首(按指《喜晴》)皆陶句。张云:无食起争,写穷忙可笑(“杖藜”二句下)。贫家春景宛然(“红稠”二句下)。杜诗只字片句,后人多据为故实。……不如放翁诗“无复短衣随李广,但思微雨过苏端”,为新而工也。

 

述懷一首

題注:此已下自賊中竄歸鳳翔作

去年潼關破,妻子隔絕久。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朝廷慜生還,親故傷老醜。涕淚授拾遺,流離主恩厚。柴門雖得去,未忍即開口。寄書問三川,不知家在否。比聞同罹禍,殺戮到雞狗。山中漏茅屋,誰復依戶牖。摧頹蒼松根,地冷骨未朽。

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嶔岑(一作崟)猛虎場,鬱結回我首。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後。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漢運初中興,生平老耽酒。沈思歡會處,恐作窮獨(一作途)叟。

集评:

《苕溪渔隐丛话》:

王君玉云:子美之诗,词有近质者,如“麻鞋见天子”、“垢腻脚不袜”之句,所谓转石于千仞之山,势也。

《唐诗品汇》:

陈后山云:不敢问何如?刘云:极一时忧伤之怀,赖自能赋,而毫发不失(“自寄”四句下)。

《唐诗归》:

谭云:好笑(“麻鞋”句下)。谭云:“涕泪”受官,比慕爵者何如?钟云:草草中写出忠孝(“涕泪”句下)。钟云:又深一层,非客久不信(“反畏”句下)。

《杜臆》:

他人写苦情,一言两言便了,此老自“寄书问三川”至末,宛转发挥,蝉联不断,字字俱堪墮泪。

《唐诗快》:

至性语令人堕泪(“流离”句下)。宋延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十字妙矣,此以五字括之(“反畏”句下)。

《杜诗详注》:

申涵光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一时君臣草草,狼藉在目。“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非身经丧乱,不知此语之真。此等诗,无一语空闲,只平平说去,有声有泪,真《三百篇》嫡派。人疑杜古铺叙太实,不知其淋漓慷慨耳。

《初白庵诗评》:

真情苦语,道得出。

《唐宋诗醇》:

申涵光曰:无一语空闲。只平平说去,有声有泪,真《三百篇》嫡脉。李因笃曰:《北征》如万山之松,中蔚烟霞;此诗如数尺之竹,势参罗汉。

《唐诗别裁》:

妙在反接。若云“不见消息来”,意浅薄矣(“反畏”句下)。

《说诗晬语》:

(杜诗)又有反接法,《述怀》篇云:“自寄一封节,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平平语耳。今云:“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斗觉惊心动魄矣。

《读杜心解》:

诗从一片至情流出。自脱贼拜官后,神魂稍定,因思及室家安否也。……后八句,四应中段,四应首段,而“穷独叟”乃绾定妻子,收束完密。

《杜诗镜铨》:

李云:其妙处有一唱三叹、朱弦疏越之妙。李云:如子长叙事,遇难转佳,无微不透,而忠厚之意,缠绵笔端;公至性过人,不易企如此。张云:写出微服琐尾景况(“麻鞋”六句下)。亦以朴胜,词旨深厚,却非元白率意可比。公诗只是一味真。

《岘傭说诗》:

“自寄一封书……寸心亦何有?”乱离光景如绘,真至极矣,沉痛极矣。

《唐宋诗举要》:

张廉卿曰:真朴之中,弥复湛至(“流离”句下)。吴云:收极凝重,所谓“盛得水住”者。吴曰:此等皆血性文字,至情至性郁结而成,生气淋漓,千载犹烈。其顿挫层折行气之处,与《史记》、韩文如出一手,此外不可复得矣。

 

塞蘆子

題注:蘆子關,屬夏州,北去塞門鎮一十八里。

五城①何迢迢,迢迢隔河水。邊兵盡東征,城內空荆杞。思明割懷衛,秀巖西未已。迴(一作迴)略大荒來(一作東),崤函蓋虛爾。延州②秦北戶,關防猶可倚。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岐(一作頃)有薛大夫③,旁制山賊起。近聞昆戎徒,爲退三百里。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誰能(一作敢)叫帝閽(一作門),胡行速如鬼。

按:① 方鎮表,朔方節度領定遠、安豐二軍及三受降城,爲五城
② 塞門鎮本屬延州,開元二年,移就蘆子關
③ 薛景仙爲扶風太守,賊寇至,擊却之

集评:

《杜臆》:

明是条陈边事,岂可以诗论!

《杜诗详注》:

朱又曰:此诗首以“五城”为言,盖忧朔方之无备也。……“谁能叫帝阍”,即《悲青坂》所云“焉得附书与我军”也。

《读杜心解》:

此杜氏筹边策也。灼形势,切事情,以韵语为奏议,成一家之言矣。起四句,从帝所在说起,谓朔方悬远而空虚也……“延州”四语,乃是扼要本旨。曰“秦北户”者,自灵武来由此入,南达长安由此过。而河东之贼,来截两头,亦由此进。以我塞之,则我可通而彼可扼也。“岐有”四句,插入绝奇。……末四语表明本意,复为危同以惕之。“速如鬼”者,稍迟则彼乘之矣。幸而当日太原不破,贼不得西耳。不然亦危矣哉!

《杜诗镜铨》:

以韵语代奏议,洞悉时势,见此老硕画苦心。学者熟读此等诗,那得以诗为无用,作诗为闲事?

 

彭衙行

題注: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一作門),月照白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一作鳴),不見遊子還。癡女飢齩我,啼畏虎狼(一作猛虎)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既無禦雨(一作濕)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一作最)契闊,竟日數里間。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少留周①家窪,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高義薄曾雲。延客已曛黑,張燈啓重門。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從此出妻孥,相視涕闌干。衆雛爛熳睡,喚起霑盤餐。誓將與夫子,永結爲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歡。誰肯艱難際,豁達露心肝。別來歲月周,胡羯仍搆患。何當有翅翎,飛去墮爾前。

按:① 一作固,一作同

集评:

《苕溪渔隐丛话》:

《学林新编》云:《冷斋夜话》曰:“杜子美《彭衙行》押二‘餐’字。”某按:《彭衙行》曰:“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又曰:“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二字者,义不同。……按《广韵》上平声二十二“魂”字韵中有“飧”字;二十五“寒”字韵中有“餐”字。子美《彭衙行》于两韵中通押,盖唐人诗文用韵如此。

《唐诗归》:

谭云:小儿不解事性情,此老专要描写(“痴女”四句下)。钟云:自家奔走穷困之状,往往从儿女、妻孥情事写出,便不必说向自家身上矣(“小儿”二句下)。钟云:以下描写卒客卒主草率亲昵,情事如见(“延客”二句下)。钟云:要哭(“剪纸”句下)。钟云:“沾”字可怜(“唤起”句下)!钟云:小心厚道,一味感恩,忘却自家身分。乃知自处高人才士,见人爱敬,以为当然而直受者,妄浅人也。

《杜臆》:

感孙宰之高谊,故隔年赋诗。感之极,时往来于心,故写逃难之苦极真。追思其苦,故愈追思其恩。……“暮宿天边烟”,逃难之人。望烟而宿,莫定其处,虽在天边,不敢辞远,非实历不能道。

《唐诗快》:

可伤(“尽室”二句下)。未死何云招魂,此一语真可泣鬼(“剪纸”句下)。

《义门读书记》:

名句。望见白水,以为晓光,几堕深渊;遥指晚烟,以为村落,仅宿空林。深山间道,奔窜之苦,尽此十字矣(“早行”二句下)。

《絸斋诗谈》:

写避难时光景真,落到感激孙公处,不烦言而意透,此争上截法,不知者只谓是叙事。

《剑溪说诗》:

世人但目皮色苍厚、格度端凝为杜体,不知此老学博思深,笔力矫变,于沉郁顿挫之极,更见微婉。试举五古,自前后《出塞》、《三吏》、《三別》、《彭衙行》外,如《玉华宫》……等篇,学杜者视此种曾百得一二与?

《唐宋诗醇》:

通篇追叙,琐屑尽致,神似汉魏。

《读杜心解》:

起四,即点“彭衙”,是先出题法。“尽室”以下,乃追叙初起身至“彭衙'一旬以内所历之苦,正以反蹴下文“延客”“奉欢”一段深情也。看其写小儿女态,画不能到。由奉先至白水,本无一旬之行程,不应迟迟若此,故前后用“尽室徒步”、“竟日数里”点破之。

《杜诗镜铨》:

张云:写人所不能写处,真极朴极,亦趣极,惟杜公善用此法。先极写道路颠连,愈见孙宰情谊之厚。曲尽逃乱之态(“痴女”六句下)。申云:“烂熳”二字,写稚子睡态入神。邵子湘云:《彭衙》、《羌村》是真汉魏古诗,但不袭其面目耳,解人得之。

 

北征

題注:歸至鳳翔,墨制放往鄜州作。按鄜在鳳翔東北,故曰北征。

引用典故:桃源翠華佳氣微爾

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維時遭艱虞(一作危),朝野少暇日顧慙恩私被,詔許歸蓬蓽。拜(一作奉)辭詣闕下(一作閣門),怵惕久未出。雖乏諫諍姿,恐君有遺失。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東胡反未已,臣甫憤所切。揮涕戀行在,道途(一作路)猶恍惚。乾坤含(一作合)瘡痍,憂虞何時畢。靡靡踰阡陌,人煙眇蕭瑟(一作索)。所遇多被傷,呻吟更流血。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前登寒山重,屢得飲馬窟。邠郊入地底涇水中蕩潏。猛虎立我前,蒼崖吼時裂。菊垂今秋花,石戴①古車轍。青雲動高興,幽事亦可悅。山果瑣細,羅生雜橡栗。或紅如丹砂,或黑如點漆。雨露之所濡,甘苦(一作酸)齊結實。緬(一作縹)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巖谷(一作谷巖)互出沒。我行已水濱,我僕猶木末。鴟鳥(一作梟)鳴黃桑,野鼠拱亂穴。夜深(一作中)經戰場,寒月照白骨。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一作敗)何卒。遂令半秦民,殘害爲異物。況我墮(一作隨)胡塵,及歸盡華髮。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慟哭松聲回(一作迥),悲泉共幽(一作鳴)咽。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脚不韤。牀前兩小女補綻才(一作纔)過膝。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一作短)褐。老夫情懷惡,嘔泄(一作咽)臥數日②。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慄。粉黛亦解苞(一作包),衾裯稍羅列。瘦妻面復光,癡女頭自櫛。學母無不爲,曉妝隨手抹。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生還對童穉,似欲忘飢渴。問事競挽鬚,誰能即嗔喝飜思在賊愁,甘受雜亂聒。新歸且慰意,生理焉能說(一作脫)。至尊尚蒙塵,幾日休練卒。仰觀(一作看)天色改,坐(一作旁)覺祅氣(一作氛)豁。陰風西北來,慘澹隨回鶻(一作紇)。其王願助順,其俗善(一作喜)馳突。送兵五千人,驅馬一萬匹。此輩少爲貴,四方服勇決。所用皆鷹騰,破敵過(一作如)箭疾。聖心虛佇,時議氣欲奪。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軍請深入,蓄銳③俱發。此舉開青徐,旋瞻略恆碣。昊天積霜露,正氣有肅殺。禍轉亡胡歲,勢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綱未宜絕。憶昨(一作昔)狼狽初,事與古先別。姦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不聞夏殷(當作殷周)衰,中自誅褒妲。周漢獲再興宣光明哲桓桓陳將軍,仗鉞忠烈微爾人盡非,于今國猶活。淒涼大同殿,寂寞白獸闥。都人望翠華佳氣向金闕。園陵固有神,埽灑數不缺。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按:① 一作帶,一作載 ② 一作數日臥嘔泄 ③ 一作可,一作伺

集评:

《竹坡诗话》:

韩退之《城南联句》云:“红皱晒檐瓦,黄闲系门衡”……状二物而不名,使人暝目思之,如秋晚经行,身在村落间。朴少陵《北征》诗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此亦是说秋冬间篱落所见,然比退之,颇是省力。

《石林诗话》:

长篇最难。晋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逆志,初不以叙事倾尽为工。至老杜《述怀》、《北征》诸篇,穷极笔力,如太史公纪传,此固古今绝唱也。

《唐子西文录》: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如杜子美《北征》一篇,直纪行役尔,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此类是也。文章只如人作家书乃是。

《艇斋诗话》:

韩退之《南山》诗,用杜诗《北征》诗体作。

《䂬溪诗话》:

子美世号“诗史”,观《北征》诗云:“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史笔森严,未易及也。

《冷斋夜话》:

《北怔》诗,识君臣大体。忠义之气,与秋色争高,可贵也。

《潜溪诗眼》:

孙莘老尝谓:老杜《北征》诗胜退之《南山》诗。王平甫以谓《南山》诗胜《北征》,终不能相服。时山谷尚少,乃曰:“若论工巧,则《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二公之论遂定。

《韵语阳秋》:

……杜甫:“天吴与紫凤,颠倒在梪褐”,皆巧于说贫者也。

《唐诗品汇》:

刘云:长篇自然不可无此。又云:愁结中,得从容风刺,如此语乃大篇兴致(“青云动高兴”八句下)。刘云:《北征》精神,全得一段尽意,他人窘态有甚不能自言,又羞置勿道(“经年至茅屋……生理焉得说?”一段下。

《诗薮》:

杜之《北征》、《述怀》,皆长篇叙事。然高者尚有汉人遗意,平者遂为元。白滥觞。

《唐诗归》:

钟云:只似作文起法,老甚,质甚(“杜子”句下)。时事后才入征途,次第妙,妙(“人烟”句下)。往往奔走愁寂,偏有一副极闲心眼,看景入微入细(“幽事”句下)。此下一段说入门儿女妻妾非悲非喜,非笑非哭,非吞非吐,非忙非闲,口中难言,目中如见(“补绽”句下)。四句已是一首娇女诗矣(“狼藉”句下)。儿女语态正说不了,忽入“至尊蒙尘”一段,应首段意思,深忧长虑,谁信饥瘦穷老,有此想头!其篇法幻妙,若有照应,若无照应,若无穿插,若有穿插,不可捉摸(“至尊”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刘辰翁曰:“甘苦齐结实”以上数语,长篇自然不可无此。以至“残害为异物”数句,愁结中得从容风刺语,此大篇兴致。吴山民曰:说造化、神工简至;描旅行,真景入微。“粉黛亦解色”(“苞”一作“色”),看此老設勤意,好笑!千辛万苦中,忽写出一段情景说话,读之,几人抚掌绝倒。结收煞得俊伟。

《杜臆》:

昌黎《南山》韵赋为诗;少陵《北征》韵记为诗,体不相蒙。……《南山》琢镂凑砌,诘屈怪奇,自创为体,杰出古今,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固不易学,亦不必学,总不脱文人习气。《北征》故是雅调,古来词人亦多似之。即韩之《赴江陵》、《寄三学士》等作,庶可与之雁行也。

《唐诗快》:

笔法妙绝,古今未有(“苍茫”句下)。绝好画图(“我行”句下)!又有此闲点染,盖见文字之妙(“天吴”句下)。情状如见(“问事”句下)。长篇缠绵悱恻,潦倒淋漓,忽而儿女喁喁,忽而老夫灌灌,似骚似史,似记似碑,诚如涪翁所言,足与《国风》《雅》《颂》相表里。

《杜诗解》:

《北征》诗通篇要看他忽然转笔作突兀之句,奇绝人。“谷岩(“岩谷”一作“谷岩”)互出没”五字,便是一幅平远画,写得鄜州远已不远,近还未近,已是目力所及,尚非一蹴所至,妙绝。陡然转出“至尊”,笔势突兀之至(“至尊”四句下)。下“凄凉”、“寂寞”字妙,如此恶字,却有用得绝妙时(“凄凉”四句下)。

《初白庵诗评》:

序事言情,不伦不类,拉拉杂杂,信笔直书。作者亦不自知其所以然,而家国之感,悲喜之绪,随其枨触,引而弥长,遂成个古至文,独立尤偶。

《师友诗传续录》:

(王士禛答)五七言有二体:田园邱壑,当学陶、韦;铺叙感慨,当学杜子美《北征》等篇也。

《唐宋诗醇》:

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方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问家室者,事之主;愤艰虞者,意之主。以皇帝起,太宗结。恋行在,望匡复,言有伦脊,忠爱见矣。道途感触,抵家悲喜,琐琐细细,靡不具陈,极穷苦之情,绝不衰馁。严羽谓李、杜之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有类虫吟草间者,岂不然哉!……中唐以下,惟李商隐《西郊》诗等作有此风力,特知之者少耳。李因笃曰:其才则海涵地负,其力则排山倒岳,有极尊严处,有极琐细处,繁则如千门万户之象,简则有急弦促柱之悲,元河南谓其具一代兴亡,与《风》《雅》《颂》相表里。可谓知言。

《唐诗别裁》:

一幅旅行名画(“我行”二句下)。以下所见惨景(“鸱鸟”八句下)。到家后叙琐屑事,从《东山》诗“有敦瓜苦,黑在栗薪”悟出(“海图”六句下)。叙到家后,悲喜交集,词尚未了,忽入“至尊蒙尘”,直起突接,他人无此笔力(“至尊”六句下)。“皇帝”起,“太宗”结,收得正大(“园陵”四句下)。汉魏以来,未有此体,少陵特为开出,是诗家第一篇大文。

《杜诗镜铨》:

张上若云:凡作极紧要、极忙文字,偏向极不要紧、极闲处传神,乃“夕阳返照”之法,惟老杜能之。如篇中“青云”、“幽事”一段,他人于正事、实事尚铺写不广,何暇及此?此仙凡之别也。李云:“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不言周,不言妹喜,此古文互文之妙,正不必作误笔。自八股兴,无人解此法矣。如此长篇,结势仍复了而不了,所谓“篇终接混茫”也。

《闲园诗摘钞》:

此诗有大笔、有细笔、有闲笔、有警笔、有放笔、有收笔、变换如意,出没有神。若笔不能换,则局势平衍,真成冗长矣。

《十八家诗钞评点》:

张云:此与“夜深经战场”数语,就途中所见随手生出波绉,兴象最佳,须玩其风神萧飒闲淡之妙(“或黑”句下)。张云:此一段叙到家以后情事,酣嬉淋漓,意境非诸家所有(“颠倒”句下)。

《岘傭说诗》:

《奉先咏怀》及《北征》是两篇有韵古文,从文姬《悲愤》诗扩而大之者也。后人无此才气,无此学问,无此境遇,无此襟抱,断断不能作。然细绎其中阳开阴合,波澜顿挫。殊足增长笔力,百回读之,随有所得。

《唐宋诗举要》:

吴曰:哀痛恻怛之中,忽转入幽事可悦,此之谓夭矫变化,(“青云”二句下)。蒋曰:忽然截住,万钧之力(“新归”二句下)。 张曰:忽入时事,笔力绝人(“至尊”二句下)。吴曰:此下至末,气势驱迈,淋漓雄直(“惨澹”句下)。吴曰:气象旁魄,语语有擎天拔地之势(“伊洛”十二句下)。

 

玉華宮

題注:貞觀二十一年,作玉華宮,後改爲寺,在宜君縣北鳳凰谷。

溪回(一作迥)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陰房鬼火青,壞道哀湍瀉。萬籟笙竽(一作竽瑟),秋色①正(一作極)蕭灑。美人爲黃土,況乃粉黛假。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憂來藉草坐,浩歌淚盈把。冉冉征途間,誰是長年者。

按:① 一作氣,一作光

集评:

《容斋随笔》:

张文潜暮年在宛丘,何大圭方弱冠,往谒之。凡三日,见其吟哦此诗不绝口。大圭请其故,曰:“此章乃《风》《雅》鼓吹,未易为子言。”

《唐诗品汇》:

刘云:哀思苦语,转换简远,有长篇馀韵。末更自伤悲,非意所及(“不知”二句下)。刘云:起结凄黯,读者殆难为情(“冉冉”二句下)。

《麓堂诗话》:

五、七言古诗仄韵者,上句末字类用平声。惟杜子美多用仄,如《五华宫》、《哀江头》诸作,概亦可见。其音调起伏顿挫,独为陗健,似别出一格;回视纯用平字者,便觉萎弱无生气。自后则韩退之、苏子瞻有之,故亦健于诸作。

《唐诗直解》:

一片凄黯,极为惊心骇目。末更自伤悼一番,方不是口头搬弄。

《杜诗解》:

此解全用《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法。先生自云“熟精《文选》理”,不我欺也(首四句下)。四句写景,却分两番:“阴房”二句,就“何王”写,写得怕杀人;“万籁”二句,就先生写,写得妙煞人。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甸曰:首句奇,五字皆平。“阴房”二语,见无人居守。“万籁”二语,行旅中有此赏玩。“当时”二语,行旅中有此感慨。蒋一葵曰:起二句,奇语。“阴房”句,恶景。“坏道”句,苦景。“美人”四句,盖伤苻坚也。末更自伤,非意所及。徐中行曰:恶景险语,分明如昼。周珽曰:穷居荒凉,草树茂密。读此自娱,消世几许奔竞心曲。

《蠖斋诗话》:

古诗无定体,似可任笔为之,不知自有天然不可越之矩镬。故李于鳞谓:“唐无五古诗”,言亦近是;无即不无,但百不得一、二耳。……若于鳞所云无古诗,又唯无其形埒字句与其粗豪之气耳。不尔,则“子房未虎啸”及《玉华宫》二诗乃李、杜集中霸气灭尽、和平温厚之意者,何以独入其选中?

《唐风怀》:

南邨云:荒凉幽咽,画亦不尽(“坏道”句下)。

《唐宋诗醇》:

吴昌祺曰:即《古诗》“所遇无故物”之意。

《唐诗别裁》:

唐初所建,而曰:“不知何王殿”,妙于语言。

《说诗晬语》:

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玉华宫》云:“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伤唐乱也。

《读杜心解》:

《九成》、《玉华》用意各别。一为隋代所建,故明志来历,有借秦为喻之意;一为国初所作,故不忍斥言,有《黍离》“行迈”之思。又彼承荒主而踵事也,故由盛及衰,意存追感;此则俭德而终废也,故因衰起兴,泪洒当前。

《杜诗镜铨》:

只极言荒凉之意,他解深求反失之(“不知”句下)。蒋云:二句插得妙,点缀尤为凄绝(“万籁”二句下)。邵子湘云:简远凄凉,正以少胜人多许。

《十八家诗钞》:

张云:横插“不知何王殿”二语最妙,太史公文往往如此。

《唐宋诗举要》:

吴曰:矜炼跌宕,诗境极为沉郁。

 

羌村

崢嶸赤雲西,日脚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一作客子)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一作走)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集评:

《唐诗品汇》:

刘云:当时适然。千载之泪,常在人目,《诗三百》不多见也。

《唐诗归》:

钟云:“怪”深于喜,又在喜前(“妻孥”句下)。钟云:五字却藏有喜在内(“惊定”句下)。谭云:光景真(“邻人”句下)。谭云:住得妙,再添一二句,不惟不佳,且不苦矣(末二句下)。

《杜臆》:

起语写景如画。“妻孥怪我”二句,总是一个喜。……“生还偶然遂”,正发“怪我在”之意,见其可喜。“邻人满墙头”,乡村真景;而“感叹獻欷”,却藏喜在。

《批点唐诗正声》:

全首珠玑。末句是耶非耶,极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意味深长。“如”字妙(末二句下)。吴山民曰:结写出怪情(末二句下)。周珽曰:无一字不可泣神雨粟。

《唐诗快》:

《羌村》诗三首俱佳,而二、三之娇儿父老,此首足以兼之。宛然如见(“邻人”句下)。

《杜诗详注》:

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是用杜句;陈后山诗“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是翻杜语(末二句下)。王慎中曰:三首俱佳,而第一首尤绝。一字一句,镂出肺肠。才人莫知措手;而婉转周至,跃然目前,又若寻常人所欲道者。真《国风》之义,黄初之旨,而结体终始,乃杜本色耳。申涵光曰:杜诗“邻人满墙头”与“群鸡正乱叫”,摹写村落田家,情事如见。

《义门读书记》:

跌宕(“世乱”二句下)。

《杜诗解》:

“怪我在”,用《论语》成奇句不必道,偏看他笔墨倔强。不写几死幸生、相煦相沫之语,一则曰“怪我在”,一则曰“偶然遂”,人已归矣,还作十成死法相待,岂非异致!

《唐宋诗醇》:

真语流露,不假雕饰,而情文并至。

《唐诗别裁》:

不再添一语,高绝(末二句下)。

《说诗晬语》:

《羌村》首章,与《绸缪》诗“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见此粲者”、《东山》诗“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同一神理。

《增订唐诗摘钞》:

不曰喜,而曰“怪”,情事又深一层。只作惊怪、疑惑之想,情景如画。

《读杜心解》:

邻人感叹,生发好;秉烛如梦,复疑好。公凡写喜,必带泪写,其情弥挚。

《杜诗镜铨》:

张云:是薄暮真景(“峥嵘”二句下)。摹写入神(“妻孥”二句下)。

《石洲诗话》:

“归客千里至”五字,乃“鸟雀噪”之语,下转人妻子,方为警动。鸟雀知远人之来,而妻子转若出自不意者,妙绝!妙绝!……苏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下七字即塔铃之语也,乃少陵已先有之。

 

其二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却去。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賴知禾黍①收,已覺糟牀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按:① 一作黍秫,一作黍稌

集评:

《唐诗归》:

谭云:写娇儿缠绵光景透彻。钟云:写自家儿女性情无馀矣,又代人家写儿女性情(“娇儿”二句下)。

《杜臆》:

久客以归家为欢。今当晚岁,无尺寸树立,而匆迫偷生,虽归有何欢趣?此句含有许多不平在。……“赖知”转下、黍收酒熟,聊慰目前;而“且用”:字,无限含蓄,非知止知足语也。

《杜诗解》:

首四句总是曲写万不欲归一段幽恨。

《杜诗详注》:

“不离膝”、乍见而喜;“复却去”,久视而畏:此写幼了情状最肖。

《读杜心解》:

“不离”、“复却”,眼前态拈出如生。中四,天然波致。

《杜诗镜铨》:

此抵家稍自宽慰之景。写出孩稚依依景象(“娇儿”二句下)。

 

其三

羣雞正(一作忽)亂叫,客至雞鬬爭(一作正生)。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荆。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苦(一作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一作郎)盡東征。請爲父老歌,艱難媿深(一作餘)情。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集评:

《唐诗归》:

钟云:描写村落小家光景如见(开头二句)。谭云:便将父老口中语入诗,妙!妙(“苦辞”二句下)。谭云:“艰难”二字即指所送酒也,妙!妙(“艰难”句下)!

《杜臆》:

起语,钟云:“描写村落小家光景如见。”但他人决写不到此,入词却妙,……至“歌罢仰天叹”,则公与老父各有其悲,而无复吹趣。此句又三首之总结也。

《杜诗详注》:

再叙饮中问答,皆乱后悲伤之意。

《杜诗解》:

(首四句)写叩门,却三句写鸡,笔态奇恣。

《唐诗别裁》:

荒乱景,从父老口中传出(“苦辞”四句下)。“酒味薄”四句,以父老语入诗;“艰难”句,少陵歌也。

《读杜心解》:

兴体起,朴而隽。“苦辞”四句,借风生浪。末四句,两答两推开,才喜又悲矣。

《杜诗镜铨》:

张云:亦偶然事,写出便的真。村景如绘(“群鸡”四句下)。虽述父老厚意,而时事艰难已带出(“苦辞”四句下)。李云:叙事之工不必言,尤妙在笔力高古,愈质愈雅,司马子长之后身也。

以下總評

《诚斋诗话》: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如少陵《羌村》、后山《送内》,皆是一唱三叹之声。

《唐诗归》:

此三诗似咏生还之乐耳,以为偶然,以为意外,……流离死亡反是寻常事也。

《义门读书记》:

俱似脱胎于陶。叙述家人及乡邻情景……弥哀婉而弥深厚。

《杜诗详注》:

杜诗每章各有起承转阖;其一题数章者,互为起承转阖。此诗首章是总起;次章上四句为承,中四句为转,下四句为阖。三章,上八句为承中四句为转,下四句为阖。

《絸斋诗谈》:

《羌村》只是一真,遂兼众妙。

《读杜心解》:

三诗俱脱胎于陶。

《古唐诗合解》:

三首哀思苦语,凄恻动人。总之,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也实境实情,一语足抵人数语。

《岘傭说诗》:

《羌村》三首,惊心动魄,真至板矣。陶公真至,寓于平澹;少陵真至,结为沈痛;此境遇之分,亦情性之分。

 

偪仄(一作側)行贈畢曜

題注:一作{亻息}{亻息}行,篇中字亦作{亻息}{亻息},一作《贈畢四曜》。

引用典故:蹇驢

偪仄何偪仄,我居巷南子巷北。可恨鄰里間,十日不一見顏色。自從官馬送還宮,行路難行澀如棘。我貧無乘非無足,昔者相過今不得。實不是(一作未敢)愛微軀(一作慵相訪),又非關足無力①。徒步翻愁官長怒,此心炯炯君應識。曉來急雨春風顛,睡美不聞鐘鼓傳。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已令請急會通籍②,男兒信(一作性)命絕可憐。焉能終日心拳拳,憶君誦詩神凜然。辛夷始花亦(一作又)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街頭酒價常苦貴,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一作徑須)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③。

按:① 一本二句起處無實又二字 ② 一作已令把牒還請假 ③ 建中三年,置肆釀酒,斛收直三千

集评:

《对床夜语》:

老杜《道仄行》:“自从官巧送还官,行路难行涩如棘。”……下三字似乎趁韵,而实有工于押韵者。

《杜臆》:

信笔写意,俗语皆诗,他人反不能到。真情实事,不嫌其俗。

《义门读书记》:

学鲍。

《增订唐诗摘钞》:

杜五言力追汉魏,可谓毫发无憾、波澜老成矣。七言间有颓然自放,工拙互陈。宋儒自以才力所及,专取此种为诗派,终觉入眼尘气。

《读杜心解》:

大旨只是伤贫。率意之作,宋人每效之。

《杜诗镜铨》:

五字突然而起,下意俱从此生出。转(“我贫无乘”句下)。又翻一波(“东家蹇驴”二句下)。二句倒文(“已令请急”二句下)。蒋云:住得脱洒,亦复萧瑟(末二句下)。只是不能亲来访毕一意,既贫难具马,又不可徒步,至告假后更不便出门,作三层写出,语意曲折。是招毕饮小简,坦率开宋人之先。

 


杜少陵古诗众家集评『2』

杜少陵古诗众家集评『1』

杜少陵秋兴八首众家集评




乐府之妃豨谁和

 


1   这后花园窣静无边阔,
亭台半倒落;
2   名香叩玉真,受恩无尽,
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