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揿针小巧 作用奇妙 吉林市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开展揿针 编辑: 李沛珊 供稿: 神经康复科 揿针的作用: 通过浅刺而久留针的方式尽量减小针刺时的疼痛,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揿针的特点突出了长效针感,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既能提高疗效,又能降低就医成本的针灸治疗技术。 揿针的应用理论: 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神经兴奋后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激活神经系统调节,通过一些信号分子,进而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网络的整体调节治疗作用。研究证明:皮肤是人体的第三大脑,拥有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揿针疗法的特点 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刺法安全 易于接受 动态留针 效应累积 适应面广 疗效显著 揿针的应用范围: 1、小儿脑瘫:疏通经络,补益肝肾,益气养血,强壮筋骨,益智。 2、小儿多动症:安神定志,滋补肝肾,育阴潜阳,补益心脾,熄风止动。 3、哮喘: 实证——疏风散寒(或清热),理气化痰平喘。虚证——补益肺气,补肾纳气,理气平喘。 4、过敏性鼻炎:清宣开窍,补中益气。 5、鼻窦炎:疏风清热,宣肺利湿,通利鼻窍。 6、伤风鼻塞:疏风清热,清利头目。 7、化脓性中耳炎:祛风泄热,开窍聪耳,补托排脓。 8、耳鸣:实证——清肝泻火,疏风通窍。 虚证——补肝益肾,通耳养窍。 9、急、慢性扁桃体炎:实证——疏风散寒(或清热),清泻肺胃之火。虚证——滋阴补肾,消肿止痛。 10、急、慢性喉炎:通经络,调气血,清热平喘,活血化瘀。 11、牙痛:实证——疏风泻火,清热通腑,消肿止痛。 虚证——补肾养阴,降火止痛。 12、近视:补益肝肾,健脾强心,养血明目。 13、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健脾,益气养阴。 14、便秘:导滞通便,益气养血。 15、泄泻:调理肠胃,健脾益气。 16、遗尿:培元固本,温补肾阳,调理膀胱。 17、小儿肥胖:清胃火,通肠腑,健脾利湿,补益胃气。 18、小儿厌食:和胃健脾,益气养阴,疏肝理气。 揿针的注意事项 1、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应先消除其紧张情绪; 2、老人、儿童、孕妇、体弱者应选卧位; 3、埋针部位持续疼痛时,应调整针的深度、方向,调整后仍 疼痛应出针。 4、埋针期间局部发生感染应立即出针,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发痒,最好去掉针。 5、关节和颜面部慎用。 揿针的禁忌: 1、红肿、皮肤局部及皮肤病患部。 2、紫癜和瘢痕部。 3、体表大血管部。 4、孕妇下腹、腰骶部。 5、金属过敏者。 关 于 本 文 责任编辑丨李萍 编辑丨李沛珊 精 彩 文 章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