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这个人,因为这本书,终南山又热起来了

 二少爷收藏馆 2017-08-03


编者按:


2017年729日上午,“唤醒终南山”秦岭--终南山文化高层论坛暨邢小俊长篇纪实文学《居山 活法》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终南山文化如何挖掘、如何继承成为专家研讨、交流的焦点。此次论坛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王巨才及首都文化界著名作家、评论家李炳银、周明、王宗仁、白烨、徐剑、张陵、徐可、王必胜、刘玉琴、丁临一 、彭程、徐忠志、高伟、王国平、魏建军等30余位作家、评论家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可谓大腕云集。

 

贾平凹、白描、樊洲发来贺电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研讨会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王宗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白烨,中译出版社总编辑张高里,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小洲。

 

终南山文化如何挖掘、如何继承成为专家研讨、交流的焦点。到场专家展开关于作品的研讨,全方位解读了《居山 活法》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分析了该部作品在邢小俊创作道路上的突破性贡献。

一个人的心房,一个人的荒岛,流露出的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纵观人世间,谈及爱情,众说纷纭。一个人,一座城,便是伤城。伤城,属于一个人的地方,沉寂在已荒凉的记忆中,无法自拔。街道,深巷,远山,一片荒凉,只有自己,走这荒凉的地方,又想起那些过往,却不知是放不下,还是无法释怀?



以下精彩发言内容以发言先后为序:


吴义勤:这是一本向连接古今文化传统终南山致敬的书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评论家,作家出版社社长)

 

首先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邢小俊表示祝贺,他是非常有才华、有思想、有创作激情的青年作家,我对他比较熟悉,这本书我也一直很期待。这是一本首先是向终南山致敬的书、向秦岭致敬的书,这座山是连接中国古代和现代的自然标志物。中华文明的地理标志就是秦岭,这个定位是非常重要的。秦岭的神奇、丰富,每个人从里面获得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因此,这本书不仅探索的是隐士的生活,实际上它最大的主体是终南山、是秦岭。

 

第二,这是探索隐士的生存状态的一本书,某种意义上也是展示这些特殊人群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书。这些隐士每个人面对自然的态度,每个人对自我的疗救,对今天所有人都是有启示意义的,提供了一种精神解决的方案。 这是一本对今天现代文明、现代人的生存、现代生命等诸多辽阔话题有深度思考的书,作者其实开辟了一个非常巨大思想的空间。我们今天遭遇的很多问题,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遭遇的问题,在书里给了一部分答案。他写的是隐士,但是从他们身上都可以映照到我们自我,来反思自我,反思社会。所以实际上这本书某种意义上有哲学的品质,哲学的思考,它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超越现实的意义。

 

邢小俊的文字一方面充满激情,抒情性很强;另一方面,他有思辨的东西、思考的东西。读的时候有快感,一方面有思想的快感,另一方面有语言的快感。某种意义上邢小俊也是一个奇人,他写了这样一本奇书,特别祝贺他。他还有很多写作的计划,我希望他下面好的选题都能够尽快成书,为中国文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巨才: 折射出社会环境的开放宽容、文明进步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

 

对邢小俊我比较熟悉,他以前写的一些作品,比如说《泼烦》《觅渡》《超度》我都看了,印象很好。这本书可以做多方面的解读,空间很大。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我们当代在终南隐匿着这样一种特殊的人作为题材,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的生存变化。从这方面考虑它的社会意义,也就折射出社会环境的开放宽容、和谐宽松、文明进步,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也有很好的审美和认识价值。我们通过这些以白描式的手法客观呈现的人物、故事,读者不难体悟到,像这样的居山活法,在改革开放以前,很可能有不同的遭遇。抚今追昔,人们不能不为今天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现实庆幸。

 

重要的一点是邢小俊能够较好地、清醒地把握作品的基调和写作的分寸。书里写到:没有故事不居山,从城市来到山上的人,虽然各有各的问题、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但是目的都在追求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认识和表达,就把我以前见到的同类题材容易出现的带给人们的压迫感、灰色感、痛苦感那样的作品根本区别开了。所以这部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中央提倡的弘扬多样化、主旋律的要求。

 

邢小俊的文字功底很好,调动自如,常常有一种抵达之美,想说的话说得很到位,再加上书里说到他的采访经历,为了完成这部作品,风霜劳苦,不怕艰难困苦,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有这样的创作态度,一定会对我们中国文学奉献出新的力作,我也抱有很高的期待。

杜小洲: 文化赋予了引汉济渭的内涵和工程的灵魂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水与山是分不开的。水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水管理本身应该被视为一种文化进程。

   

水作为自然的元素,生命的依托,以它的天然的联系,从一开始便与人类生活乃至文化形成了一种不解之缘。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的表现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二是制度形态的水文化,三是精神形态的水文化。因此水文化既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古人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终南山是西安现在的主水源地黑河水源的发源处,西安未来的主水源,引汉济渭的水源也是在秦岭山中。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系统治水,统筹全省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空间工程科学利用的重大举措,也是解决关中陕北缺水问题,保障全省经济社会保障和水生态环境建设的全局性基础性、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环境生态工程。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5亿立方米,直接受水范围包括咸阳在内的四个重点城市及武功等十一个省区、五个新城和十一个工业园区,受水人口1400万。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有效解决渭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有效地补充黄河的水资源,对维护渭河的健康生命、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是文化赋予了引汉济渭的内涵和工程的灵魂。引汉济渭工程在全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在水文化方面做了很多好的尝试,工程建筑物的设计融入了巴山文化、秦岭文化,工程的出口是在秦岭北边的黄石沟,这个地方我们想打造成一个文化展示区,整个的引汉济渭工程建成以后,将打造成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水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养生旅游风景区。我们施工区在秦岭附近、终南山附近穿越多个自然保护区,我们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蕴含于包容文化和感恩文化之中,感恩汉江、感恩秦岭、感恩终南山,我们工程与自然和谐共存。

 

今年引汉济渭公司荣获了省委省政府五年一度的5A先进集体称号,文化引领功不可没,邢小俊先生在我们引汉济渭工程和引汉济渭公司的文化建设中功不可没,在我看来他不仅是居于终南山中,而且也已经把自己置身于引汉济渭公司、引汉济渭工程之中,也是我们公司的一员,也正因为这种山缘、水缘、工程缘使我们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白烨: 发掘“注重精神、注重修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邢小俊的这本书是很超出我的意外,这是一部很独特、很重要、很稀缺的作品,弥补了题材上的空白。修行对一个人来讲是必须的,有信仰的需要修行,无信仰的也要在人生中修行,所以我觉得这个书的意义很大。

 

他写出了一种活法,是人生的另外一种路子;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书中写了很多人的追求,他其实写了很多人在人生中追求了一段之后的隐居,这是他写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这个作品很大的一个特点是它不是用一种猎奇的写法,而是对这些人的另类生活充满了敬畏、尊重、理解,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点上讲,他确实是写出了人生中的一种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这种注重精神生活的追究对我们有很多启示,所以我说它同时是一面镜子,那些人的很多想法和看法对我们都有启发,比如欲望上的减法,以及素朴生活观念。这些人首先是爱山、爱水、爱自由,追求和谐,对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红尘中的人都会有很多的启发。我就想这个书不是说看完以后就可以搁下,它搁不下,里面有很多金句,几乎每个人物都有金句,这都值得我们回味,非常有启发。

 

这本书写出了一种活法,同时也提供了一面镜子。在我们很忙碌、很紧张的状态下,读这本书如沐春风,这个书写出了终南山的文化,作品里很多地方写了终南山的气场,终南山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气场,这个东西在作品里表现的很充分,就是那种跟别的山非常不同的厚重的、人文的,以及人和自然和谐的一种东西。这种精神气韵某种意义上来讲构成了终南山独特的文化气场。从大处说,这个书我觉得还写出了一种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脉,就是注重精神、注重修行的这样一种民族精神、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其实很丰富、很深厚、很悠久,其中应该包含这样一种修行文化,这个书把修行文化从古到今的传承,以及对人的意义写得很充分,从这方面来讲对很多人都有启发。所以可以把这本书理解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弘扬。

 

邢小俊的作品非常的清爽、非常的精准,在抒情中兼有叙事,叙事中时有议论,这些结合、穿插、融合的比较好,所以整个作品看起来非常吸引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本书为纪实散文也立了一个高度,我觉得现在很多纪实散文要写到这种程度,这么多元素的结合搞得这么好确实不多见,邢小俊由此显示了自己在文学文字深厚、独到的功底。


 周明: 一部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常务副会长、 作家)

    

这是一部用双脚跑出来的奇书,每一篇文章笔端都在探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邢小俊了不起,写了这么一本好书。这本书对我来说确实很亲切,我家乡就在秦岭的北麓,终南山的楼观台下。

    

终南山果然是个有仙气的所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写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诗人用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手法,咏叹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时隔1200多年的今天,当代陕西籍作者、文化学者邢小俊,以脚来丈量终南,以心走访隐士,给文坛一本沉甸甸的文化盛宴。拿到这本书时我就迫不及待的翻看起来,开篇之序的终南玄关才读了几行并深深地吸引了我。序中就提出了很好的价值思考,文笔所到之处,处处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造诣,对历史、地理、天文、人文、周易的博学,字里行间游刃有余,淋漓尽致地渗透而出,却有着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丝毫不卖弄张扬,我瞬间对这位年轻作家升起一股敬意。

    

所谓文者乐山,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的确终南山是永无止境和探索的仙山山脉,是仙界与红尘的分解,那么多的隐士选择终南山,其理由也正由作者感悟到的,一个人到了山上后就犹如一滴水回归到大海,这样的感觉真好。而我也能感受到隐士在山里就如同胎儿在母亲的身体内那样的宁静和安详。作者写山中的花草,写蛇鸟鹰兔,写各种鸟兽植物在作者眼中和心地里,万物有灵、万物有情。作者写人,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特点是显著的,即便不看照片也能从作者笔端想象出主人翁的相貌和精神,这是很见文学功底的。

   

作者探索精神层面的高度,带着现代人的种种反思,感受着农村和城市人的焦虑和不安,探讨着远古与当下审美的差距,探讨着城市与山的阴阳平衡,探讨着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的循序渐进。通过作者笔端我们了解到隐士的生活状态,最简单的物质需求,最高层的精神需求,宁静至美,在常人看来非常艰苦,在他们自己却是其乐无穷。

    

以上这些收获是作者用了两年多的每一个周末驱车入山,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跑坏三双登山鞋,以及在终南山的沟壑中经常摔倒和滚落这些代价而获得的。媒体人邢小俊被媒体长期关注,获得了许多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说明他的勤奋、他的刻苦、他的努力,实际上我感到他思想上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超越了他实际的生理年龄,因为用脚丈量的祖国山川,用心采写的名士、隐士,其目光及心灵所及之处比常人更深、更远、更神秘,其文化已达到文学、美学与哲学的自然融合。

 

他写出了一种活法,提供了一面镜子

 

 丁临一:放大了一种有益于人身体和心灵的生活方式

(武警电视剧艺术中心原副主编、评论家)

 

这本书题材很独特,里面的人物及生活状态、精神状态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这样一个群体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有着巨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群体。这些小众群体身上有他特殊的群体价值------在一定意义上他能够表现出当代人心灵的一种风向标式的变化,一些新的东西的出现。所以邢小俊用了很大的精力去追踪他们,并且贴近他们,甚至一直住到他们群体里面去,尽可能努力融入他们,使这本书能够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使我们身临其境一般去了解这些终南山的居山者。

 

邢小俊的书把居山者主要分为三类人,一类是佛教徒,一类是道教徒,还有文化人。在书中大量的细节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是我们在都市生活里完全没有办法想象的。 这些居山者乐在其中,他们就是寻找这么一种非常简单的物质生活,在寻找一种心灵的宁静。他们在生活中只获取那种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就是对这种物质生活的态度,就和我们当代都市人是截然不同的,或者完全是逆向而行的。


第二种状态,这些居山者心态非常平和,与人非常友善,尽可能使得自己融入大自然,种地、种花、采摘野果、引来山泉,而且他们怀着非常敬畏的心情保护大自然,他们要烧一些柴禾的尽量捡一些枯枝,看到当地老百姓砍竹子他们会很心疼。他们对大自然全身心的投入让读者非常的感动。这是一个特点。

      

这些居山者来终南山找什么?他们是在进行一种精神的反省,对自己的生活,或者对当代社会有一种反省,中国已经这么富足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都市病、富贵病,就是我到底要什么?什么样才是真正的生活质量的高水准,是大鱼大肉,是灯红酒绿,想要什么享受就有什么享受,这是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吗?未必。特别是这部书里写到这些佛教徒、道教徒和文化人,他们想在自己的修行、精神探索上有所突破,所以他们感觉到一定要跳出浮躁、浮华、喧嚣的圈子,在宁静中去思索、感悟,在大自然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部作品通过对这些小众人物生活状态的扫描,给我们13亿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健康的、有益于人的身体和心灵的生活方式。这本书把这种有益于当代人身心健康的东西推荐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本书介绍了18个人或者群体,无论佛教徒、道教徒还是文化人,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国情怀,都有在自己领域的精神追求,他们在不断的修行、精进,他们通过内心的自省,再通过和大自然的对话提升自己,实际上对我们整个民族来讲,他们这些人的精神追求非常具有示范意义的。 邢小俊在这本书里体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的写作态度,我们这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高度发展了,允许你去居山,你有居山自由,也有选择其他活法的自由,怎么样最适合你是你自己的选择。这本书恰恰好的是------邢小俊只对隐逸者的精神世界做了部分的解读,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学习、领悟和想象的空间。

王宗仁:住山不是消极地逃避,也不是与世隔绝

(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作家)

 

读《居山 活法》,不可浅读,一浅读,就读歪了,读不出真味、何为真味?

 

首先要知道终南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为什么那么多的隐士为什么会选择这终南山?终南山是大地智慧的“额头”,是“荟萃各种思想,传承不同文化流派的精神家园”。所以她被誉为“中国中央公园”,“她是中国的生态命门,她是野性的天堂,生灵万物的庇护所”。

 

来这里修行的隐士不是与外界隔绝,而是以“回归自然的方式游离于荒杂的世俗之外,此处没有丝毫的名利心、功利心、私欲心,只有自然......隐居者通过接近山来感受自然的存在。”隐居者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走进终南山,你会看到,这里的“山谷、茅屋,洞穴之间的炊烟从未断绝。”比如书中如心道长住所呈现的丰富性、包容性、现代性,让我们感受到了隐士们“住山不是消极的逃避,而是扶正抑邪,让道回归天下。”

 

居山修行者首先获得了环境上的安逸,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宁静,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最后,他们获取大智慧”。

 

“河中的月亮和洗脚盆的月亮是有区别的”。这是《居山 活法》作者邢小俊说的一句话,站在终南山上说的。那么简单,明了,可又是那么深刻。这么一句话就擦亮了整个世界。在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生活的复杂性,而忽略了生活的简单与直接。

 

没错,河中的月亮和洗脚盆的月亮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

 

书中写到世界级吉他大师解小石为例。大师说心躁之人是绝对造不出好琴的。为了能把琴的声音做得纯净、平衡、透亮,解小石一直在寻觅一处能静心的幽静之地。直到离开新疆到终南山一住十年,成为一名深山琴客。这个留着长发怪怪的人,一开始村里的人都躲着他;现在习惯了,视他为亲人。他一年只做五把吉他,甚至更少。他的手工吉他价格个最低为两万,且需要一年的时间预约。在预约时,他会和对方进行几次面对面地沟通,观察使用者的禀赋、性格、习惯,从而为使用者制定出一把独一无二的吉他。他说:“吉他是有生命的,面板会呼吸。你以为我在玩,其实我在工作;你以为我在工作,其实我在玩。我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环境,做最好的琴!”

 

再以被誉为“神雕侠侣”的江公夫妻,历经二十余载在秦岭建起生态保护活标本“红草园”为例,昔日的荒野山沟被夫妻打造成秦岭生态保护的一个活标本,这是国人热爱自然,复活传统文化的一种人文理想和生存尝试。

 

我不能不钦佩本书的作者邢小俊,它是由本职工作压力在肩。为了创作《居山 活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周末驱车入山,终南山的七十二峪,他走遍了大半,跑坏了三双登山鞋,在山壑中滚落摔倒是常事。40多万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他对终南山那座神奇大山无限深沉的爱与切入肺腑的思索之苦之乐。

 张陵:倡导了一种低碳简约的生活方式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评论家)

 

其实这本书非常重要的就是传递了一种低碳简约的生活观。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大理念当中“生态文明建设”中倡导的。那些来自城市生活的人,他们自己种菜、饮山泉,尽量的降低物质生活成本,最大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一本好书。有价值的部分是写那些不是佛教徒,也不是道教徒,是写那些从生活中过来的人,那些人不容易,他经过了世俗社会的繁华,要找到一种跟大自然亲近的生活,他需要勇气,他要切断很多社会关系、跟城市的关系,放弃很多物质生活,那是很不容易的。这种本来就积极生活,很有成就的人,那些社会精英,他要告别,你把他们的勇气写出来很有意思。   

(其他精彩发言下期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