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不合格的母钱币--南宋母钱之十四

 国民一员 2017-08-04

我们玩古钱币,当然都喜欢品质好的。大家都知道母钱币钱体完美,文字周正,有拔模斜度,字如刀砍斧削,字口深竣之类。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古代铸钱,就是有质量不好,品相不行的被淘汰的母钱币。至于这些钱币为什么还能保存到我的手里,不知道。大家先看看这些次品:

一、椭圆形的宝庆元宝?

这一枚宝庆元宝。是一枚椭圆形的钱币。上下直径是32.3毫米,而左右直径是31.6毫米。相差0.7毫米?。厚度是2.8毫米。椭圆形肉眼也可以看得出来。各位,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椭圆形。因为,它涉及到铸钱工艺。什么原因导致了钱币变形?当然是模具。为什么,模具是软体,发生了形变。翻砂会吗?用钱范铸造会吗?不会。当然。这枚钱币的学问就很大了。

第一,这不是翻砂铸造的古钱币。第二,这不是钱范翻造的母钱币。第三,翻造这枚钱币的模板是软体。第四,根据这枚钱币的厚度,是铸造母钱币。核心问题:铸钱的模板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型腔出现了变形。?

这枚钱币的背文也不符合常理。上边的惠字,笔划粗细不同,这显然是模具变形所致。一般,母钱必修穿,当然,这不合格的钱币肯定不会修整了。

钱币很厚,字口和边缘都有明显的拔模斜度。这就是母钱特征。

二、残破的嘉定万宝


(三)边缘严重残缺的嘉定泉宝。

(四)同样残破的嘉定安宝和嘉定新宝

这是这四枚钱币的厚度图片。厚度都在四毫米。


这些母钱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几件事:

一是,天工开物介绍的古代钱币铸造工艺一定是真实的,科学的。我们必须用天工开物介绍的古钱币铸造过程,去研究铸造工艺。?

二是,古钱币的母钱是铸造的。铸造之后,不合格的母钱是被淘汰的。有人说,这是废话。我再说一句废话。所有的清朝钱币的铜雕母?都是假的。就是,没有铜雕母。只有铜母钱。这些,待我发完历代母钱币之后,我会还原古代铸钱工艺,做出论证。

三是,古代钱币的模具,不是沙箱。而是合成的泥质材料,他们一定很细密。古钱币是批量铸造的,上下两块模板一定上下相合很紧密?。

四是,模板在某些条件下变软。压制成型之后,就如砖坯。需要干燥后才可使用。还有变形原因,例如局部沁水。

我同意李松林提出的用现代的翻砂工艺造不出极薄的钱币的观点。但不同意李松林关于古钱币不是翻砂工艺铸造的观点。?是说,古人使用的铸钱方法,是翻砂工艺,但是,不是使用当代的翻砂材料。用现代的翻砂工艺造不出极薄的钱币,是古人使用的不是沙,而是某种合成的泥。

?

我关于古钱铸造工艺的研究,前前后后发了若干篇文章。当然,包括这一篇。都是零零碎碎的片段的研究意见。我需要细细的整理,再把他们联系到一起。有看明白的,也有看不明白的。有的是自己没有研究不明白,有的是我没写清楚不明白。还有,我没有按照铸钱工艺的顺序描述,大家也不容易明白。一家之言,先放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