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座「房子」、2套体系、3个「圈」,营销变得更简单 | 元和智库

 AndLib 2017-08-04

1座「房子」


2套体系


3个「圈」


营销秘诀都包含



快来跟火金老师一起


聊聊营销「一二三」



王焱鑫

中关村天使研究会特聘研究员,美股上市公司市场总监、营销管理顾问,实战派达人,在行双话题9.9 高分行家,江湖人称「火金老师」。

拥有市场营销领域近20年工作经验,曾在诺基亚西门子通信负责中国区品牌与市场。目前在一个美国上市的国内企业负责市场,完成企业品牌与市场从0到1体系的建立,IPO全程的传播与营销规划等,同时为三家国内A股上市公司提供培训和顾问服务。


品牌塑造,和营销策略的选择,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无论是迫切需要将产品推向市场的公司,还是有自身门槛的投资机构,都应把它放进发展战略规划中。互联网时代,囿于旧有思维,恐难独善其身,我们都需与时俱进,以「新知」致胜。


因此,中关村天使投资研究会邀请特聘研究员王焱鑫老师,开展了主题为「品牌塑造及传播策略选择」的元和家族分享会,迭代对品牌的认知,助力大家打响、打好品牌战。


一个下午,全场高能,干货满满。我们了解了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品牌定位,讨论了企业要不要做「人设」,被「吃瓜群众」点击了解「吃瓜群众」如何影响营销生态竟能深深影响到目标客户这件事惊呆,好奇地观望通往品牌「山头」的前进路径点击了解通往营销「山头」的多条路径,还「偷师」来两件利器——营销「漏斗」和营销「同心圆」。


本篇总结最后一部分——两个重要营销模型,营销「漏斗」和营销「同心圆」,还有营销信息房」的搭建(太长不看?拉到最后有惊喜哦~)

「漏斗」和「同心圆」,是两个主要的营销体系。其中,「漏斗」(Marketing Funnal)是经典营销体系,用来分析我们做的所有营销行为是否成体系,任何一家做市场的公司,都应有所了解。近两三年来,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同心圆」便是以「漏斗」为基础,进阶出的新模型。


  营销「漏斗」


营销的全过程,被浓缩为一个状模型,由上而下,由粗变细,分别是「知道」、「喜欢」、「相信」、「买买买」(成交)、「复购/推荐」。每沉下一层,受众便流失一些,转化率也随之降低。


传统的「漏斗」,仅止于「买买买」(成交)一层,在成交之前,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知道」「喜欢」「相信」。如今,成交后,我们还要让用户「复购」「推荐」,让他们买了又买,还拉着别人来买。


公司的营销体系,要围绕「漏斗」而建。每天,公司都做很多看起来与营销相关的事:经营公众号、发传单、投放媒体广告等,那么,在市场营销范畴内,我们做的事,又都分属于哪一层,是否出现「漏层」情况呢?


「知道」一层,主要采取的方式,往往是公关、广告等,除此之外,泛口碑,如朋友圈的传播也是种方式,都能让别人对品牌留下泛泛的初步印象。


再往下一层是「喜欢」,可以找意见领袖帮忙背书,以口碑入人心;或组建多人社群,当个体组成群体时,只要其中有一两人喜欢,就很容易让群体里大部分人都喜欢上自己,即使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群里的日常聊天、团购都易于激发起其他人的好奇——当然,所选择的意见领袖或社群,要尽可能地与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调性相符,并评估其转化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和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 ,搜索引擎营销),人们可能会通过关键字搜索对产品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了解。


「相信」一层,场景更多地转换到线下。不同行业之间进行异业合作,也是有效办法,二者相互不是竞品,双方以「临界效应」为契机联手,用户出于对常用品牌的信任,也会购买另一款产品。例如:同是洗护产品的洗发水和牙刷品牌合作,同是健康生活品质象征的酸奶和健身房合作。


洗发水和电动牙刷品牌异业合作

(图源:「植观」微信公众号)


成交后的「复购」和「推荐」,往往是针对现有用户的运营,如好评或推荐返券,促使其再次购买,或推荐他人购买。又或成立形式上的俱乐部(或社群),实则引导用户复购和推荐,并为推荐成功的会员积累可兑换奖励的点数,以此回馈,并促成复购。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用户身边的「吃瓜群众」,他们可能就是下一批新用户。


在这一层,时尚女装月租App衣二三做得便颇为巧妙,它不仅设置了「推荐有奖,双双得利」的模式,还精心设计了面向闺蜜的邀请卡,每张卡片设计感都极强,并以#时髦奇葩说#的标签,书写能让人会心一笑的金句,用户可选择最有可能「击中自己闺蜜」的一款分享,分享时,还会显示「你的闺蜜偷偷说你时髦,并向你扔了一个任意试穿大牌时装的红包」。

衣二三的新用户邀请卡

(图源:衣二三App)

  

  三个「圈」


在成交前的三层级中,又有三个「圈」,需重点运营。


  • 第一个圈,是「好友圈」。

公司要有一批像好朋友一样,帮助其背书、分享、传播的人,我们要精心构建和维护这个圈,以关系的亲密,促成信息的自发传递


  • 第二个圈,是「智囊圈」。


在「好友圈」基础上,要构建更密切的「智囊圈」——这些人有跨界的资源或受众,同时还能为我们提供建议和资源,他们,就是公司的「外挂」,助力我们如开了挂般奔跑。智囊圈要能「为销售所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借用资源,拓展销售的方向和渠道,助力找到更多客户。


  • 第三个圈,是「关键圈」。


在漏斗的「相信」到「买买买」层级之间,是最重要的「关键圈」,他们是一群特别能买买买的忠实客户,并且有较大话语权和影响力,很容易就能推荐东西给别人,堪称公司的「自带干粮五毛党」。对于「关键圈」,一定要非常重视和他们的关系,发挥其最大潜能。


这三个「圈」在初步建立时,可能要费些功夫,但假以时日,它们就会自然生长壮大,带来的回报,足以抵消前期的运营成本。


  营销「同心圆」


「漏斗」模型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上——默认用户一定会严格按照层级行事,先知道,后喜欢,再相信,最后购买。


但现在,移动互联网使营销生态发生了变化:购买行为的发生,直接跃过了知道、喜欢、相信几个层级,甚至和它们没有任何关系。用户可能会受到某个「吃瓜群众」的影响,因为对其品味的认可,在对品牌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购买产品。


这是一种新的决策过程,它取决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网红群体,每个普通人都能变成具有传播性的「自媒体」,对身边的人(或虚拟世界中的好友)产生影响。


新的变化,缩短了原本很长的营销过程,很多捷径应运而生,能在层级间轻松转换。在这样的情况下,像遭遇了「降维攻击」一般,「漏斗」模型被「拍扁」,层与层之间距离亦缩减,从上往下俯视,成为二维平面上的「同心圆」形态。


「同心圆」的中心,是那些已经购买过的人,他们的外层,由外而内,是那些被购买行为影响,开始「有点儿知道/喜欢/相信」的人,大家没有层级之分,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我们要做的,不是把人们尽量「往里挤」,而是把每个圈尽可能地「向外扩」,好似往水中投石,把「涟漪」激得更大,辐射面更广。


(图源:Pixabay)


这种模式,更适合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型公司,先精准发力,把处于圆心及周围的一帮人服务好,让受众由内(已购买的人)而外,层层影响,进而达成整个营销过程,把「同心圆」做大。若不是财大气粗,这种低成本、冷启动的方式,更为可取。


放在过去,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没有互联网,我们和用户的距离实在太远。按照「漏斗」式模型,要一层层递进,少了哪层都不行,层层盘剥「买路钱」,没有资源,还真玩不起来。


移动互联网让各层都回落到同一平面,我们在同一个平台上玩耍,用「抓得住」的人,去影响周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收入囊中」。


(图源:见下方水印)


   「Message House」


回到传播的起点。


如前所说,传播有一系列前置条件,我们必须明确要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搞清楚这些,可以使用一个工具——Message House(信息房),它来自于国外公益网站(www.messagehouse.org)


搭建「Message House」时,有个最简约的版本,只需要在「你是谁」的基础上,回答4个问题:


  • (你)为何重要

  • (你)能提供什么

  • (你)如何提前应对可能产生的质疑

  • 要求(对方)行动


将以上四个问题的信息梳理清楚,它们就是我们要传播的核心信息,对受众至关重要。


而完整版的Message House,则像一座真正的房子,有屋顶、三根承重柱和地基。


基于同一座「房顶」——「你是谁,有什么特性」,有3种不同的分析逻辑,紧扣「自身价值」多方阐释,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择。不止是营销,公开发言、新闻稿、公司介绍等,都可以此为核心铺展。下面的「地基」,则需要我们多方寻找「信任状」相关证据(如热销、领导者、专家、开创者等),为自己背书,作为观点的佐证。


梳理好整个「Message House」的逻辑后,我们要呆在这个房子里,保证「安全。这里,又能引申出1个核心和3个窍门:核心是真实,千万不能编造。3个窍门,则是变着花样「持续说」,产生重复的叠加效应;想方设法让「别人说」,比自己说的效果更好,此外,还要坚持更新和演进,在迭代中成长。


 「资源」


要做一件事,资源永远有限。


做营销实际上分为3个阶段: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相对而言,前两个阶段比较重要,从10到100,基本上是「滚雪球下坡」,而前期需要多花心力运营。


从0到1的阶段,特别重要的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是付出让自己肉疼的投入,也要寻找到「制高点」,亦即上篇文章详细论述的「山头」。这一阶段相对困难,需要精准出击,把资源用在刀刃上,把一个制高点做大、做深。


从1到10的阶段,最关键的,是品牌的延续性和一致性。这决定了后面品牌能否起来,千万不要做散,要做好一切和品牌形象相关的工作,甚至包括之前说过的「无用之用」。同时,开始收集信息,搭建「Message House」


而从10到100的阶段,品牌已经「立住」,找到「制高点」,验证过「路径」,要做的,就是大规模投入资源,把已验证过可行的模式持续下去。前面都在做实验,搭建框架,现在则是重复之前的公式和操作,把它放大。


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切忌盲目投入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