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气郁 清代医家尤在泾言:“恶寒有阳虚阳郁之异, 阳虚者 ,宜补而温之 ;阳郁者,宜 开发上焦,以 开 阳明之气,丹溪所谓久病恶寒,当用解郁是也。 ” 说明气郁可以导致恶寒。 肝胃气郁导致胃凉症的 机理有二 ,一是肝失疏 泄,肝气郁滞 ,克犯 脾 胃 , 脾胃阳气内郁而不得伸展, 阳不外达而寒。 二是 肝 郁犯脾,日久 脾胃虚损,生 化乏源,脾 胃阳 虚 , 出现胃凉症。 本证多因情志不畅,肝郁犯胃,或饮 食伤胃,胃病及肝所致。 临床表现为胃畏凉,胃胀 痛,嗳气,反酸,胁肋胀痛,急 躁易怒,胸闷 ,善太 息,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 本证的突出特 点是胃凉与情绪变化有关, 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 重。 治以疏肝解郁、行气和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 减 ,常 用 药 物 有 柴 胡 、香 附 、陈 皮 、炒 白 芍 、炒 白 术、川芎等。 因气滞易致血瘀,常于治疗中加入活 血化瘀药如丹参、三七等。 同时,患者保持心情舒 畅很重要,正如《临证指南 医案·郁》言: “郁 证全 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 案 :彭某,女,41 岁。 2017 年 1 月 2 日初诊。 患者自觉胃部畏凉, 每于生气之后明显,时 有 胃 痛 ,嗳 气 ,无 反 酸 ,眠 差 ,急 躁 易 怒 ,大 便 正常,舌淡暗、苔薄白,脉弦细。 胃部轻压痛。 胃镜检 查: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脘痛。 中医辨证:肝胃 不和,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和胃,行气化瘀。 处 方: 醋柴胡 ,醋香附 ,陈皮 ,炒白芍 , 枳壳 ,麸炒白术 ,生蒲黄 ,炮姜炭 ,甘草 等。 常法煎服。 2017 年 1 月 9 日二诊:服上方 7 剂,胃凉症状 明显减轻, 胃痛、 嗳气缓解, 继续原方加减治疗 2 周,症状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