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条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传经者,则一日太阳,二日阳明。此太阳传经,故曰转属阳明。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者,太阳受病也;若反汗出濈濈然者,太阳之邪转属阳明也。经曰∶阳明病法多汗。 清·吴谦《医宗金鉴》 【注】 阳明之病,本自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而不透彻,乃为汗不如法,故未尽之邪,因而转属阳明也。邪在经则为外证,邪入府则为胃家实矣。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为太阳之邪欲传也。若无汗,为太阳阳明之表尚在,汗之可也。今反汗出濈濈然者,是邪已转属阳明之府,可下不可汗也。 【集注】 方有执曰:此言由发太阳汗不如法,致病入胃之大意。 呕不能食,热入胃也。反汗出者,肌肉着热,肤腠反开也。 程应旄曰:太阳本证现在,而反汗出濈濈然者,虽表证未罢,已是转属阳明也。濈濈,连绵之意,即俗云:汗一身不了又一身,是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彻,止也,即汗出多之互辞。 胃实之病机在汗出多,病情在不能食。初因寒邪外束,故无汗;继而胃阳遽发,故反汗多。即呕不能食时,可知其人胃家素实,与干呕不同。而反汗出,则非太阳之中风,是阳明之病实矣。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太阳伤寒,经证未解,发热无汗,呕不能食,缘寒邪束迫,胃气壅逆,故无汗而呕,食不能下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必因胃腑有热,蒸其皮毛,是为转属阳明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此节为不敢用麻桂者痛下针砭,以见畏葸太甚者之必遗后患也。予遇恶寒甚者,轻者二三钱,重者四五钱,甚或一剂不愈,连服二剂者,一年中类此者常百数十证,迄未见亡阳之变。 盖发汗必期透畅,然后肺与皮毛,乃不至留郁恋余邪,若汗出不彻,时时发热,久乃有汗不解,津液日损,因而转属阳明。且其证呕不能食,与寒邪初犯太阳者同,发热亦同,惟汗出濈濈然者为独异,知邪传阳明之必有潮热矣、 予尝由仲师所未言推阐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则为干呕。寒郁肌表,脾阳内停,则不能食。若病传阳明,则下燥上湿,津液被胃热蒸迫,悉化痰涎。胃热与湿邪抗拒,因而病呕。不能食者,胃中本有宿食,胃液因汗而耗,燥结不复下行,胃中壅阻,因不能食。由此观之,呕不能食同,所以呕不能食者异也。太阳标热虽盛,常欲拥被而卧,至一传阳明,则不欲近衣,发热同,而所以发热者异也。此条不过示初学以同中求异之法,使不误于疑似耳,若不于病理求之,则大谬矣。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本条前半部分)讲太阳病汗出不彻,转属阳明。 太阳病也有发其汗,汗先出不彻的转属阳明的,和这个意思不一样,两个方面的意思都有。本来是太阳病,太阳病刚一得病,医生就用了发汗之法,这是顺、不是逆,发汗解表治疗太阳是对的。但是,汗先出不彻,汗虽然是出了,不彻这个彻字当个除讲。这个字的说法很多,有的注家说汗先出不彻是汗出不彻底;有的注家说是汗先出不达,通达的达;也有当除字讲的。我认为还是当个除字讲好,因为以后还有彻当除字讲的内容。如果这个地方讲作不达,底下就矛盾了。 虽然发了汗,邪气可没解。为什么没解?发汗一次不解还可以再发汗,也可能是发汗发的不得法,所以不能够说因为发了汗,邪气都解,也有邪气不解除的时候。由于汗出而邪气不解除,因转属阳明也,太阳的表邪转属阳明,这个转属阳明和何缘得阳明病,太阳病,发汗或下,利小便,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的意思不一样,那个是发汗、利小便亡了津液,这个没亡津液。所以《伤寒贯珠集》的作者尤怡提出个人的见解,我认为是很好的,为什么?就是这两个都是转属阳明,前面那个亡津液的转属阳明就是成了阳明的腑证;这个因转属阳明属于阳明经证。太阳之邪没往里去,传到阳明之经,为什么?这个它没伤了胃中的津液,还没有传到阳明之腑。以此为别,伤津液的就传到阳明腑,没伤津液的传到阳明之经。 这一条(本条后半部分)讲伤寒转属阳明的见证。 太阳之邪传到了阳明以后有一个特殊的反映,就是濈濈汗出。伤寒发热无汗,这是邪在表,是麻黄汤证。呕而不能食,出现了呕还不能吃东西,这是里气不和,胃气不和。里气不和,太阳的表邪有内入的倾向,从呕不能食来看,很有点儿像邪气要往少阳经传入。而反汗出濈濈然者,假如呕不能食是少阳之气不利,应该出现少阳证,如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心烦喜呕,现在这些少阳证不见,以前没有汗,现在反倒汗出濈濈然者,濈濈就是汗出连绵不断的意思,濈濈者,水流之貌也。有位同学问陈慎吾老大夫什么是濈濈汗出,陈老就说出完一身又出,连绵不断。学生说,到底什么是濈濈汗出,我怎么总还不明白啊。陈老就说,这么说你还不明白,那怎么办啊,那时候正是热天,六月天,他说你到操场上跑两圈后,喝一碗开水,体会体会这个意思。这个学生跑完两圈,喝了一碗开水,劈头盖脸地出了汗,说:陈老,这回我知道了。 汗出很多啊,一身未了,又出一身,这种汗是只有阳明才有。阳明有热,燥热外蒸,所以汗出较多,这种汗一出来,是转属阳明也。这个是伤寒的表邪就要转属阳明了。这个不是转属于少阳,不要因为呕而不能食,谓之少阳。实际上是转属阳明。何以见之?因为濈濈汗出,阳明里热盛逼津液外渗,所以他才能出这样的汗。少阳出汗只能合目汗出,是盗汗,不能出这样濈濈之汗。这个濈濈汗出,反映邪传阳明,这是很有诊断意义的。因为这个时候,肚子胀满、疼痛、大便秘结都还没有出现,只出现了一个濈濈汗出,就知道邪气传于阳明了,所以这个症状很有诊断意义。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头一个是太阳病依法当发汗,发汗而病不彻,彻是指病不除,不是不彻底,真正的重病,不只伤寒如此,流感也这样,开始表证非要发汗,真正重的流感不一汗能愈的,汗后也可传变少阳与阳明的,这里就说的这个意思,大病的时候就治疗正确,也只能在表证的时候,使它好转减轻,去其凶势,但病还是要传变的,不能马上好,伤寒一般好,全在少阳病的末期,阳明病的初期的时候好的多,就是白虎汤呀,调胃承气汤等。这里讲的就是这种,即太阳病依法当发汗,发汗后病不彻,因而转属阳明,有这个事情。 第二个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由太阳传到少阳,由少阳而反汗濈濈然者,濈濈然是连绵不断的意思,那么又转属阳明。这是解释太阳阳明,少阳阳明的来历。由太阳病虽然依法发汗,也有不好,少阳病也如此,本来是太阳伤寒,没有汗,转属少阳故呕逆,所以少阳病发热而呕,是柴胡证,呕而不能食,但少阳病不出汗,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病,阳明病法多汗,明了外证不是有身热汗出吗?这里是二段,一是有太阳病转属阳明的,有少阳病转属阳明的。 子恒试注 原本是刚刚患太阳病的时候,用发汗解表的方法治疗,属于正治,但虽然有汗出,病邪却未完全解除。若汗出后病未解,就有传入阳明经的可能。 患太阳伤寒,本是发热无汗,之后出现呕吐不能进食,说明邪气有入里之势。呕吐并非少阳专有症状,阳明也可能出现。但濈濈然汗出就是流水般连绵不断的汗出是阳明所特有的症状,即“阳明病法多汗”,说明病已经传入阳明。所以,濈濈然汗出也是阳明病的特征之一,还包括前面条文中的不恶寒反恶热,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 关于尤怡的观点,津液未伤,邪多入阳明经,津液损伤,邪多入阳明腑,临床应该有参考价值。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第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第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第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第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171条: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第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第178条: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第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第181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第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第183条: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第184条: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自我测验 第1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复制可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