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核心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3][6]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唐朝,唐太宗宣称“朕之本系出于柱史”,老子被认作是李唐的祖先,庙号“唐圣祖”,唐高宗时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加封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园玄元天皇大帝”,北宋继续加封老子的封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明朝进一步加封,叫“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由上面老子受封的历史可以看出,老子是由圣人逐渐进阶到仙人的。做圣人时,是老子;做仙人时,是太上老君。 我们之所以在直觉上不把老子纳入圣人范畴,是因为长期以来儒家思想占据支配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老子作为太上老君,那位和蔼可亲的白胡须老神仙,在民间已经家喻户晓,是否再让他当圣人,好像也无关紧要。还有一个事实:西方学者曾评出“东方三大圣人”,第一是道圣老子,第二是德圣孔子,第三是智圣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三教:以老子为代表的道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教,以禅宗六祖慧能为代表的中国佛教,正是这儒释道三圣塑造了中国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