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城内,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  | 天王殿,门上部横嵌着康熙皇帝亲书的“敕建隆兴寺”金字匾额。 |  | 摩尼殿始建于1052年。大殿结构十分奇特,属抬梁式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各出山花向前抱厦,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见格,殿顶为绿琉璃瓦剪边、檐下饰雄大的绿色斗拱,翼角弧度圆润而微微向上翘起。在中国早期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  | 摩尼殿后视。 |  | 龙槐风槐。 |  | 龙槐风槐。 |  | 戒坛是一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为清代重建。坛内供明代铜铸双面佛像。这尊双面铜佛像具有明显的明朝中期宫廷造像的风格,在民间极为罕见。 |  | 戒坛 |  | 慈氏阁 |  | 慈氏阁内采用永定柱造和减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筑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檐墙一周的柱子均采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国内保存宋代建筑中的孤例。阁内二米高的须弥座上,立有一木雕像,高七米,为弥勒佛形象,或称“慈氏菩萨”,是宋代遗物。 |  | 转轮藏阁内正中安置木制的直径七米、八角形的“转轮藏”:中间两根金柱各向左右让出,其梁架结构,作出由下檐斗拱弯曲向上与承重梁衔接的弯梁,上层梁则有大斜柱(叉手)的应用,是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 |  | 转轮藏。 |  | 康熙御碑亭 |  | 乾隆御碑亭 |  | 乾隆御碑亭 |  | 大悲阁是隆兴寺的主体建筑,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 |  | 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