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才辈出的杭州 历史上诞生过多少状元

 木易斋 2017-08-04

人才辈出的杭州 历史上诞生过多少状元

2017-08-04

杭州孔庙

从唐兴科举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杭州(包括淳安、桐庐、建德等)共有状元15人,登科进士3036人。这其中,有不少妇孺皆知的文化名人,比如因《梦溪笔谈》而闻名的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

杭州孔庙(碑林)原为南宋临安府学所在地,孔庙展出有古时的考卷、覆试卷票(相当于现在的准考证)以及殿试策(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的策论)。陈列了从隋以来到清代10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所有杭州的进士名单,共3036名,并收录了他们和15名杭州状元的生平。

这份名录透露出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仅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还记载了不少一家几代都为进士的“进士家族”。

施肩吾,杭州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施肩吾是距今1100多年前唐宪宗元和十五年进士,今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贤德村人,他不仅是杭州第一位状元,也是一位集诗人、道学家等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研究者眼中,台湾澎湖地区经济、文化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快速发展,与施肩吾的台湾之行有着紧密关联。

张九成,考前曾梦到自己高中状元

张九成(1092~1159年),字子韶,号横浦居士,钱塘(今杭州市)人,绍兴二年(1132年)状元,南宋忠臣。

传说张九成在考试前梦到自己高中状元,十分高兴。等到参加礼部省试,公布考场的座位图时,张九成一看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排,顿时心灰意冷,可是到了殿试唱名,他依然中了状元。

他在殿试时慷慨陈词,痛陈宋金形势。后官至礼部、刑部侍郎。后来金人提出议和,张九成不肯附和秦桧,被谪官安南军(今江西大余)14年。谪居期间,他经常天刚亮就站在庭院看书,以致站出了两个印子。秦桧死后,张九成重获起用,任温州知县。

商辂,明代唯一“连中三元”的状元

商辂(1414~1486年),字弘载,号素庵,严州淳安(今杭州淳安)人。早先曾在会试中落弟,潜心苦读十年,明宣德十年(1435年)浙江乡试解元,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明代近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唯一“连中三元”者。

他官至内阁一品,是当时的名臣。商辂仪表堂堂,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为人宽厚,面临大事时又果敢刚毅,不为他人所动。当时有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后来商辂因不满西厂宦官专权毅然辞官,居家十年后辞世。今日杭州中山中路的三元坊就是早年为纪念商辂所设地名。

金德瑛,深受乾隆喜爱的科考状元

金德瑛(1701~1762年),字汝白,号桧门,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状元。他很得乾隆赏识。当时殿试,他是第六名,后被乾隆提置第一。历任右庶子、太常寺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官至一品左都御史。

金德瑛的仕途比较顺利,政绩比较显著的是在办学业、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上。在督学江西任满时,乾隆特地下旨称“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并嘉奖他办事“诚实不欺”,“无有偏党”,也因此颇得乾隆看中。晚年病重期间,乾隆多次垂询,还记挂着金德瑛的生日,皇帝这样记挂一个臣子并不多见。

沈晦,拿到考卷思考了三年的状元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的状元叫沈晦,杭州人。拿到卷子后,沈晦足足思考了三年。

为什么思考了三年,这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年,沈晦帮好朋友替考。结果被抓个正着,不光忙没帮上,连他自己的举人身份也被取消了。

第二年殿试的时候,宋徽宗仗着自己有点才,亲自出题——《易数》。然而,这个题目一提出来受到了大臣们的否定,最后只好妥协了。不过,妥协只是暂时的,回去后,徽宗气呼呼地跟旁边的太监梁师成说:“这次就让他们一回,等下科我一定要考这个题目!”而后,梁师成找到好朋友沈晦,趴在沈晦耳边说:“下一科殿试考题已定,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易数。”

沈晦一听,真的假的?梁师成使劲儿点了点头。就这样,足足准备了三年的沈晦,顺利地拿下了下一科的状元。

钟骏声,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

钟骏声,字雨辰,号亦溪。生年道光13年(1833年),卒年不详。仁和(今杭州)人。清咸丰戊午举人,咸丰十年(1860年)状元。该科为咸丰帝三旬寿辰特设恩科。钟骏声取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咸丰十一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钟骏声,其家居今杭州上城区民生路状元弄,父钟世耀。早年力学,道光戊申岁与同里何静庵读书湖上之葛林园,朝夕研磨,即于是年入泮。生平交友以信,好饮不及乱。

浙江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始于史,终于钟。”史大成于顺治十二年中“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巧合的是,钟骏声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沈括,家族里共有五进士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杭州)人,汉族。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

沈括的家族钱瑭沈氏,兄弟、祖孙、曾孙一门共有五进士,可谓“书香门第”。沈括是家族中年纪最小的进士,他的父亲沈周、伯伯沈同都是进士,而沈遘则是他的侄子。

于谦,家族里也有五进士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杭州府钱塘县(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

于谦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

龚自珍,超级爱国的诗人进士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后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龚自珍生于杭州城东马坡巷(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

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龚自珍27岁为举人。道光元年(1821年)官内阁中书任国史馆校对官。九年始成进士。

据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