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08/03【夜间低血糖】要命的夜间低血糖

 华向东001 2017-08-04

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患者发作后可能在夜间昏迷,丧失意识,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如果在夜间发生低血糖,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还有的人在出现夜间低血糖时,没有任何症状,这就更加危险。


低血糖


平常所说的低血糖就是血糖低于正常的水平。低血糖按严重程度可以划分为轻度低血糖,中度低血糖和重度低血糖。轻度低血糖是出现了交感神经兴奋的一些症状,如心慌,出汗,手抖,焦虑;重度的低血糖是出现了神经系统的症状,早期出现精神不集中,严重的会出现行为异常,烦躁,意识丧失,更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脑梗死或者心肌梗死的症状。

 

一般来说,轻度低血糖在正常人的生活中是可以出现的,它的持续时间很短,重度低血糖一般在病人当中出现,糖尿病患者会因为饮食不合适,运动的增加或者用药的不合适,血糖控制太低导致出现严重的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


案例:

高叔叔今年75岁,糖尿病病史近30年,血糖一直不稳定,高低血糖都存在,低血糖发作的时间多,白天低血糖一般在下午4-5点发作,发作时全身发抖,没有劲,出虚汗;夜间低血糖发作一般都是伴随着做噩梦,出汗,心慌,特别想吃东西,胃口大增,惊醒的时候大概凌晨一两点,早的时候晚上11点半。


夜间低血糖容易出现在夜里11点到凌晨四五点这个时间段,这种低血糖往往可以没有症状,持续时间比较长,发作也比较频繁,对人造成的危害更大。现在一些研究认为,在糖尿病患者当中出现的低血糖有50%以上都是出现在这个时间段的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发作的时间在夜里,患者在睡眠中可能出现盗汗、做恶梦、惊厥等症状,严重者可能直接进入昏迷,或由此引起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甚至直接死亡。这些症状往往非常隐秘,甚至有人没有任何症状也会出现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可能会引发癫痫,患者一旦出现了癫痫的症状,低血糖已经非常严重了,有可能已经发生了意识丧失,第二天醒过来可能并不知道夜间发生了什么,中老年人或脑血管病人出现这种状况可能就醒不过来,或者发生猝死。



夜间低血糖症状表现


表现1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左右,往往在睡梦中发作,轻则出汗、震颤,重则痛觉过敏,兼有阵挛性及舞蹈样动作,继而瞳孔散大,此时如果及时被发现并送往医院,可能会躲过一劫,但很多老年人不在意,特别是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低血糖发生时,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表现2

这些低血糖症状不一定每位糖友都会出现,通常可能只出现一两种症状,有些甚至不出现任何先兆就直接进入昏迷阶段。


表现3

 较轻的低血糖虽然可以随着血糖的恢复而很快消失,但其脑功能障碍症状的消除则需要数小时、数天或更长时间。

 

【专家提示】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会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这种情况叫无症状性低血糖,可以用动态血糖监测监测到无症状性低血糖。


 

白色为葡萄糖,红色为胰岛素,胰岛素是血液里唯一降血糖的激素,黄色和蓝色是其他的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血糖的稳定是靠升糖激素和降糖激素来维持的。


胰岛素水平升高,饮食过少,运动太多都会使血糖下降,正常人人体在血糖过低的时候可以自我调节,减少胰岛素分泌,促进升糖激素的分泌,当你是糖尿病人的时候,用的胰岛素比较多或者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降糖药物用的过多就会使胰岛素的水平升高,血糖下降,出现心慌、出汗、手抖,这也是机体对低血糖的一个预警。


夜间低血糖的危害


一般来说正常人也会有低血糖的反应,当您出现轻度低血糖时就会出现心慌、手抖、有饥饿感、出大汗的表现,但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能恢复,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危害,但是如果反复的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就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了。

 

夜间,我们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反应低,当出现低血糖往往是不能被感知的,长期持续的低血糖就会对我们机体的各种器官造成损害,最常见的就是心脏,神经系统,视网膜还有肾脏,所以我们把夜间低血糖称之为严重的低血糖。


低血糖会造成心脏的损害

心脏是靠葡萄糖来供给能量的,如果葡萄糖低,就会造成心脏的缺血和缺氧,加重冠脉的缺血,诱发心肌梗塞;严重的低血糖还会对心脏的传导系统造成损害,导致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危及生命。所以由于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以及由它所导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会抵消糖尿病患者长期以来维持血糖正常所带来的益处。

低血糖会造成脑组织神经系统的损害

脑细胞是以葡萄糖作为能量的唯一供给来源,大脑对血糖的感知非常敏感,轻度低血糖会造成脑供氧不好,出现记忆力不集中,行为异常,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惊厥,抽搐,甚至昏迷。



低血糖会造成眼睛的损害

低血糖会使我们更容易出现眼底出血,小动脉压力的增加,引起视网膜病变的加重。


低血糖会造成肾脏的损害

肾脏有时候是靠葡萄糖供给能量,如果反复低血糖且持续时间较长,会导致肾功能下降,造成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的增加。


易出现夜间低血糖的健康人群
  1. 当血糖低的时候进食少,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大量的饮酒,葡萄糖大料的消耗会出现夜间低血糖;


  2. 肥胖的人往往出现胰岛素抵抗,所以血里胰岛素的水平比较高,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预防夜间低血糖


饮食合理,顺序合理

饮食不合适会增加夜间低血糖的风险。晚饭吃的过少和碳水化合物过多食用都会引起夜间低血糖。


晚餐正确饮食顺序

①纤维素(蔬菜)

②蛋白质、高蛋白(豆腐干、鸡蛋、瘦肉)

③碳水化合物(少量面包或米饭)


这样的顺序既能保证摄入充分的营养物质,又能增加胃的饱腹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使血糖平稳维持的时间比较长。


【专家建议】一些患者在睡觉前最好能监测一下血糖,睡前血糖小于5.6mmol/L,建议增加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预防夜间低血糖。


【专家提示】如果晚上碳水化合物吃得过多,更容易诱发出夜间低血糖。


合理的运动方式

糖尿病患者正确的运动方式一般是在饭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每次运动不要超过30分钟。


合适的用药方法

最容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是胰岛素和黄脲类的降糖药。睡前增加胰岛素的食用容易引起清晨高血糖,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夜间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会引起反跳,使清晨的血糖升高,医学上称之为“苏木杰”现象。

 

当第二天早晨空腹血糖明显高于晚上睡前的血糖水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监测在夜间有没有低血糖现象的发生。如果出现夜间低血糖反跳性引起第二天早晨的空腹血糖的升高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药物使用不合适,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专家强调】只要出现过一次夜间低血糖就需要前往医院咨询医生。


一定要监测夜间血糖的情况:

①当您夜里出现出汗,有饥饿的感觉,或者第二天早晨起来凌晨出现头疼,浑身没力的时候一定要在夜间3点左右测一下血糖;

②如果没有出现症状,但是当您早晨起来的血糖比夜间睡前的血糖明显升高的话,也要监测夜间3点左右的血糖。


夜间低血糖的急救措施


  1. 吃15克糖。2-5个葡萄糖片或150ML橘子汁或一大勺蜂蜜;

  2. 等15分钟监测血糖,若血糖还没有恢复正常,需要及时就医;

  3. 一旦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出现抽搐,叫不醒的时候不能给病人喂糖水,因为神志不清会造成窒息,一定要拨打120,去医院静脉输注葡萄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