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万小时定律,害了多少孩子?

 超级萝卜头 2017-08-04

孩子与天才差的,远不止一万个小时

文/涵博老师

最近在读一本叫做《刻意练习》的书,里面关于学习的相关理念和方法非常独到,本文总结了多个要点,以便家长们参阅,也希望能给孩子们更多指导。

1. 孩子未来无论在哪个领域,提高自身能力与技能的最佳方式就是刻意练习,虽然我们总觉得一个天才的诞生是因为文化,或制度,或自虐,其实我们都错了,天才靠的就一件事,那就是刻意练习。

2. 很多人会把刻意练习与一万小时定律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对刻意练习的误解,如果不知道训练的正确方法,仅知道长时间、有目的、针对性的练习,花了一万个小时也会毫无意义。

3. 技能其实是人脑中的一种硬件结构,而要练习某种技能,就必须高度的、针对性的、重复性的练习某种技能的基本功,正所谓“想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就是基本功。

4. 有人把个人能力分成三个区域,三个区域互相嵌套:最里层叫做舒适区,是孩子的能力范围区,已能熟练掌握技能;中间层叫学习区,是孩子能力范围之外的,需要帮助才能掌握技能;最外层叫恐慌区,该区完全超过孩子的能力,怎么努力也掌握不了技能。

一万小时定律,害了多少孩子?

5. 舒适区做事叫生活,学习区做事才叫练习,也就是说刻意练习必须在学习区才可以,因为在舒适区努力很低效,在恐慌区努力会有毒。

6. 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意味着一旦孩子掌握某种技能,就不该在上面继续花时间,而要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的练习,这样才可以不断提高,而练习的正确步骤是:将学习区变成舒适区,将恐慌区变成学习区,从而不断将能力圈层向外拓展。

7. 刻意练习需要刻意练习的心态,也就是远离舒适区,让孩子对自己的状态、所做的事情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孩子一旦有了刻意练习的心态,就会跃跃欲试地想挑战自己。

8. 对于刻意练习,必须在结果可控的领域才会有用,而在规则固定的领域,刻意练习的作用最大,没有规则的领域则会非常小。

9. 刻意练习的内容要分成小块,每一个小块都要进行针对性的重复性的练习,比如背诵课文,先一段段地背,背熟之后再进行下一段,最后再整体连起来背,效果肯定比整体背诵要好,任何方面的练习都是这个道理。

10.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是获得有效的反馈,而且是随时随地的,比如孩子在家学习某个科目,家长必须给予孩子三步反馈,即演示正确动作,表现错误动作,再演示正确动作。

11. 一个有效的反馈必定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及时,一旦孩子犯错就能马上指出来;其次是超脱,对事不对人,反馈者不会认为孩子不行;最后是试错,孩子犯错误的代价要小。

12. 为什么孩子需要考试?因为考试是最好的反馈,毕竟孩子练习不是为了熟悉,而是理解,不过要想真正做到理解,唯一的办法就是考试,没有经过考试的知识都是幻觉。

13. 学习有效果并不意味着时间要长,这并非用功,而是浪费精力,决定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学习时间只是一方面,学习环境比它更重要。

14. 刻意练习不好玩,玩是无法享受练习过程的,孩子必须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学习,保持足够的精力全情投入进去,毕竟专注的孩子才是最酷的。

15. 刻意练习中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敢于迈出舒适区,孩子不仅要在学习区进行学习,孩子的其他活动也应该在学习区,比如做运动,比如玩游戏。

刻意练习可以使孩子在将来的大多数领域成为高手,如果家长能早知道这一点,相信孩子在奋斗的路上会节省更多力气,积攒更多可能。

文章来源:科学家长观(kxjzg1)

一万小时定律,害了多少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