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第218天:“介”

 书童的主人 2017-08-05

【2017.8.1】说文解字第218天:“介”

介”(jie)字,是一个用法比较多样化的汉字,基本义是“在两者当中”,如“介绍”、“介入”、“介于”。又《左传·襄公九年》:“介居二大国之间”。它还常被用来表示“存留、放在(心上)”之意。如李延寿《南史》:“不以介怀。”意即:不因此而耿耿于怀。同时,它也是一个常用的量词,相当于“个”,如“一介武夫”。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字的本义,竟是与战争密切相关的“铠甲”。

【汉字溯源】
“介”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看上去像是一个面朝右方、手臂略向前下方伸展而立的人。其身体周围,是象征铠甲的四个点(据说,在冶金技术诞生之前,上古时期的人们用的铠甲实际上就是用兽皮做的护身衣,甲骨文中所描绘的,很可能就是这种皮衣),“介”的本义“铠甲”就被很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介”还常作动词用,意思是“武装”。如《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急则用介胄之士。”大意是:军情紧急的时候,就调用(披)甲(戴)盔、全副武装的武士。

甲骨文

【字形演变】

发展至周代的金文阶段,“介”字的写法较甲骨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朝右站立的人换了方向,朝左站了;而大约是为了书写方便,其身周表示铠甲的黑点,也由四个减少至两个。

金文

  小篆阶段中的“介”字,基本上还是金文中的写法,只是象征铠甲的两笔不再是两个点,而成了一撇一捺,从而使整个字的结构看上去更为协调。


小篆

  进入汉代以后,历经隶变和楷化,“介”字逐渐笔画化,从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上面是“人”字,下面的一撇、一竖代表铠甲,若不了解此字的演变过程,便很难读懂它了。


隶书

【字义转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介”字的本义被渐渐废弃了,相反地,它被假借为其他多种用法(包括基本义),比较特别的有下面六种。
1.节操、独特的行为。如《孟子》:“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意即:柳下惠不因为有大官可做便改变自己的操守。
2.佐助、赐予。如《左传》:“介尔景福。”意即:帮你得到巨大的幸福。
3.独、特异。如张衡《思玄赋》:“何孤行之茕茕兮,孑不群而介立。”大意是:因不入俗流,以致形单影只。
4.通“芥”,细微。如《汉书·元后传》:“不以往事为纤介。”意思是:不要因为以前的事而产生丝毫的嫌隙。
5.大、高。如“介福”即“洪福”,“介寿”即“高寿、长寿”,而在古书中常见的“介弟”,是一种尊称,即对“地位高的弟弟”的旧称。
6.作动词,表示“因,凭借,依靠”。如《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大意是:凭借的是他人的恩宠,而不是自己的勇武。

楷书

百文书苑简介

百文书苑位于达州市西外体育馆,毗邻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第一中学,文化底蕴深厚。
百文书苑旨在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搭建一个交流、沟通、学习的平台。主要提供茶艺、佛文化、国学交流;书法(硬笔、毛笔)培训、交流;书画作品展览、展销;组织参加各种文化沙龙、笔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