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而不死是为贼,皆因没有价值观

 HNYZL 2017-08-06

痛斥那些为老不尊的人,人们总爱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此语出自《论语》。但孔子是尊老的。他的文化,本质上就是老年文化。孔子在那个时代能活到七十三岁,属于长寿之人。年长者的文化,讲究长幼有序,强调伦理规则。相较之下,西方宗教中,耶稣逝世时才三十多岁,心态、判断力还有年轻人的特征。就像二十五岁便死去的海子,他的诗歌中有一种刀劈斧剁的力度。孔子不会无缘无故贬低老人。

《论语》中原文是这样的:“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孔子故人原壤蹲坐在地上,姿势十分不雅,也不迎接孔子。孔子生气地说,你年幼的时候不守逊悌之道,兄弟不睦;年龄大了,也没什么著述来教导后辈。这么大年龄还不死掉,活着也是苟活啊。这里的“贼”,不是“偷东西的人”,乃偷生之意,指没什么意义地活着。

正因“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所以才“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其重点在前两句,后者只是结论。如果“幼而孙弟”,“长而述”,老而不死也许就不是贼了。

三岁看老,看一个人以后有没有出息,需看他年幼时的表现。孔融让梨等故事便是此类经典。所谓“幼而逊悌”也。

“长而述”尤为重要。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了一定地位,得有自己恒定的价值观可以传达给人家。一个人活着的本质就是活其“价值观”,无价值观则此生无意义。在微博上看到几个粉丝众多的名人,也曾在主流电视台上风光过,数百万的粉丝量啊,点赞和回复寥寥无几,约等于零。不知其粉丝是花钱买来的,还是粉丝全部对他们无感。郭德纲说,说相声的这样人,拼到最后拼的就是文化。文化者,又是价值观之一面。或曰,韩寒的一个“嗨”字有什么文化含量,马上就成千上百万的转发和回复;又曰,那些娱乐明星有什么文化?不也是成千上百万的脑残粉儿?其实呢,文化就是文化,不要以为真的脸蛋好看,长得漂亮就能天下无敌。人家的作品,歌曲,影视之类的,一定是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你可以说那不是文化,就跟有人说连环画不是艺术一样,但文化的多样性又岂是一言可隐?

价值观之好坏高低并非一时一地可以确定。无论如何,有“述”是一种先决条件。起码在孔子那里不是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