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文化》谭14

 山佳国学谭 2017-08-06

40相对的人治成为中华文化分野的第四点——《中西文化》谭 

由于中华的人文文化强调是人性主宰着人类。人性的外在表现为礼,就成为了做人的标准,成为了人类社会遵守的准则。由于,礼治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宗法又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统治和世袭的规范。又经过时代的演变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为指导的封建礼治。因此,礼治的意义在于相对的人治。人治又是通过礼治来实现的。同样是没有纯粹的礼治社会的,礼治既是法治基础,法治又是礼治的延伸。因此,相对的人治也是需要通过法治来实现的。在中华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中,随处可见法治的作用。虽然如此,但相对人治的社会制度,仍然成为中华文化分野的第四点。

41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方文化的走向——《中西文化》谭 

再回过头来看看西方文化的走向。由知善恶产生原罪的特点,经过赎罪、神主宰、相对的法治的过程。形成了凸出欲望、个性、竞争的特点;因此,提出了近现代自由、平等、民主的要求。人欲望的凸出自然会导致人个性私有的欲望,进而必然的形成了竞争的局面;因此,客观的提出相对的自由、平等、民主的要求。最终实现充分体现人性善的关心人生、爱护众人、尊重人权、以人为本的人道的理想社会。由此,形成了西方文化的特征和做人的准则。

42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华文化的走向——《中西文化》谭 

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华文化的走向。由于性善论的特点,经过修身、人性主宰、相对的人治的过程。形成了凸出性善、共性、中和的特点;因此,提出了守礼、和谐、统一的要求。人性善的凸出自然会导致对个人欲望制约的共性,进而必然的形成了中和的局面;因此,客观的提出相对的守礼、和谐、统一的要求,最终实现充分体现人性善的以人为本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大同社会。由此,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做人的准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