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就立秋了,立秋节气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夏秋养阳”的转折点。立秋节气后早上和晚上会比较凉,温差变化大。但现在仍处于三伏时期,白天尤其是中午的时候,天气依然闷热,仍然要继续做好防暑。 立秋时节,重在清热去火,排毒祛湿。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立秋进补,养生当时。在夏末秋初,季节转换之际,经历了暴烈酷暑,热汗洗礼,极度透支的身体终于将迎来华丽脱变的休养时机。那要如何休养好身体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分享立秋时节的养生方法,做好预防,守住健康! 1、当心“秋老虎” 立秋是一年之种气温从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之后难耐的暑天会逐渐减少,随之湿气也会逐渐减弱。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三伏时节还没到期,炎热夏天的余热还没有散走,处暑节气也将在八月底到来。立秋过后,天气还会处于炎热的状态,这炎热的天气可能会延续至九月,天气才会开始凉爽起来。所以,立秋后要当心“秋老虎”,预防中暑伤身。 谨防“秋老虎”,大家要保持好充足的睡眠,注意补充的水分,外出时,带好遮阳伞、风油精等防暑用品,做好防晒工作。 2、预防感冒 立秋后,昼夜温差会逐渐变大,白天炎热的气候到了晚上,就会变得凉爽起来。所以早晚温差较大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平时吹空调的时候,温度不宜开过低,尤其是晚上开空调睡觉的时候,不要赤膊睡觉,空调也不要对着吹。室内要经常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立秋时节宜养肺健脾 立秋过后,天气干燥,气燥容易伤肺,因此要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同时,还要健脾祛湿,经过夏季的潮湿闷热的天气,人体的湿气大大加重了,影响了脾的化湿的功能。因此除了要加强调养肺部,还要注意健脾除湿。 4、运动适量不过度 立秋过后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为人体阴精阳气正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要适量适度,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损耗阳气。应当选择轻松平缓的运动项目如瑜伽、做操、打太极等。立秋后考虑到天气还会依然炎热,所以运动时间应选择傍晚为宜。 最后,小编给大家介绍几个适合夏秋交际时吃的养生膳食,帮你祛湿滋补身体,做法不仅简单而且美味哦! 【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50g 红豆50g 芡实30g 枸杞20g 做法:薏米洗净沥干水分炒熟,红豆、芡实等洗净后备用。将准备好的材料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煮2个小时,关火前10分钟,加入冰糖,搅拌一下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薏米,性凉、味甘淡,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清热除痹等功效,容易消化吸收。不仅是我们常吃的食物还是常用的中药,不论用于医疗还是滋补,作用都十分温和。而红豆养心补血、健脾养胃,也是常吃的滋补食物。 【薏米银耳百合糖水】 材料:薏米50g 银耳半朵 百合10g 糖适量 做法:薏米炒熟,银耳洗净泡开撕成小朵,百合洗净备用。先把薏米、百合倒入锅中加水煮1小时,加入银耳继续煮1小时,放入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阴养颜。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美容养颜。百合养心安神,薏米祛湿利水。是老少皆宜的养生膳食。 【薏米山药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 枸杞20粒 薏米100克 山药150g 盐适量 做法:鲫鱼洗净。在鱼身上抹少许盐。平底锅加入油。放入鲫鱼煎至两面微黄,砂锅水烧开。放入煎好的鲫鱼。加入葱姜,加入白酒。再倒入炒熟的薏米和切好的山药。加盖大火煮至20分钟。把枸杞用清水浸泡。鱼汤煮至奶白加入盐,最后放入枸杞关火。 功效:润燥滋补、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调理肠胃,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温馨提示:因为薏米性凉,所以建议把薏米炒熟后再食用,这样祛湿还不伤身。) 总结:立秋即将来临,你准备好了吗?你知道要注意什么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