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接触镜(contactlens,CL)CL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与人眼生理相容,达到视力矫正的目的。与眶架眼镜相比CL有更大的视野,在所有注视方向均能保持光学矫正性能,消除眼镜的三棱镜作用,消除斜向散光,减少双眼视网膜像差,保持更好的双眼视,使用安全、方便、美观,还有一些特殊镜片可满足一些特殊要求。适应症:特别适应高度近视、角膜散光屈光参差及无晶体眼等。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缩写为RGP(RGP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的英文缩写)。它对青少年真性近视和圆锥角膜的控制、矫正治疗效果经受了国内外眼科专家多年的临床验证,并得到了肯定,主要用于青少年近视矫正和圆锥角膜的控制。 医疗器械细分领域 角膜接触镜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发展趋势 1. 材料发展趋势:更高透气性的材料 2. 验配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3. 更多的用途:不仅屈光矫正,还可以手术后矫正,角膜疾病治疗、防紫外线、美容、运动领域。 行业经营模式 1. 定制化制定+订单生产(存货应该很少) 2. 技术支持+售后服务 国家规定的三类医疗器械,需要专业验配医师指导。 产业链 上游-镜片及护理液供应商 下游-经销商和医疗机构(直销) 行业增速情况 公司状况 企业经营周期(天花板) 1. 中国近视患病率50%,2012年近视人数4.5亿,2016年近视人口6亿。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0-14岁人口占16.60%,公司产品面向8-18岁青少年,按照10%毛估估6000万的人次。公司产品600度以下人群,按60%计算潜在客户360万。2016年使用公司产品的患者11万人次(产品使用周期1-2年)。空间巨大。 2. 销售收入仅集中在华东地区,向全国发展的趋势。 3. 产销率 2016年基本满产,募集金额中1.5亿资金建设40万的产能。预计新增3亿收入 公司处在经营周期的成长期初期。 公司商业模式 公司发展规划 1. 募集资金投入年产40万角膜塑形镜和配套件项目以及工程技术及培训中心建设项目 2. 产品升级及新产品开发。 (1)每年根据市场调研,开展新产品的立项。 (2)尽快完成公司开发中的若干新产品,病适时推出投放市场。 (3)销售渠道拓展 (4)潜在客户培育 管理层-技术派创始人 董事长、总经理:陶悦群,196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博士。赠任美国加州大学研发顾问和加州州立大学授课教授。曾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编写《现代角膜塑形学》专著。其他多元化、人品、管理层诚信等暂时未知。 竞争优势 1. 进入壁垒 (1)公司产品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及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2)技术壁垒:多学科,扩领域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3)营销网络壁垒:需要医疗机构进行选择产品,新进入企业进展缓慢。 2. 现有行业内竞争优势 (1)大陆唯一的角膜镜生产商和少数硬角膜生产商(硬角膜主要收入来源,需要了解行业内企业) (2)国家鼓励自主品牌的发展 (3)较国外厂商更低的成本。 (4)更本土化,较短的供应链,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售后服务满足客户(医疗机构)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的粘性。 3. 竞争对手产品分析 与国外相比技术相差不大,透氧率略低,近视度数领先。国内技术领先 3. 竞争对手财报分析(中国唯一上市,国外企业资料还需查找) 4. 上下游 (1)上游单一供应商,2014年博士伦占采购的82.25% (2)对于上游掌控力度瞬间下降,应付账款急速下降。 *主要是2013年菲士康为供应商第一位64.86%,2014年为博士伦(82.25%) *由于是三类医疗器械,安全性更重要,公司的安排合理。 (3)下游经销+直销,与一般医疗公司相仿,下游被占款。 经销商占比较高,故应收账款比例较一般医疗企业低。 (3)由于差异化制造,存货较少,应收账款较少,运营资金被占款较少,现金流较好。 5. 替代品:激光手术矫正和角膜镜矫正,在美国近视人群一般都是到18岁直接手术治疗。角膜塑形镜的渗透率比较低。不过不太担心。 (1)现在家长对于孩子的关爱程度都很高,有一点毛病就会第一时间去医院。 (2)激光治疗必须在18岁以后,角膜镜与激光治疗不是一个年龄段。 (3)眼科医院也要赚钱,且角膜塑形镜价格不低,有利润,对各方都有利。 公司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 单位(亿)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营业收入 2.35 1.76 1.30 0.91 毛利润 1.71 1.33 0.98 0.71 期间费用 0.46 0.38 0.29 0.41 销售费用 0.29 0.23 0.19 0.15 财务费用 0.00 0.00 (0.01) (0.00) 管理费用 0.17 0.15 0.12 0.27 归属净利润 1.14 0.89 0.64 0.25 扣非净利润 1.04 0.80 0.58 0.42 经营性现金流 1.09 0.80 0.62 0.53 应收账款 0.23 0.18 0.12 0.13 存货 0.13 0.11 0.05 0.04 总资产 3.58 2.97 2.10 1.63 增长情况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营业收入 33.52% 35.38% 42.84% 毛利润 28.57% 35.48% 38.31% 期间费用 20.17% 29.86% -29.10% 销售费用 25.47% 24.01% 25.39% 财务费用 -28.08% -110.81% 575.00% 管理费用 12.42% 23.16% -54.82% 归属净利润 28.52% 39.09% 157.14% 扣非净利润 30.78% 36.70% 40.00% 经营性现金流 35.86% 29.59% 16.00% 应收账款 32.39% 46.54% -4.98% 存货 17.40% 129.13% 15.24% 总资产 20.54% 41.43% 28.83% 1. 财务费用绝对值较小,故用率比较有较大反差。 2. 经营现金流较好与净利润相符。 3. 应收账款的增长较为合理,没有为了上市增加授信。 4. 存货增长率较高,用了相对数据,稍稍有所提升。2015年较2014年增长500万存货。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存货/总资产 3.64% 3.73% 2.30% 2.58% 各类率和费用占比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毛利率 72.77% 75.57% 75.52% 77.99% 净利率 48.51% 50.40% 49.05% 27.25% 扣非净利率 44.26% 45.18% 44.75% 45.65% 期间费用率 19.50% 21.66% 22.58% 45.50% 销售费用率 12.33% 13.12% 14.32% 16.32% 管理费用率 7.12% 8.46% 9.30% 29.40% 1. 2013年由于管理费用导致净利润率降低。扣非净利润率还算平稳。 2. 销售费用率随着收入的扩大,呈下降趋势,但是毛利率的下降,导致净利润率持平。 3. 毛利率持续降低 (1)护理产品的毛利下降影响了毛利率。 (2)主要产品角膜塑形镜保持稳定 (3)产品涨价空间有。比国外产品价格低了好多。 (4)公司此次募集有40万套角膜镜的护理液配套,毛利率应该可以稳住。 风险 1. 信息不对称。 (1) 相关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唯一上市公司),连研究机构也询问相关市场数据。 “欧普康视2017年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2. 公司的销售费用率逐年走低,于此同时渗透率下降。 (1) 与一般惯例不太一样。 三类器械最终消费者是由医生指导,即主导权不是近视人群,而是医生。一般创新药的发展模式高毛利,高销售费用模式。 (2) 公司的产品价格比国外低了很多,势必返点会少,现在销售费用还逐年降低。公司的回答有些套路。不知是否近年来医疗行业受贿行贿严打有关。 “欧普康视2017年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3) 可能对于行业的理解还不够。公司自建网点是否是导致销售费用降低的原因,但是对于一些民营眼科医院欧普康视也说了主要是利润分配。(可比公司太少,还需再找资料。还有就是欧普康视产能是满产的,由于产品供不应求,故销售费用未随着规模扩大而增加) “欧普康视2017年6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 股价情况 1. 由于3.15爆出角膜塑形镜问题,影响到欧普康视2017年2季度的销售,欧普康视中报预披露情况不行。股价跟随预期开始下跌。已经下跌30%+。 2. 估值偏高且限售股占比大。由于欧普康视是2017年新IPO的公司,流通股很少,可能跌不到很惨的位置。 可能的买点 1. 优秀的企业适合在低谷的时候买入。欧普康视回答投资者问题称:2017年3季度销售情况较2季度有所好转。结合最近创业板被抛弃,买点可能在年底,三季度恢复增长的时候。如果估值还是高高在上可能买点观察仓了。 2. 相较与绿叶制药性价比不高。 (1) 绿叶最近力扑素没进医保,恒瑞仿制药对力扑素的冲击。基本属于利空出尽了。股价已经从4.1开始慢慢走出坑了。 (2) 绿叶离注册上市最近的新药是长春新碱脂质体。这个新药不是新的化合物,而是工艺的改进“脂质体”,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力扑素也是脂质体,绿叶收购的南京思科的重磅产品)当然绿叶也有绿叶的问题,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药品潜在市场100多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植物提取药占比也就6%,不算重磅。 (3)绿叶的估值,15pe和2.11pb,也只有港股能杀到这么惨。创新药的企业给了制造业的估值。(作者:一雪崩的菜鸟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