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地位不在李鸿章之下,吃了两根人参,高中状元

 轻风无意 2017-08-07

提起翁同龢(音同“和”),现在的人可能都不是很熟悉,至少比李鸿章的名气小太多了。但实际上,在晚清,无论是地位还是功勋,翁同龢都不在李鸿章之下。

而且,翁同龢比李鸿章还多了一个身份——状元。李鸿章只考了二甲第13名。

翁同龢的一生,堪称是古代读书人最向往的一生。小时候,因为老爸在外地做官,小翁的老妈就承担起了他的教育工作,让人羡慕的是,这位老妈是古代少有的教育大家,跟孟母、岳母属于一个等级。有了这样优秀的教育资源,再加上祖传的好基因,小翁的成绩自然一日千里,刚刚9岁就考中了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孩子9岁就上了高中,当别的孩子还在看火影,他就已经在研究热力学三大定律了。

22岁时,翁同龢就考中了举人,但他并没有急着去京城考进士,而是又在家里埋头苦读了4年,感觉老子天下第一了,这才动身到了京城。正是这4年的深造,翁同龢还没等到京城,就已经名满天下,跟另一位山东大才子孙毓汶并称“北毓汶南同龢”,被公认为本科状元的两大热门。

而且,这两人的老爸还是好朋友,翁同龢的老爸翁心存当时正担任工部尚书,而孙毓汶的老爸孙瑞珍则担任户部尚书。可想而知,这一对绝代双骄,既是朋友又是对手,注定要演一场好戏。

如果是按正能量的套路,两个人应该互相谦让,都使尽了阴招让对方当状元。可惜世上没那么多正能量,孙家说了:“大清朝二百多年了还没出过兄弟状元,我们家孙毓溎已经拿了状元了,要是孙毓汶再拿个状元,那该多风光啊?”于是,孙家就想了个办法。

殿试前一天,孙毓汶邀请翁同龢来家里住,因为他们家离考场近,第二天起来几步路就到了,省得心急火燎地跟人挤地铁。翁同龢没想那么多,以为是好朋友的好意,就答应了。

到了孙家,却没见着孙毓汶的影儿,就问孙叔叔。孙叔叔说:“他刚有点发烧,回屋休息去了,要不要把他叫出来?”

翁同龢忙说:“不用了,明天还要考试呢,要多休息。”

正说着话,下人把酒菜端上来了,翁同龢说:“不用麻烦了,我已经在家吃过饭了。”

孙叔叔说:“你爸跟我同朝为官,你就是我的侄子,到了我家不用客气,该吃吃该喝喝。”说完就给翁同龢倒了一杯酒。

翁同龢明天就要考试了,哪儿能喝酒?但架不住孙叔叔的一片盛情,翁同龢只得陪着喝了几杯。

吃完饭,孙叔叔可能是对大侄子很关心,又拉着他东聊西扯,一直扯到半夜,见小翁实在睁不开眼了,这才让人带他去了房间。

进了房间,翁同龢刚上床,还没等合上眼,突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噼里啪啦响个没完。翁同龢被吵得睡不着,就找下人问怎么回事,下人说,这是府里在过节,您去休息吧,不用管。翁同龢心想,这样我还能休息好吗?没办法,翁同龢只得找来条被子蒙在头上。可鞭炮声越来越大,被子也不管用了,气得小翁差点把房子给烧了。

一直到第二天早上,鞭炮声才停下来,翁同龢打着哈欠,去找孙毓汶一起去考场,却怎么也找不着,一问才知道,人家早就去了。翁同龢只得自己打听着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去。

进了考场,翁同龢的头昏沉沉的,别说答题了,只要一坐下就能睡过去,怎么办?翁同龢脑子里突然一闪,对了,不是还带了两根人参吗?于是,赶紧摸了摸身上,掏出来就大口吃起来。还别说,人参就是管用,吃上几口,翁同龢立刻来了精神,三下五除二就把卷子答完了。等出来考场,人参还剩下半根。

不用说,状元就是翁同龢的。

至于那位使阴招的孙毓汶同学,虽然休息得很好,但可能因为没吃上人参,只拿了个榜眼。

中状元是所有读书人最梦寐以求的事,但跟翁状元后面那些光芒万丈的荣誉相比,中状元只能算是开胃小菜。

翁状元一生中最牛的身份,不是状元,也不是这个尚书那个大学士,而是“两代帝师”。人一辈子能做一代帝师就很了不起了,人家翁状元直接当了两代!哪两代呢?一代同治,一代光绪。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远,不光在大清朝,就是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翁状元在数不清的帝师里面也至少排前三名。

有了这个牛X的身份,翁状元自然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且他的办事能力也确实不一般,比如轰动天下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拖了那么多年,没有人敢动,就翁状元敢,硬是亲自带人调查取证,最终把这个大冤案给结了。

戊戌变法大家都不陌生,说起变法的大功臣,也都能说出康有为、梁启超的名字,但其实真正的幕后主导人还得算这位翁状元。正是翁状元,不仅一手提拔了康有为,还一力说服了光绪皇帝,甚至连变法的纲领《定国是诏》,也是他主持起草的。难怪他去世后,康有为深情地说:“戊戌为中国维新第一大变,翁公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关系至重。”

不过,翁状元跟晚清另一位顶级大牛人李鸿章很不对付,互相对着干,谁也不让谁,比如北洋水师,因为是李鸿章主持建设起来的,翁状元就左右看不顺眼,经常克扣军费,最后北洋水师的沉沦,也不能不说有翁状元的“功劳”。

翁状元虽然权倾天下,显赫一生,但为官很清廉,到了晚年竟然要借债度日,跟他一个侄子借,人家还不借,最后还是他的几个学生一起凑了点钱,帮他度过了难关。

在学问上,翁状元也非常了不起,尤其是书法,被《清稗类钞》评为“乾嘉以后第一人”。有一次,翁状元家里丢了两只丹顶鹤,就亲自写了张寻物启事,让人贴在城墙上,结果刚一贴出去,就被人揭了去。翁状元只好再写一张,结果还是被人抢了。连续几次之后,翁状元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因为他的字太有名,这些人抢他的字去卖钱。翁状元就随便找了个下人又写了一张,这才得以保全。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