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说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其实是这样的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8-07

传说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其实是这样的

经常听到人们提到这个词语,得道成仙!

那得道的人是否真的能成仙呢?

以我们凡人的智慧,不可说。

成仙也许难以让人相信,但是“得道”确是必有其事。

什么是道?

有物浊成,先天地生,无始无终,周行不殆……

古籍中有太多的描写,但是没有任何言语能说得清到底什么是道。

就像道德经所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道不能描述!

那什么又是得道呢?得道的人又是怎样的呢?

当然,我们普通人也难以理解那种境界。

但是从古代圣人的思想来看,得道无疑是一种大自在境界,那是一种真正的逍遥。

心中没有桎梏,与万物为一,游于无穷。

得道的人就像水一样,内心清净澄澈,空明通透。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真正的得道之人,即是如此,内心无私无欲,没有忧思烦恼,没有嗔痴怨恨,只有欢喜自在,所谓上善若水,便是如此妙境。

传说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其实是这样的

抛开神学,从哲学而论,列子御风的故事,其实将得道的人,与未得道的人,内心说得很清楚。

故事中,当年列子拜壶子为师,学成御风之术,乘风而归。

尹生想学得列子的御风之术,求得很久也不得,气而离去。

但几个月后,再次来求,问其原因。

列子告知,当年自己经过三年的磨练,其心中才不敢有是非念头,口里不敢说利害得失,才勉强赢得老师多看一眼。

五年才变成了另一种心想是非、口言利害的心境,才勉强博得老师会心一笑。

七年达到了从心所念而无是非对错,随口所言而无利害得失,老师才让其与之并席而坐。

九年任由心中所想,口中所说,都不会涉及是非利害。

直至达到如此境界,才觉内外如一,体光通明,眼耳鼻舌身再无分别,心神凝聚,与万物不分彼此,方可乘风而行。

而尹生拜师之心,才数月而已,不能得意,便被嗔怒所制,如此怎能与天地不分彼此,更不可能乘风而行。

不能得道的人,非是不可得,而是没有明我。

曾经还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回答:“砍柴、挑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回答:“亦是如此!”

“那有什么区别吗?”

“得道前,砍柴惦记挑水,挑水惦记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其实大道至简,真正的得道,就是平常心。只是人们永远都在追逐,远离了平常。

传说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其实是这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