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渣!我喜欢吃渣!给我留着!” 父亲出去站岗的同事回来了, 看到正要扔下的渣怒吼道(在东北“渣”等同于奶子), 于是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在他的语境中“渣”说的是炸鸡排(其实就是鸡骨架裹上面)的时候, 一部分面会成颗粒状散落在袋子里与孜然辣椒形成一种更美味的冲击感——穷。 虽然穷只是原因之一但“渣”的味道还真的是妙不可言。 这就是小时候最期待的食物炸鸡排(架)。 那个时候炸鸡排还是5元钱两个, 那个时候的工薪阶层都差不多, 鸡肉是不能常吃到的, 那一年过年的时候鸡腿还是抢手货, 只有小孩子和老人可以分到, 老人又舍不得吃, 多数还是给了小孩子, 一家年夜饭基本上就3、4个孩子, 只有两个鸡腿怎么办? 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说翅膀根也是鸡腿, 这样孩子们就都能吃到了。 因此鸡排(架)的出现, 简直是家里的福音, 如果自己做还能更便宜。 一家三口两个鸡排(架)五块钱, 足够吃的很幸福。 没过几年, 东北的大街小巷炸鸡柳就出现了, 鸡胸脯肉撕下一小条裹上面油炸, 给它起了一个优雅的名字“台湾炸鸡柳”, 先不说台湾有没有炸鸡柳, 就算有,也未必适合东北的口味。 还有一种炸鸡柳是把鸡肉裹上面做成香肠大小炸。 一目了然, 因此台湾鸡柳便火爆了起来, 配上蔬菜,剩下的鸡骨架也能炸一下, 按斤两卖赚得狠。 在还没有可乐鸡翅的时候, 我是很喜欢吃鸡翅尖的。 酱肉店里有卖的,还不便宜。 只要成绩考得好总是向父亲要这个吃。 当然诸如鸡爪子、鸡头之类的打牙祭之食, 小时候也是相当便宜的, 母亲十分爱吃, 我记得鸡头曾经可以卖到1元钱买到5个到6个, 去夜市的时候总要买上1块钱的解解馋。 有了可乐鸡翅我才知道当年吃过的鸡腿都是鸡翅啊! 记得上了初中有一次老师问同学谁没吃过肯德基(开封菜)啊。 我们班有五个人举了手, 当晚父母便觉得我好可怜, 于是去KFC买了一个汉堡一份鸡块。 父母看着我大快朵颐的申请, 流露出了舐犊之爱, 那是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幼小自尊心的举动, 每每回想起来,都觉得父母真是伟大! 上了高中, 家里的经济条件好了起来, 由于鸡肉的养殖技术进步, 大量的鸡肉食品充斥着大街小巷, 尤其在食堂和校外的快餐也经常能够看到鸡肉的存在。 土豆鸡块,咖喱鸡,烤肉拌饭,还有那不变的炸鸡柳。 鸡骨架淡出了江湖,但是江湖总有它的传说。 假期来到北京玩耍, 第一次见到鸡排原来可以全都是肉! 脸大的肉排,配上饮料吃起来很爽。 奥尔良鸡腿、美式炸鸡、黄焖鸡米饭... 鸡的做法有一百万种么? 没有。 但是每一种都是记忆。 |
|
来自: yaoegtm8on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