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以人为本角度谈农村小学管理

 GXF360 2017-08-08

从以人为本角度谈农村小学管理

■文/邱洪举

新课改理念将高效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管理是实现高效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地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把“发展人、解放人、激励人、尊重人、关心人”作为主要管理理念,不仅将学生与教师当成管理对象,而且还应将他们当成教育的主体,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潜能,确保学校目标及师生个人目标的高质量实现。那么,在农村小学管理中如何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管理者应主动转变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具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念,就决定了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措施,这直接影响着管理成效的高低。因此,要想在农村小学管理中较好地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就需要管理者主动了解这一管理思想的内涵与优点,积极用该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将其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小学管理难度更大,一方面学校管理本就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工程,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大多不够完善,管理方法也较为落后,且缺乏民主性。因此,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应重新审视,积极从命令者、控制者转变成领导者,和广大教师站在同等地位,相互尊重,从而有效提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与主动性,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一致的管理风气,最终促进农村小学健康、快速发展。在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将自己置身于广大教职工队伍中去,与他们一起协商学校管理方案及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在制订管理办法和制度时,应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征求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耐心倾听广大师生的心声,尽可能站在学生、教师及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将广大教职工及学生团结在一起,借助集体的力量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二、教师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农村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中,构建“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与教学制度是确保学校管理各项目标高质量实现的前提条件。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中,对教师教学管理应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全面了解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积极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及业务水平提升的平台与机会,使得教师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②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因此在教学管理中,管理者应尽可能优化教师的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在教师管理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充分激发教师的自我管理,才能切实提高管理实效。因此,农村小学管理人员应依据教师需求及特点,制订激励制度,最大限度优化教师自我管理的热情。

三、学生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农村小学管理应充分尊重、激励与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体会到他们不仅仅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有充分的话语权,并享受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从而使得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进而更乐意接受并参与学校及班级管理工作,最终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觉悟与能力。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发现,小学生普遍具有敏感、情感细腻等特点,假如教师管理的过于严格,极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逐渐疏远教师,甚至产生较强的对抗情绪,这不利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并可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这需要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励学生对各种管理措施提出意见及建议,从而利用学生的智慧完善管理工作,进而为学生营造出更符合他们需求的管理措施。

总之,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农村小学管理中,不仅可以激发广大师生拥护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案的积极性,而且还可提高管理实效,并且有助于各个管理参与主体个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主体,从而借助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提高农村小学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 陕西省岚皋县东山小学

编辑 薛小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