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管理策略

 GXF360 2017-08-08


浅谈随班就读儿童管理策略

■文/俞巧龙

让轻度残疾儿童在义务教育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是我国安置轻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儿童约占特殊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这种安置形式与西方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特殊教育的回归主流或一体化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班就读儿童因其生理缺陷,导致在随班就读学习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往往成为班级里的丑小鸭,学校里的问题学生。在很多学校,“随班就读”和“随班混读”是同一术语,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随班就读学生今后要融入社会的目标将成为空谈。学校领导及随班就读教师面对这类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随班就读儿童现象分析

1.随班就读儿童的教师支持现状。

当我们走进有随班就读儿童的班级时,经常会发现随班就读儿童的座位往往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面,或者最前面的边角。课堂上个别随班就读儿童在教室后面发呆或在地上打滚,科任老师并不在意依旧上课,仿佛这个孩子并不存在。诸如此类现象充分表明随班就读儿童被边缘化、孤立化的现象客观存在。相关调查表明,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态度上,普通学校教师持赞同态度的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特教教师。教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主要忧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教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缺少时间和精力、同学关系、家长协同配合度、学生的行为问题、教学评价的政策、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等。

2.学校管理制度不适合随班就读儿童。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规、班规主要针对普通学生而制定,严格而又规范的考勤、考纪不符合随班就读儿童的特点和现状。用这些管理办法制约随班就读儿童,不但达不到约束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如按时到校,不许早退,上课不许离位等,特殊儿童经常无法做到。班级因此而被扣分,集体荣誉受损,遭到同学们的忌恨。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因随班就读儿童的成绩拉后腿,让教师冷眼相待。

二、针对性实施方法和策略

1.改善教学管理支持的策略。

在认识、关爱随班就读儿童的同时依据他们的特殊性制定特殊的政策,如通过召开教师会专门介绍在校的特殊儿童,让全校教师都熟知学校里的每一位随班就读儿童,教师分工分组,扮演多种角色。

调整教学管理的政策,设立特别条款。如允许特殊儿童偶尔的迟到和早退,降低考勤要求;多动症、口吃等类型学生,视其程度及课堂目标完成情况缩减上课时间;脑瘫、肢体残疾等类型学生,允许在校上课半天或者上完五节课提前放学。新入学、程度相对较重的学生允许家长陪读,依其程度和适应能力决定陪读一周、一月或一学期甚至更久。对于随班就读儿童采用灵活的考试方式,部分学习障碍的学生无法手写完成试卷,可以采用口头回答的方式完成考试,一些学生既写不出,也说不出,但能够理解明白,可以让其用点头、摇头判断对错的方式回答问题。

同时,降低他们的学业标准,降低课程评价标准,用不同的试卷或不同的分数来衡量。尽量运用延时评价,等到学习目标达成再评价;运用增值评价,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变化就给予肯定。整理制定随班就读儿童手册,详细记录该生的成长轨迹、行为及成长变化,学校管理者将随班就读儿童的成长记录册纳入考评。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采取“不算分不算人”或者“算分不算人”的办法,打消教师的顾虑,并鼓励积极性。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支持的策略。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提出“了解有特殊需要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规定,要求每一位教师为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任务做好准备。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参加随班就读培训,把最专业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掌握癫痫、多动症、自闭症、听障、视障、智障、学习障碍、情绪行为异常等儿童的特点、教育目标原则,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特殊状况和应对方式,具备相应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如救护癫痫发作等。

有过随班就读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知道,随班就读儿童经常处在“被孤立”状态,他们很自卑,比常态儿童更需要学校、教师的爱。有调查表明80%的普通幼儿表示不喜欢残疾人,30%的幼儿害怕残疾人,但54%的普通幼儿表示愿意和残疾小朋友一起玩耍。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帮助、尊重、接纳随班就读儿童,同时更要教育其他儿童关心、爱护、帮助、尊重、接纳随班就读儿童。比如:1.组织以“我们都一样”为主题的班队会,认识本班或者邻班的随班就读儿童,比较随班就读儿童与自己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利用角色扮演、谈话、直接交往等形式积极接纳随班就读儿童。2.增加随班就读儿童在学校公众场合出现的频率,在学校的校刊及展示区展示本校随班就读儿童的事迹、作品和照片,学校广播中增加认识残疾人的播报内容,组织学生看《阿甘正传》《漂亮妈妈》等有关残疾人的电影。3.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课堂中增加对随班就读儿童关注的频率,不仅仅局限于提问,视线交流、微笑等都会成为他改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化物。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一步细分教学目标,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在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再一次的细分。普通儿童一个步骤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那么特殊儿童就需要分成两个甚至更多的步骤,让他小步走但不掉队。或者能达成普通儿童的最低目标即为优秀。

3.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支持策略。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教师为某个学生制定旨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备课、上课的因材施教计划。或者简单地描述为是从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儿童的特殊的个别教育需求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措施或计划。为随班就读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每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随班就读儿童受到适当的教育。教师要为每个随班就读儿童量身定制“个别化教育计划”,包括调查基本信息-评估与研判-制定长短期目标-实施教学-多元评价-调整计划等诸多环节,教师对每个短期目标进行分析评估,观察儿童的目标达成情况。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调整下一个短期目标,从而实现动态达成长期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要注意:在集体教学中个别辅导,分组教学中个别辅导,利用他的优势能力参与教学,多发展其优先发展领域,结合长短期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并及时评价。区别于普通儿童的教学目标再分解再细化。实施过程中强调早期干预,强调教师的高度专业化。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的支持策略。

家长的参与能全面地把握学生的生理情况、异常行为。如开展“我也很优秀-随班就读学生介绍会”,由班主任和家长共同介绍班里的随班就读儿童。通过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制定个别化计划,了解学生的优先发展领域、长短期目标及教育训练方法,家长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担任起教师的角色,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开展教育和训练,与学校相互支持,促进学生最大化的进步。学校应当为学生家庭教育提供训练计划、内容、工具、量表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家长做好康复训练。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策略,随班就读儿童的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多尝试,放大学生的优势,缩小劣势,让他们尽可能快乐地学习与康复,为他们以后独自走上社会奠定基础。随班就读儿童的特殊性不尽相同,学校只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充分重视,加强对随班就读儿童工作策略的研究,特殊儿童也可以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星光实验学校

编辑 聂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