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境:唤醒语言积累的“催化剂”—例谈“语言积累”型试题的语境拟制策略

 GXF360 2017-08-08


●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托的质量检测题,是促进语言积累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文章从字词、诗文、语段三个方面抽取了“思辨”“体验”“感悟”等几个关键词,对于教师把握这类试题的拟制、甚至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都是会有帮助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对学段中涉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在考试测评中,如何拟制“具体的语言实例”(即语境)唤醒、引导、指示学生合理地运用“丰富的知识内容”,活化学生的语言积累,体悟“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实现测评与教学的有效对接,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实现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呢?结合近年毕业班质量检测的有关试题,谈谈“语言积累”型试题语境的拟制。

一、思辨:字词测评语境生成的落脚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在形体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汉字字形的复杂性给识字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当前小学教材基本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写字的体系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体系虽有“识写交错”螺旋上升强化识记的功能,但也容易使学生的记忆积累处于零散的状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实用结合。”作为考试测评试题语境的拟制既要考虑到“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的积累,让其在思辨中从零散走向整合,达到实用结合的目标。

例:我能按括号中的拼音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①这是一把(jiàn)___,不是一支(jiàn)___,更不是一艘(jiàn)。

②战士们修筑(ɡōnɡ shì)______,准备发动(ɡōnɡ shì)。

③我是叫你(zàn zhù)______,不是叫你(zhàn zhù)______。

“一音多字”“一音多词”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学生识记易错的生发地。“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此试题以字音为引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思辨同音不同形的汉字用法:①题是对同音字“jiàn”的考察,在学生的积累记忆中读“jiàn”的字不乏少数,学生需结合语境中的数量词“一把、一支、一艘”,回归生活,对“剑、箭、舰”等字作出正确的选择;②题是对同音词“ɡōnɡ shì”的考察,学生在语境修饰词“修筑、发动”的指示下,对“工事、攻势”等词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选择。③题着眼于对方言中平舌、翘舌不分的语音问题进行考察,这样的考察也需要理解语境背后真实的意思进行思辨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作为字词的评价检测,我们不能简单地仅考察学生的机械识记的效果,要编拟适合学生学情的语境,以思辨为落脚点,让学生在语境中思辨、在思辨中运用,促进学生字词积累的效度,养成规范用字的习惯。

二、体验:诗文测评语境串联的情感线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大量的诗词、谚语、歇后语、成语等语言精华,是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诵读积累的重要语言素材。但这些语言素材,往往与学生的言语习惯、言语心理、言语思维存在一定的时空差距,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效度。

教学中,教师通过诵读、理解、体味等多种形式,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在测评中,理应从学生内在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整体性“浸染式”(即体验)出发,构建一条情感主线,将学生置于具体的人际交往情境和客观环境之中,让学生与言语对象现场发生特定的关系进行言语实践,生成言语智慧,实现多维文化的串联整合。

例:古诗、歇后语、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汉语的精华,我们从小就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当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失去信心时,爸爸妈妈和老师,就常用《师说》中的名句:“_______”来鼓励我们从小要正确对待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树立信心;我们也常借用古诗名句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当看到彩蝶飞舞、黄莺鸣啼的春天景象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江畔独步寻花》中的诗句____________;读诗还可以帮我们明史励志,读到《已亥杂诗》中的____________诗句时我们对诗人期待社会变革,希望人才辈出的情怀不由得产生敬佩之情。在谈到我们今天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时,常会用歇后语______来形容。

“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试题从学生学习、生活场景出发创设“浸染式”言语情境,将名句、诗文、歇后语在多维情感、语言的视角下进行“运用”整合,彰显经典“语言素材”的运用价值。学生在语境的阅读中,唤醒语言积累,回味言语对象的“文化内涵”,准确把握所积累语言的合理运用,潜移默化地得到情感的体验。

三、感悟:语段测评语境的组建面

阅读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学习一篇文章意味着进入一种感受和思考生活的过程和方式,意味着和世界上另一个心灵的接触、碰撞、交流。因此,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教学是透过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本语言去感悟言语生活、言语文化、言语情感、言语艺术,言语的真善美,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乐趣,提升言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考试测评试题语境的拟制一般是依托文本的语言,从文本所折射出的言语生活、文化、情感、艺术等组建一个对话交流的“言语场面”,以此考察学生感悟言语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理解、思考、体验程度。

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的令我们敬佩,有的令我们伤感。《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人的死是:“________,________”因为张思德、李大钊是__________而死的,所以他们的死是______,他们的情怀令我们敬佩;我们再看看,这是两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卖火柴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发打成卷披在肩上,多么美丽,却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离开了这个只有_____,____,只有_________的世界;凡卡,多么可爱懂事,却过着“连狗不如”的生活,只能在梦中实现自己甜蜜的希望——______________。他们的遭遇令我们伤感、愤怒!

试题从学生的情感感悟出发,将对课中文本人物“敬佩”与“伤感”的体验知识构成一个具有情感双面性的言语对话层面。学生通过这样的语境阅读,唤醒对课文言语的积累记忆,实现有效的语言运用。在这样的语境中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就会再一次与人物进行心灵的接触、碰撞、对话,提升了言语运用的技能水平。

语言积累型试题是检测评价学生语言积累厚度、语言运用效度的一种语言训练实践活动的载体。其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在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经验性知识,通过言语实践活动的训练,获得言语智慧、言语动力,有效实现“语言文字运用”三维目标的内化。这样的“语言训练实践活动”是离不开语境的,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语言环境,它贯穿语用活动的全过程。若离开语境,把一个语言孤立起来,作为知识系统来教给学生,就会形成一种僵化的、机械的“知识化”训练,这样的训练是违背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的。

因此,语言积累型试题语境的拟制,需从儿童思维、情感体验、言语感悟等多维视角入手,紧扣课程目标,从学段出发,将课程所习得的语言积累进行有效地整合、贯通,创设情景语境,唤醒学生语言积累经验性知识,引领学生在语境文本中行走,同时也突出了评价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实现了让学生从“练知识”向“用知识练”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