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跟孩子说话,你的管教更有效~~

 可儿mmbb 2017-08-09
罗玲:旅澳学者,儿童教育专家。国内多家亲子、健康、教育类报刊、网络媒体专栏作家。她致力于将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系统地为家长们提供教养孩子的新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除了推广科学的育儿理念,罗玲老师还致力于支持家长实现心灵成长,被家长称为“妈妈心灵导师”。她曾与罗大伦合著畅销书《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新书《妈妈强大了,孩子才优秀》深受家长欢迎,持续热销。

  孩子端一碗水,你说:“当心,别洒了!”

  孩子写作业慢,你说:“快点写,再磨蹭十点之前又睡不成觉!”

  这些语言几乎构成了我们养育孩子的日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负面语言,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负面语言的狂热爱好者。似乎提醒即将发生的坏事就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提醒就是没尽责。可是有家长疑惑了,不这么说怎么说呀?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如果我们这样说:

  孩子端一碗水,你说:“好好端,慢慢走,嗯,端的挺稳呀!”

  孩子写作业慢,你说:“我们要抓紧喽,提高效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去……”

  孩子听到了会不会也会很积极、兴奋呢?这就是正面语言。

  正面语言这个道理,我想并不难懂,但很多家长都觉得很难做到。为什么呢?

  我们很多时候还分不清哪些是正面语言。

  语言习惯的改变需要持续的练习,不能指望一蹴而就。有时家长看到了正面语言的说法,意识到了,可能记住一下午一晚上,但是过几天就忘了,又滑回旧的语言习惯里。

  因为我们没看清背后的道理,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为什么正面语言这么重要?

  抛开吸引力法则之类有点玄的层面,我们也还能找到很多其他理由。

  幼儿对语言的接受很可能是片段的,你说“小心别洒了”,他也能听懂“别”的意思,但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洒了”。所有人都对负面的事情印象更深,孩子就更是如此。而当这种坏事情的景象在他脑子里漫延开来,它就会在潜意识里影响行为。 所以,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对孩子的心理暗示有很大不同。

  我们常常会发现,你刚一提醒他别洒了,马上他就真的给端洒了。这时家长还会接着说:“你看,我说什么来的?刚说完……”当然,也不能说就是家长的提醒给搞的,但我猜想,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在一定程度上真的影响了孩子的行为——孩子少了信心,多了顾虑,自然容易发挥失常,所以这里的因果还真是难说。

  正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前看、向好的方面看;负面语言是引导孩子向后看,鼓励他谨慎、顾虑、瞻前顾后、担忧、甚至惧怕。所以,我觉得这也关系到孩子的情商发展。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乐观的思维方式,有勇于挑战、坚忍不拔、面对失败和逆境能越挫越勇的性格。语言就是外化的思维。大人的语言就是在给孩子的思维方式做典范。

  所以,我们改变语言习惯,多从正面讲,处处往好的方面去引导,少利用恐惧心理,少用坏事去威胁。


  我们要用好事而不是坏事去管教孩子。

  家长要把关注点放在积极的事情上。这个过去也讲过,现在仔细想,这其实是教育中的一个大话题,这关系到我们怎样去理解教育。

  很多家长朋友问我,我是该管还是不管?不管,他的问题会更严重;管,他就烦。我劝家长,彻底改变“管”这种想法,变成“给帮助和支持”。先放下这个行为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他的困难在哪,可以怎样帮他,可以给他哪些办法。并且,每当他在这方面有进步时,就大力肯定。这样坚持,他的问题行为自然就没了。

  我想大多数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想象自己当父母的角色多是美好的画面:亲子共读、在晨雾中一起跑步、开心地一同进餐、嬉闹、鼓掌、拥抱、 欢笑……电视广告般的美好。等到实际当了父母,蓦然回首,却发现情形早已变得不妙了。我们成了监工、有着时而愁苦时而凶神恶煞的嘴脸,孩子成了麻烦制造者,当父母似乎就是当消防员,我们整天处于警戒状态,时刻准备着去救火。糟糕的是,火灾此起彼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我们没有喘息之机……

  怎样才能改变消防员的角色呢?

  那就是正面语言、积极教养,改变关注点,改变管的想法,更新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支持、帮助、引导、启迪、发现、鼓励、滋养、呵护……总之,是一切能让孩子成长的手段,而不是反面的那些事情。

  对于问题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多朋友熟悉中医。中医的理论中有这么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们看到,对于治病的高手来说,控制住局势或许只需用三分力,而找到真正根源,去扶正气,这大概要用七分力。我们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出了点问题,不必惊慌,不必太围着问题转,要着眼于基本建设,想想可以在哪方面多做点“扶正”的事情。少理睬问题,多扶持正气。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我们要想的不是怎样去催促威逼利诱,而是教给时间管理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孩子做什么都磨蹭,我们要想办法给他有趣的事情让他盼着,要让他对生活有奔头;孩子胆小不爱交往,我们要在平时树立自信上下功夫,同时教给他交往技巧,多提供交往机会;孩子脾气大爱哭闹,我们了解孩子的敏感期,要改善自己和家人的说话态度,多陪伴多共情,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帮他处理情绪;孩子看电视控制不住,我们要给他提供比看电视更有趣的活动,同时自己少看做表率;孩子撒谎,我们要改善管教方式,让孩子不害怕错误,同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延缓不太合理的需求;孩子任性、叛逆,我们要平时多跟孩子沟通分享共情、 少评判;孩子太黏人,我们要给他安全感,少一些不可预知的离开,平时高质量陪伴,多给他空间;孩子不讲理,我们要多关照他的情绪,同时自己变成孩子, 想想他的理是什么,慢慢让他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孩子总跟小朋友打架,我们在家是否太以他为中心?是否处处满足?我们是否教给他社交技巧?是否培养过同理 心;孩子不爱学习,我们要给他学习动机、给他典范,我们做了哪些让他看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事情?我们是否想了办法让学习过程更有趣;孩子受坏朋友影响, 我们要想办法给孩子价值感、归属感……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暂时忽略问题,去做正面的建设。围着问题转,你就会越来越焦虑,就没时间也没心思去建设了,问题就越来越多。要坚信,教育孩子,时间和机会永远充足,什么时候建设都不晚。

  并且,此外别无他路。

  教育孩子,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就在你这一转念之间!


  “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古语“隐恶扬善”这个道理和现代的积极心理学以及超心理学的一些说法很有契合之处。现在很多人认为这只是道德教化不能去做,归根到底还是认识不够深刻,没有把它当作某种真实存在的规律。但实际上,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我们多一些“隐恶扬善”的态度。最终,受益人将是你的孩子、你的家人,还有你自己!

  文|转自罗玲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