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博物馆走进高考题,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看展览?

 沐沐宸 2017-08-09



1、历史给孩子更广阔的心胸

博物馆门类很多,历史、人文类的知识尤其丰富,这里是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博物馆里的学习,可以让孩子在思考问题时拥有更开阔的视野,这不仅是知识上的开阔,更是跨知识的融合。多看、多观察、多思考,当我们看到的不同越多,心中装下的世界越大。


2、博物馆让历史“活”起来

博物馆让历史真正“生动”起来,把复原的唐朝乐曲播放出来,可以开启孩子眼、耳、手、心等不同的通道。博物馆让孩子更接近“真实”的学习,一个小小的陶器,就可以带着小朋友穿越时空,看到先民生活的样子。博物馆给孩子跨越边界的学习,比如国博“大英展”,每件展品都能让孩子找到世界的连接点,发现“全球化”的无处不在。


3、从孩子兴趣出发选择博物馆

孩子对自然、科技主题博物馆有着天然的好奇心,这些博物馆大多参与性和互动性强。博物馆大小、知名度并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才重要。


4、欣赏孩子学习的每个片段

知识永远排在第二位,培养参观博物馆的习惯永远排在第一位。不要让孩子在博物馆的学习有负担;同时要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提问和思考,并给予有效的呼应。通过观察、发现、思考、分享的方法培养孩子的探究学习能力。


朋朋哥哥在展厅讲解


5、不要害怕被孩子问住

家长不是“带”孩子去博物馆,是“和”孩子去博物馆。很多家长最害怕被孩子问住,自己不懂,怎么给孩子们讲?教你两个方法:一是先于孩子做做功课,或者和孩子一起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二是不懂也没关系,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解读。家长跟孩子站在同一个起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姿态。


6、家长应先于孩子学习

父母和孩子走近博物馆,千万不要“空手”去,基本工作是“三个找到”:找到博物馆的基本信息;找到展览的主题和主线;找到孩子可能的关注点。


7、拆分主题参观更有效

对于父母来说,可以将展览线索和脉络拆分成适合孩子参观的角度,比如:同样是古代青铜艺术展,可以分成认识器物功用、寻找花纹密码等不同的角度数次参观,每次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认识青铜器的角度。



8、参观后的回顾也很重要

真正的博物馆参观,是在离开展厅后的学习生活里。比如回家路上和孩子一起回忆当天参观的内容,分享当天的发现和思考;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学习发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这样,孩子和博物馆之间的联系不会因离开展厅而中断。


9、带上美德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首先是一个公共场合,同时更是知识与艺术的殿堂,在参观时既要享受学习的快乐,还需要带上尊重和美德,“青少年博物馆参观礼仪歌”帮助大家轻松搞定。


10、去博物馆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博物馆的英文名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缪斯女神”,她们美丽聪慧,掌握着人类最美的诗歌、音乐,后来人们把珍藏美好记忆的殿堂命名为“博物馆”。博物馆不是一个旅游景点,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这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这里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这里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这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请带份对逝去记忆的尊重感走进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