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复科普|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红会医院康复科 2017-08-10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也称为髌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髌骨软化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


此外,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及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致病因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周疼痛,疼痛在膝关节屈曲时明显,且运动型患者较多见。


一、解剖与生物力学


髌股关节由髌骨和股骨髁组成,其中髌骨作为杠杆,起增加髌股关节、股四头肌和髌腱瞬间力臂的作用。研究发现,膝关节屈曲20°时髌骨开始与股骨髁接触,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大,接触愈加密切,膝关节屈曲90°时接触面积达到最大。


髌股关节的稳定因素有动力性和静力性两个方面,两者共同保持髌骨的运行轨迹,即保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能在股骨髁间切迹中正确滑行。


动力性稳定因素由股四头肌肌腱、髌腱、股内侧斜肌(VMO)、股外侧肌和髂胫束提供,其中股内侧斜肌是唯一保持髌骨稳定性的内侧肌肉,其作用至关重要。

静力性因素由关节囊、股骨髁、髌骨内外侧支持带和髌股韧带提供。


任何引起制衡力量不均匀的因素均可影响髌股关节的稳定性,从而使髌股关节软骨面、髌骨、股四头肌肌腱和周围软组织的受力分配产生偏差。如人在平路行走时,髌骨受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1/3~1/2,登楼梯时受力相当于体重的3倍,而下蹲时受力7倍于体重。



二、髌股关节运动学


伸膝0°位:髌骨位于髁间沟近端,关节面无接触;


屈膝20°-30°:接触点为髌骨下极,髌骨大部位于髁间沟外(易于出现慢性髌骨半脱位);


屈膝60°-90°:髌骨完全位于股骨髁间沟内,关节面接触面积最大;


屈膝135°:接触点位于髌骨上极,为外侧和残余关节面。



三、常见病因


髌股关节压力增大、劳损、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以及解剖发育不良等,均为PFPS的重要病因。此外,下肢解剖紊乱(Q角增大、扁平足、距下关节内转等)是PFPS的潜在原因。


四、常见临床表现


临床上,患者大多主诉膝前疼痛,多为髌后、髌周或髌下疼痛,疼痛间歇发作并进行性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膝僵硬和疼痛,尤以患膝长时间屈曲时明显,即所谓“电影院膝”。


髌股关节明显受力(如上下楼梯、蹲起和跑步)时,疼痛更为显著。有趣的是,有些患者很难明确定位膝部的疼痛点。部分患者双侧发病,外伤可加重症状。


此外,还有患者主诉膝关节“打软腿”(giving way)。PFPS患者往往伴发患膝屈伸时僵硬,伴有关节内弹响和摩擦感,但关节交锁较少发生。


五、评估诊断


主观评估:体图、主要症状问诊、病史询问


客观评估:


   1.姿势观察:步态、下肢力线、Q角、足弓、股四头肌形态;

                  

   2.主动运动:主动开闭链屈伸膝、单腿负重下屈伸膝;

                 

   3.被动运动:被动膝关节运动、髌骨运动;

             

   4.肌肉长度和肌力测试;

        

   5.特殊检查:髌骨研磨试验(Clarke征)、髌骨主动研磨试验、髌骨外移试验、Zohler征、恐惧试验、抽屉试验、内外翻应力试验、麦氏征等;

         

   6.触诊;

          

   7.诊断性治疗。

六、 PFPS治疗原则


减轻髌股关节面压力,防止软骨进一步磨损。


七、治疗方法---开源节流


1.开源:加强肌肉力量使肌肉承受负荷,恢复肌肉软组织平衡,减轻软骨受压;


2.节流:休息、减轻髌股关节压力、消炎镇痛、理疗等让软骨休息和修复。


PFPS康复治疗三部曲



一、改善髌骨移动轨迹(关节松动、软组织平衡、松解粘连、姿势调整、肌肉激活)


二、运动控制和本体感觉训练



三、使用专业理疗设备治疗

      体外冲击波疗法作用于扳机点、痛点,使组织内释放止痛物质,并调节疼痛机制,最终达到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最终使得软组织修复再生,对于治疗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有神奇的疗效。

     

> 4个简单的步骤----放散状冲击波疗法通过Swiss DolorClast  Smart,只需34次治疗,超过80%的患者疼痛缓解。

1、通过触诊和患者反馈确定疼痛区域

2、为治疗区域做标记

3、在此区域涂抹耦合剂

4、使用手柄进行治疗


瑞士EMS体外冲击波

SWISS  DOLORCLAST  smart

原创疗法

简洁,通用,经济,便捷,智能

有效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颈部触发点治疗、肩峰下疼痛综合征(肩钙化性肌腱炎)、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踝炎)、特异性腰背疼痛和根性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腱鞘炎、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髌骨尖综合征、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跟腱肌腱病、足底筋膜炎等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